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微信看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因素

  • Update:2014-05-25
  • 赵俊杰 天津工业大学艺术与服装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4期
内容摘要
从传统互联网到移动互联网,用户行为方式的转变和迁徙速度之快,超出了很多人的想象。时代在变,但人性未变,良好的用户体验是交互设计产品生存发展的关键。本文通过对微信关于情感化体验设计的研究分析,论述了情感化与交互设计的结合,对交互设计的情感化趋势进行了探讨。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以智能终端为伴,人与人之间的情感沟通逐渐减少。而生硬的交互体验无法满足用户深层次的情感需求,情感交互终会成为高级信息时代人机交互的主要发展趋势。微信在发布三年来,已逐渐成为风靡移动互联的应用产品,关注情感化设计是其获得用户青睐的重要因素。我们通过对微信的分析和探讨,来发现情感化设计对交互设计的重要影响。

一、交互设计中的情感化设计
科技的不断发展和市场竞争的日益激烈,用户已经不满足于简单的解决功能需求,设计出更多满足消费者心理需求的产品,将会是市场的必然趋势。
1. 情感化设计对于交互设计的意义
亲切友好、定位明确的个性化界面,比起传统的大众化、冰冷生硬的表单,更能得到用户的好感与共鸣。微信近期发布新版本时,在用户登录前的欢迎界面是一个长长的下拉菜单,烘托出用户一直伴随微信的每次蜕变。(图1)人们的情感化需求体现在很多细节,比如我们希望电子设备电量不足时及时提醒用户充电,在大学选修学分不足时提醒增选课程,在约会前提前提醒并给出得体的装扮建议,天气预报可以同时发布穿衣指数与天气趋势,等等,我们对系统更加拟人化的需求,都是情感化细节的体现。人机交互的发展趋势,更像一位亲切的朋友在和你打招呼,更加自然化和情感化。
2. 情感化设计在交互设计中的体现
(1)交互界面的情感化
交互应用界面是用户接触产品的最前端,视觉传达要充分体现产品自身特点、功能特性和文化定位,以独特精美的界面、准确得体的色彩方案来提升用户体验效果。比如谷歌组成专门的小组负责创作各种纪念日Logo,为古板的搜
索引擎增添了趣味和幽默感。
(2)交互功能特质的情感化
优秀交互产品的功能定位要能够传递感情、增强联系、勾起回忆、给人惊喜,并且勇于创新,积极探索新的领域。以情感化的体验作为品牌的代言,这会不断地积累用户信赖感与忠诚度,提升品牌附加值。以新浪微博和腾讯微信为代表的新一代即时通信与社交应用之所以在极短时间内积累海量的用户群,并且成为社会热点,是以社交圈交叉传播引发了大众的集体情感抒发,这成为高于实用功能的文化现象,立足点正是情感化特质。
(3)交互操作方式的情感化
巧妙的操作方式会带给用户愉悦感,增添生活的趣味,减轻心理的压力,从而留下深刻印象。交互设计的魅力就在于此,用户参与度的提升同时也带来好评度的提升。例如,《陶笛2》是Smule推出的系列音乐软件之一,它既不需要你懂得五线谱,也不需要你有玩乐器的基础,你只要模仿陶笛吹气和按孔,就能让iPhone 发出陶笛那样悠扬的声音,还能在软件的提示下演奏完整的乐曲。

二、微信的情感化设计
1. 微信——创造历史
经过三年的发展,微信已成为一款全球用户数量超过6 亿[1] 的无线互联网产品。一个迅速崛起的移动互联应用由此诞生,不管微信未来会发展成什么样,它已经创造了历史。
按照国内智能手机的用户量数据分析,微信的智能手机渗透率几乎接近百分之百,和2010 年成长最快的微博比,微信的增长速度仍然非常惊人。以新浪微博为例,其注册用户数达到5000 万用了15个月,微信获得同样的注册用户数只用了10 个月[2]。即使在全球同类应用中,成长速度与用户活跃度同样令人瞩目。在微信的用户增长过程中,有几个爆发点值得关注。初期的用户尝试过免费发送文字短信后,新鲜感就很快消失了,因为市场上并不缺少此类产品,但此后微信团队逐步改善了用户体验,新功能陆续推出,用户数和活跃度随之激增。第一个时间点是微信对讲功能的加入,第二个时间点是寻找附近好友的功能,第三个时间点是摇一摇功能和漂流瓶的加入,第四个时间点是朋友圈和个人相册。例如“附近的人”功能,过去大家没办法直观了解微信有多少用户,但现在一打开这个功能,就能在附近找到很多同样使用微信的用户,就形象地知道其用户量的概念,并且随时可以与这些附近的陌生人打招呼聊天,极大地增强了网络交友的真实感与新鲜感;而“朋友圈”则针对性地与微博争夺高端用户,由此开始了大量的微博活跃用户向微信迁徙。以至于后来的微信5.0 的推出,直接整合了手游、在线支付、二维码、公众平台等功能,使之成为全能型社交网络应用,给后期发展留出了足够的想象空间。
2. 微信的情感化体验
微信基于情感化的用户体验设计,是取得巨大市场成功的关键所在。在负巨大生活和工作压力之下,加上亲情、友情和爱情等感情问题,每个人都有着巨大的心理压力和情感缺口。这些压力无法及时得到有效缓解和释放,就存在宣泄和诉说的情感诉求。而微信的体验设计就是牢牢把握着用户的情感诉求,成为用户现实中情感压抑释放的流量入口。(图2)
(1)温暖感
微信的登录界面,一个孤独渺小的人在巨大的地球面前,强烈的对比立刻出现。孤寂和希望的对比,现实和理想的映照,渺小和伟大的对应,最终形成了温暖的基调:原来有人关注你内心的孤寂,并且微信可以帮助你。(图3)微信的菜单栏共有4 个项目:微信、通讯录、发现和我,从之前的叫做“找朋友”变成现在的“发现”,给人的感觉截然不同。“发现”,这丝毫不像一个应用功能的名称,而是蕴含着很强的感性因素,隐藏着巨大的鼓励甚至潜在诱惑。在“发现” 界面,包含朋友圈、扫一扫、摇一摇、附近的人、漂流瓶和游戏,这里无疑是最用心经营温暖感的地方,同时也是微信苦心培养用户自己寻找温暖和感动的地方。(图4)每个人都希望在忙碌中找到温暖和安慰,温暖会让人产生安全感,或转化成幸福感。微信在庞大的功能体系下面,有一条情感的主线,以温暖和亲切化解对立与矛盾,在无形中感染用户,构筑可供休憩的精神家园。
(2)操作简单便捷
或许有人认为微信应该做减法了,太多的功能带来太多的竞争对手,繁杂的大而全的功能体系又带来负面的应用体验。微信给我们的感觉很复杂吗?不,微信的功能虽然极为全面,但从头到尾始终在一个圆心上——朋友。所有的功能都围绕朋友展开:联系老朋友、发现新朋友,偶遇和期待,游戏或商业,使这个圆形更加饱满。
微信对使用过程进行了极简的处理,所有的功能都是建立在寻找和强化人与人之间关系的基础之上。就像微信“朋友圈”(图5),以图片为切入点,生活的点滴与感悟在这里分享,这里不会有恼人的营销账号,不会有人发些无趣的段子,只有你和朋友的故事,而你可以做的,就是表明你的态度:简单地点一下“赞”,或在评论里和朋友互动。这是我们劳累之后或无聊之时,指尖轻轻滑过屏幕,看朋友的喜怒哀乐,想自己的酸甜苦辣。因为简单,所以迷人。
(3)虚拟成就感
我们知道,网络的虚拟会为现实中压抑和孤独的人提供虚拟成就的快感。区别于众多网络产品,微信提供的是适度的畅快。简单的作为情感压抑释放的入口,势必会带来污秽糟糕的东西,久而久之就变成负面情绪宣泄的场所。微信在这方面处理的很恰当:一方面你可以跟任何人说任何话;另一方面你很清楚你不是纯粹虚拟的存在,周边都是真实的社交关系,你希望维护甚至是提升大家对自己的印象和评价。在这里,你可以传播自己的观点和感悟,以期获得朋友的称赞,寻觅志同道合的观点,而这一切都是真实生活的另一种延伸。[3]
3. 内在情感诉求
产品背后真正的需求来自人性。从功能上看,微信是在满足用户的交友和沟通需求,甚至对于某些人来说有些随意和泛滥。实际上功能应用在努力探寻人的潜在情感需求,比如摇一摇(图6),为什么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大量的活跃用户?我们可以从中看出,在数据筛选方面,微信为用户优先推荐异性,期望促成陌生异性的交流机会。大多数用户在这一功能推出时都尝试过,甚至有人每天热衷于此,其实这样交友的成功率并不高,其真正的目的在于消除人内心的孤独感,用户需要的是一个通道或者出口,来抵消这种孤独感。[4]
有人担心这类功能会带来大量的交往请求,给女性用户造成困扰,对此微信负责人张小龙说:“如果你们对女性的心理研究不透彻的话,你就损失了一半的用户。”[5] 其实女性很享受被主动搭讪的感觉,这恰恰是现实生活中不会有的另一种满足感。况且在虚拟的网络关系中,并不需要回应所有的请求,双方均等享有是否发生有效交流的主动权。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发现,更多高端用户会用“摇一摇”进行快捷的通信方式互换,在洽谈、会议和聚会中,大家很热衷以这种新潮的交流方式来标榜自己并不落伍,甚至很大程度上取代了礼节性的互换名片,这是一个非常有趣的现象,恰恰也是情感化体验最充分的地方。在这个过程中,用户体会到了便捷,更重要的是迅速拉近了彼此的心理距离,提升了沟通效果。
交互设计应以用户为中心,力求设计出简单易用的产品,更重要的是创造出愉悦的用户体验。在解决用户需求的同时,走进用户内心,引发情感共鸣。在移动互联迅猛发展的趋势下,达到良好的交互体验还需要交互信息、图形设计、心理学、色彩学等多学科的协作,而从情感化设计入手是产品走向成功的必由之路。

注释:
[1] 数据引用自百度百科“微信”词条。
[2]“ 微信进行时 :厚积薄发的力量”,新华网,http://news.xinhuanet.com/tech/2012-01/13/c_121947896.htm。
[3](美)唐纳德·诺曼:《情感化设计》,付秋芳、程进三译,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第115-135 页。
[4] 腾讯公司用户研究与体验设计部:《腾讯的用户体验设计之道》,电子工业出版社,北京,2013,第215-221 页。
[5] 张小龙:“如何把产品做简单”,《商业价值》杂志官方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