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老工业区城市公共空间的景观更新设计——以哈尔滨哈西地区中兴休闲廊道为例

  • Update:2014-09-01
  • 杨震宇 北京林业大学
  • 来源: 《装饰》杂志第5期
内容摘要
中兴休闲廊道的景观设计是哈西老工业区城市更新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根据场地的历史背景、现状条件及对区域更新规划的解读,得出景观更新的风格定位及设计理念。通过空间的补偿、多元文化跑道的打造及工业元素的利用,将哈西中兴休闲廊道设计成城市的多功能厅及文化的聚合器。

城市公共空间是指城市或城市群中,在建筑实体之间存在着的开放空间体,是城市居民进行公共交往,举行各种活动的开放性场所,其目的是为广大公众服务。工业区是指在几到十几平方公里的地域内,以一个较强大的工业联合企业为骨干组成的工业企业群所在地。而老工业区则是指因为产业结构调整、社会转型等原因,工业生产出现停滞、衰退后的城市区域。本文列举的哈尔滨哈西地区,就是这样的老工业区。哈西地区是哈尔滨市老工业企业集中区之一,这里最多曾集聚过百余家大中型国企,见证了上个世纪五六十年代哈尔滨辉煌的工业文明。随着社会变迁及产业结构的调整,哈西地区的老工业产业逐渐衰退。老工业区的城市公共空间,因复杂的社会问题而多数呈现出负面的城市景观。随着国家对老工业区发展及更新的重视,近年来老工业区的更新工作取得了快速的发展。如何对老工业区更新中的城市公共空间景观进行设计,是本文关注的问题。

一、设计策略
哈西地区的更新规划将整个区域定位为城市新区。产业结构由传统工业转换为教育、文化创意、服务业为主导的第三产业[1]。同时新的哈尔滨铁路西客站及公路客运站也坐落在场地周边。中兴大道将成为连接城市传统中心与哈尔滨西客站的重要通道。作为对城市干道的补充,中兴休闲廊道也将成为城市新区的重要景观带。因此,设计应体现城市新区的“新”与“高效”,通过现代风格的景观设计手法,表现老工业区的复兴。具体的设计策略有以下两方面:
1. 空间补偿策略, 将空间还给人。宽阔的城市干道,代表了现代都市以机动车为基础的快节奏的生活方式。而休闲廊道的设计,则强调人对于城市空间的重要性,连续的步行廊道将城市空间还给市民,使人们生活的脚步放慢,从而补偿快节奏所造成的生活缺失。并置的城市干道与休闲廊道,形成城市的两种表情,代表了城市的生产与生活两个方面,为城市源源不断地提供活力。
2. 多元的文化策略,将无形的文化融入有形的城市空间中。通过多样的文化活动来促进城市的发展。将休闲廊道设计成一条文化的跑道, 通过文化的起飞,带动哈西老工业区的更新发展。设计强调文化的多元性,即将“哈西文化跑道”建设成城市的多功能厅、多元文化的聚合器,满足各种文化及消费模式的需求。

二、主要设计内容
根据场地特征及使用功能,休闲廊道被划分为以下两个主要功能区:
1. 文化跑道。长约1 公里,宽50 米的带状城市公共空间,是休闲廊道的主体,也是景观的主轴。设计强调文化活动与场地的结合,让市民有机会参与到丰富的文化体验活动中。根据哈尔滨地区独特的气候特点及地域文化特点,预设了多种温度条件下不同的文化活动内容,如春季的露天音乐会、夏季的哈尔滨啤酒节、秋季的龙江剧演出、冬季的冰雕雪雕大赛等,通过绿地、树下空间及铺装广场,打造连续的步行空间,为文化活动营造丰富多样的场地。通过活跃的文化活动来带动区域的更新与复兴。
在文化跑道的肌理设计上,采用新旧两种肌理的并置叠加。新的肌理,与新规划中的道路走向一致,即与中兴大道平行的线型肌理,表达速度与高效的城市新区节奏。旧的肌理,则是以场地旧有厂房及路网走向为依据设计的肌理。在新区规划中,出于对功能及与城市整体关系的考虑,旧有的厂房路网走向被废弃,这在某种意义上是对场地历史的忽视。在廊道的景观设计中,加入并精炼旧有场地肌理,使旧有线条与新规划线条相叠加,这既是出于形式感的需要,更是为了表达对场地历史的尊重。(图1)
在文化跑道的铺装材料上,考虑到大量的人流及活动使用的需要,主要采用花岗岩石材。根据50 米的空间尺度,将单块花岗岩的规格确定为600 毫米×1200 毫米,这一规格在大空间中取得了良好的景观效果。在人行区域,石材的厚度为60 毫米,在消防通道等可能行驶机动车的区域,石材厚度为100 毫米。在石材的颜色选择上,以浅灰、深灰、黑色三种色彩为基础,采取不同的组合搭配方式设计了七种铺装方案。根据铺装肌理图案的不同,用这七种方案形成了既整体又富于细节变化的铺装效果。在不同肌理的边界处,采用10 毫米宽钢板进行镶嵌勾勒,使肌理图案更加明确,也体现出老工业的元素特色。
在万达商场的主入口附近,考虑到商业的业态需求,设计了一组喷泉水景。喷泉可以吸引人气,成为夏季孩子们玩耍的乐园,为商业增加轻松活跃的气氛。(图2)结合喷泉,设计供市民休息的结合座椅的木平台。同时,为了更好地展示商业建筑立面,在距建筑25 米范围内不再种植乔木,代之以开敞的铺装场地,为户外商业活动预留空间。25 米以外的区域以可穿越式树阵广场及立体造型的花坛为主要空间设计手法,结合树阵设计围树座椅,供市民休息。

2. 和谐广场。在中兴大道与和谐大道形成的十字路口处,围绕道路形成了四块扇形空间,根据道路名称命名为和谐广场。广场的意义在于为道路交会处提供开敞的视野空间,为市民提供休闲活动的场地,同时通过绿地降低道路的噪声。根据四块场地的特点,打造主题统一,空间相对独立的四个景观组团。以四季为主题,按照四季轮回的顺序打造春、夏、秋、冬四个广场。通过典型植被及主题雕塑来体现四季的主题变化。如春广场种植丁香、山杏;秋广场种植白桦、蒙古栎等。场地中遗留有20 多棵高大的杨树,是原厂区的行道树。设计中将这些杨树与绿地相结合,将它们全部保留下来,从而形成了广场的绿色天际线。枝繁叶茂的大树使得新建的广场具有了浓郁的植被景观效果,这是新植乔木无法达到的。
在和谐广场的铺装材料上,考虑到树阵及绿地中大乔木的生长,采用了生态效益突出的透水性混凝土材料。混凝土面层采用细密的碎石骨料,并根据肌理图案喷涂不同的色彩,用材料本身的质感营造质朴的景观效果。除透水混凝土外,还局部采用了防腐木铺装,结合供市民休息的木座椅。木材、混凝土、花岗岩等多种材料互为对比,为市民提供丰富的体验空间。广场上树阵的树池采用成品玻璃钢网覆盖,既节约成本,便于无障碍通行;也便于植物的后期养护。

三、设计中的主要特色
1. 工业设施再利用。场地周边的老厂区,曾经普遍分布铁路及货运机车。铁路对于哈尔滨这座城市具有重要的意义。中东铁路的兴建,使得哈尔滨从小渔村一跃成为远东的第一城市[2]。哈大高铁的兴建,给哈尔滨及哈西地区带来了全新的发展机遇。将场地周边拆除的废弃铁轨收集整理,并以新的肌理走向在文化跑道中重新铺设。(图3)将废弃的机车转向架放置在轨道上,形成可以赋予多种功能的可移动的雕塑小品,如可移动的绿化花箱、可移动的商品展示平台等。历史悠久的铁路与机车转向架,在新的景观系统中成为了新的景观亮点,使人们意识到场地曾经厚重的工业历史。
2. 特色雕塑体系。在休闲廊道的景观系统中,雕塑被作为重要的景观元素加以设计。根据休闲廊道的设计理念,雕塑重点体现老工业区的复兴与文化的活力。一组共12个以“起飞”命名的雕塑作品最终产生。整组雕塑与景观有机结合,根据不同的空间及场地肌理形成有韵律变化的大地艺术作品。在雕塑的表面材料选择上,设计团队曾考虑过素色混凝土、白色涂料、锈蚀钢板、镜面不锈钢等多种可能性。因为工艺、造价、施工周期等原因,雕塑面材最终采用了镜面不锈钢板现场焊接的施工工艺。(图4)座椅从地面铺装材料中孕育、加速、升起,表达速度感与现代感,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图5)

结语
中兴休闲廊道的景观设计,将城市公共空间打造成市民文化休闲活动的场所,把空间还给了市民。通过工业遗迹及工业设施的景观再利用,将哈西昨日的工业记忆与明日的复兴愿景叠加起来。设计希望用文化加速城市的发展,使老工业区展现出新的活力。

注:本设计方案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设计,获得第二届中国环境艺术奖最佳创作奖。
设计团队:苏丹、杨震宇、张羽、魏晓东、李峰、崔家华、高珊珊、梁思思

注释:
[1] 北京新都市整体规划设计公司与哈尔滨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共同编制,《哈尔滨市哈西新区分区规划》,2004。
[2] 马蔚云:《中东铁路与黑龙江文化——中俄(苏)关系中的中东铁路问题》,黑龙江大学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