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

  • Update:2014-05-25
  • 杨丽娜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4期
内容摘要
本文从教学手段创新的角度出发,通过对数字化技术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研究,分析了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中应用的可行性及必要性,阐明了其在立体裁剪课程改革和未来教学实践中广阔的应用前景。

伴随着信息化社会的迅猛发展,数字化技术在各个领域实现了快速的普及和应用,在现代高等教育教学领域也不例外。从辅助教学角度来看,数字化技术的应用已经成为当今高等教育课程建设和改革的重要内容,为各门课程教学的“现代化”提供了必要的、多样化的技术支持。

一、概念界定
数字化就是将许多复杂多变的信息转变为可以度量的数字、数据,再以这些数字、数据建立适当的数字化模型,把它们转变为一系列二进制代码,引入计算机内部,进行统一处理,这就是数字化的基本过程。[1] 高等教育课程教学在数字计算机的帮助下,借助于软件技术、多媒体技术、智能技术,完成了从粉笔加黑板到数字化设备加网络的划时代变革。
立体裁剪是一种重要的服装款式、结构设计方法。它通过在人台或者真人体上披挂、折叠、裁剪、扭曲、抽缩、提拉面料等手法来塑造服装款式和设计服装结构。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立体裁剪课程是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重要的专业必修课之一。
本文从教学手段的角度探讨了数字化技术、多媒体技术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情况,重点阐述了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二、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应用现状
传统的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活动具有以下特点:教学内容主要是立体裁剪手法和技能,也包括一部分设计实践规律;教学方法主要是讲授法,也可以细分为演示法和练习法;教学方式主要采用实践活动式,教师示范和学生模拟教师作品实践练习占据绝大部分的课上时间,学生练习过程中需要教师一对一辅导;教学组织形式通常为在专用教室进行小班授课;主要的教学手段还停留在口手相传的阶段。近些年,由于我国大力推广专业教材建设,涌现出一批引入或自编的立体裁剪教材和参考书,而创新型的教学手段,如以先进的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多维立体教学手段,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却鲜有应用。
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应用得如此有限是由多方面原因造成的:首先,作为现代教学手段的技术基础,数字化技术在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中并未得到广泛普及和认可,相应地,其在教学中的应用也不可能达到应有的广度和深度,与其他学科专业相比还有较大的差距。这样的现实显然没有为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应用提供强大的应用背景和应用环境。
其次,我国服装行业的发展并没有体现出有利于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应用实践的一面。近三十年,我国服装行业迅猛发展,一部分服装设计专业的课程,如服装结构设计课程等随着市场需求的激增和变化进行了大规模的课程改革。但立体裁剪是一种服装设计方法,它的优势在于三维立体服装款式和结构的设计创新。中国提出“服装制造”向“服装创造”的行业升级转变才是近几年的事情,立体裁剪方法在
服装制造行业发展阶段里发挥空间有限,社会、行业和从业人员对于立体裁剪的学习和应用重视不够,立体裁剪课程改革的方向不明确,压力和动力均不足,这也造成了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少有应用的现状。
另外,立体裁剪属于舶来品,起源于欧洲,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完善,在欧美各国成为了一种先进、科学、普遍应用的现代服装设计裁剪方法。而其引入我国的时间较短——改革开放后,随着我国纺织服装工业的蓬勃发展,立体裁剪才首先通过教育教学途径进入大学课堂,后通过大学毕业的专业人才进入到服装行业设计领域。所以,课程开设时间较短也成为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手段改革力度小,特别是数字化技术应用有限的一个原因。

三、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中的应用前景
立体裁剪课程在我国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高等教育中经过了近二十年的本土化发展,已经取得了一定的教学成果,课程性质和教学目的更加明确具体,教学内容更加完整充实,教材建设也初见成效。但是,在教学手段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立体裁剪课程的教学手段是否需要进行改革,是否需要进行数字化技术应用方面的革新,以及如何进行教学实践呢?
首先,创新性的运用数字化技术可以帮助立体裁剪课程应对教学对象数量增加及其学习要求迅速提高的难题。立体裁剪课程主要完成的是传授立体裁剪专业技能的任务。艺术学科此类技能型知识的传授长期以来普遍通过教师手把手的演示讲解和学生的动手模仿实践来实现[2],这样的授课方式,具有形象具体、操作和进程控制灵活、教学成本低等优势,但是口头语言辅以纸质专业教材的教学手段相对于电子视听设备,或者更高级的多媒体网络手段来说还是较为原始的,在传播范围和传播效率方面都存在着较大弊端。
由于艺术类扩招造成了我国各相关高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班级数量大幅增加,班级人数也由原来的15-20 人扩大到25 人以上。这样,不仅原来小班课的上课人数增加了,甚至还出现了大量合班上课的情况。口传身授式教学适合专业技能知识的传授,但学习人数受到严格的限制,人数过多,无法清晰准确地看到和听到教师的示范讲解,也就无法模拟练习,一对一辅导也变得无法实现,教学质量无从保证。
然而,近几年,“服装创造”成为中国服装行业发展的着力点,原创设计引领时尚前沿,消费市场对服装款式和结构设计的需求迅速提高,而以服装款式和结构设计见长的立体裁剪方法得到了行业内的空前重视。这一新形势为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提出了新要求,学生要求在课堂上学到更系统、更扎实、更细致的专业技能,要求提高学习效率,创造更多的动手练习时间。
教学对象数量的增加及其学习要求的迅速提高为课程教学制造了难题,如何解决这一难题还需要从教学手段和数字化技术上着手。随着信息化、网络化社会的建立和完善,电脑、图像采集和图像显示等电子设备作为生活日用品走进了大众生活,它们的使用方法已经被大众熟练掌握,这为解决这一难题提供了软硬件基础条件。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多个图像采集设备固定在不同的方位,通过网络将实时采集的教师示范视频展示在图像显示设备上,便于每一位学生看到各个角度的示范操作细节。如图1 所示,在上课之前,授课教师将4 只高像素、可摆动的图像采集器分别安置在人体模型的左前方右前方、左前上方和右前上方,并将第4只图像采集器固定在自己的头部,上课过程中,教师的示范动作通过图像采集器实时传送给计算机,然后通过投影仪、网络电脑终端等显示设备以视频的形式显示出来,在示范过程中,教师还可以根据示范内容改变显示效果,例如各个采集器之间的切换显示,强化某一角度采集器信息的显示效果,等等。
随着我国电子影像采集、显示设备以及软件功能的不断发展,这一技术应用的可操作性和使用效果将会不断提高。口传身授式教学在当今立体裁剪课程中虽然有其优势和长期存在的必要性,但其信息延续性差和不易标准化的不足也变得日益突出。例如,教师的操作与讲解是同步进行的,教师的示范动作与其讲授的内容仅通过教师的动作和话语传递到学生的眼睛和耳朵里,然后就“消失”了,延续性几乎为零,这与每个学生的理解能力、接受能力的差异产生矛盾。更为严重的是,口传身授的知识基本上是此门课程授课内容的全部,所以,上述不足成为本门课程学习质量提高的重大障碍——学生要掌握立体裁剪技能必须通过反复的模拟动手实践,而模拟实践需要有正确的原型示范作为指导,记忆的偏差错误加上语言的误读极大地降低了学习的效度。
作为数字化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数字影像技术可以很好地解决口传身授教学的不足,这一点已经通过大量的教学应用案例得到了证实。例如,体育教育工作者汪建平运用数字影像设备和技术拍摄采集大量的图片和视频资料,进行编辑加工,配以文字和声音,完成了一系列课件的创作与实践,并对此进行了追踪调查,对实验组(运用数字影像技术作为教学手段技术基础)和常规组(运用传统的口传身授式教学手段)进行教学成果对比研究,最后在《数字影像技术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一文中总结道:“在教学过程中,将数字影像技术运用于体育教育具有生动、形象、直观的特点,采用动态视频图像进行完整演示、分解、慢放、重新回放的教学手段, 向学生提供大量直观的、规范化的技术动作示范,有助于学生建立完整、正确的动作概念,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动作,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习效果。”[3]
另外,互联网技术在现代高等教育课程教学中显示出强大的发展潜力,这势必会影响到立体裁剪课程教学未来的发展。中国服装行业正力图从劳动密集型产业向知识密集型产业转变,数字化技术在行业内得到了快速、广泛和深入的应用,服装款式设计系统、服装CAD/CAM 系统、电脑裁剪系统、工艺多媒体系统、多功能电脑绣花系统、服装工艺虚拟仿真系统、多种电脑缝制特种设备等软硬件设备设施加上互联网络,使服装设计、生产、销售流程实现了现代化、网络化。现今,各服装设计院校逐渐引进购买上述软硬件设备,这势必对各门专业课程的教学活动产生深刻的影响。未来,在立体裁剪课程中,我们可以将衣片纸样通过网络传送到电脑裁剪系统和电脑缝制设备,快速制作出成衣,并评估真实的着装效果;也可以通过大型数字扫描设备拓制服装样板,运用网络计算机修改样板,并通过虚拟试衣系统观察立体裁剪设计结果,等等。

结语
数字化技术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的应用绝不是否定过去的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而是在新的发展形势下,更好地满足社会和行业的需求,不断实现课程教学手段的扩展和提升。作为一种实用性突出的现代化教学手段,以数字化技术为基础的影像技术、电脑多媒体技术和互联网构成的系统在立体裁剪课程教学中展现出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将学习者提供更好的立体裁剪学习方式。

注释:
[1] 覃巍:“数字化技术辅助声乐教学研究”,重庆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2,第5 页。
[2] 孟轩羽:“ 舞蹈教学方法——口传身授”,《北方音乐》,2012.6,第91-92 页。
[3] 汪建平:“数字影像技术在排球教学中的应用与研究”,《考试周刊》,2008.15, 第142-143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