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多维空间的图像叙事——儿童绘本的叙事表现研究

  • Update:2014-09-01
  • 徐 茵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第5期
内容摘要
图像叙事方法的研究是儿童绘本设计中的关键,通过分析图像叙事的空间维度、图像叙事元素的特征表现及多维空间中儿童绘本创作实例来找寻并实现绘本叙事的有效途径。

 一、图像叙事的概念与维度
1. 图像叙事的概念
图像叙事古已有之,在阿尔塔米拉洞穴壁画、巴约挂毯、敦煌壁画、汉代画像砖、六朝时期故事画等各个历史阶段留存于世的作品中,图像作为重要的视觉形象载体,在人类文明的发展过程中承担着信息传递的使命。从广义上说,图像叙事已经成为一种等同于视觉文化的现代表征,它是当前文化的一种基本语言和表述方式;而就狭义的图像叙事而言,指存在于人类文化系统中的、以多种传播媒介为载体,尤其是以影视、绘画、摄影、广告等图像符号为基本表意系统的叙事表达。
绘本中的图像具有文字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图像的叙事功能是绘本最主要的特征,绘本中一系列相互关联的画面承担着传达文意、交代环境、刻画角色、营造氛围、时空穿梭等多种叙事功能。绘本的图像叙事可以通过分析图像画面中的各种元素,通过构图设计中多维度空间的创意表现,通过与读者的互动交流,从而获得更深层次的心理空间。

2. 图像叙事的空间维度
图像是一种具有空间维度特性的信息媒介,在虚拟的空间中表现时间和运动,借以达到叙事的目的。在叙事情境中,图像通过造型元素及构图获得三维空间表象,随着时间的加入,呈现出多维度空间的特质。多维空间可以定义为:“ 维”是一种度量,在三维空间坐标上,加上时间,时空互相联系,就构成四维时空。德国艺术评论家瓦尔特•舒里安(Walter Shu-Lian)精辟地解释了有关图像的空间维度特性,认为图画用浓缩的时间和空间方式传输现实状况。
绘本在二维、三维、四维空间内探讨形式要素的创意组合,在构建的不同维度空间中,获得深层次的心理内涵,变成感性的、充满幻想和活力的认知过程。绘本对空间形式的探究,究其目的是完成故事的叙述,描绘出抽象的主题和思想,传递情感、分享人生体验,最终实现绘本的核心价值。比如英诺桑提(Roberto Innocenti)的第一本绘本《铁丝网上的小花》阐释了极度恶劣的生存环境中人性的光芒,让每一个阅读绘本的读者在作者构建的多维空间中游走感慨。

二、多维空间中的绘本图像叙事元素
鲁道夫•阿恩海姆认为,从多个角度对物体进行观察后得到的总体印象,是物体视觉概念的缘由。一本优秀的绘本就是一个完整的叙事系统,各个基本的叙事要素在绘者的精心设计下,多角度、广交流地按照一定审美秩序,排列成一个具有多维度空间特性的互动序列。

1. 二维图像叙事中的基本元素
儿童绘本独特的叙事特点要求在设计过程中先将绘本内容进行逻辑化整理,赋予其一定的艺术性和趣味性;同时对形状、色彩、肌理等基本元素进行个性化的视觉表现,追求用最简单的叙事元素表达最深层次的精神内涵。二维图像叙事为主的绘本作品注重的是形象本身的变化,针对对空间没有太多概念的低幼儿童。被誉为儿童寓言大师的李欧•李奥尼(Leo Lionni)创作的第一本绘本《小蓝和小黄》,将色彩混合的简单知识与人与人之间的和谐相处玄妙结合,表现出极简、完美的画面,用小图形故事传达出隽永的人生智慧。(图1)李奥尼一生追求的是“正面性”,他认为:人与人之间的重要关系是面对面的关系,用一句话揭示了现代生活中人们应如何改善相互关系的奥秘。

2. 三维图像叙事中的立体空间
故事情节发生的特定三维空间,是故事承载的主要载体,建立在对绘本内容所需环境有立体的意识,描述在何种环境下,角色会发生怎样的事件。邋遢的书房,温馨的蛋糕店,充满神奇生灵的森林……特定的角色需要特定的三维立体空间承载其行为。墨利斯•桑塔克(Maurice Sendak)在《野兽国》中为了承载一个暴躁男孩的情感宣泄,设计出一个“禁锢”他的家和一个“放纵”他的野兽森林。(图2)在这两个特定三维空间中,“野兽”男孩完成了角色的转变,顺利度过了不平稳的心理阶段。

3. 四维图像叙事中的时间
意大利美学家赛维(Bruno Zevi)认为,在观看角度因时间的延续而产生位移的过程中,时间赋予传统三度空间以一个全新的一度空间——“第四度空间”。绘本不是简单的静帧插图,是具有强烈时间性质的艺术形式,只要挨页翻,看画就能明白故事。在三维空间里的游走以及经过设计的情节推动,并且通过读者翻页的过程,在虚拟的图像和真实的行为交互中,展现出“第四度空间”——时间维度对读者的作用。读者获得的不仅是对某个三维空间的理解,而是对发生在四维时空中事件的理解。
绘本设计中,绘者独具匠心地引导读者视线进行空间转换,并通过翻阅的实际行为,结合阅读过程中时间的相继性,完成空间维度与时间维度的转换。空间上的多视点、多角度的观察,使四维空间中的图像叙事巧妙地推进故事进程。

三、儿童绘本设计中多维空间的叙事表现
绘本最终在读者的翻阅过程中实现叙事功能,绘本的阅读过程具备更多的主动性。读者控制观赏的节奏。在动态的翻阅过程中,如何实现叙事空间的多维特性,从而更好地吸引读者的注意力,是绘本创作的中心工作。因此,如何在有限的时空结构中突破固有的思维模式,达到最完整的绘本叙事表现,是绘者必须面对的问题。如何利用不同维度空间实现绘本叙事的表现,通过分析优秀绘本作品,获得创作的指导。努力以艺术作品的合理描述为依据,显示出创作的有效途径。

1. 视觉轴线——二维空间的视点运用
绘本具有无声的缺陷,在某种程度上没有办法很好地用语音引导读者展开行动路线,但是可以在图像中运用视点和视觉轴线来搭建情节转承的路径。用视点安排交代故事中人物的交流关系,用轴线引导推动故事画面的叙事进程。基本手法是创造一个富有个性的角色,然后以角色的视点、所处的情景来引起读者的关注,进而安排设计好的轴线,随着翻页的动作完成视觉指向,使读者更好地沉浸在绘者的创作意图中。我们用德尔芬•杜兰德(DelphineDurand)的《卡夫卡变虫记》来谈视觉轴线的运用以及如何产生贴近角色的情感认同。进入故事的第一个画面,正如文字描述:卡夫卡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变成了一只超级大甲虫。绘者巧妙地将卡夫卡变虫后的系列自我感受放在一张跨页上面。左边,卡夫卡惊诧地坐在床边,将视点集中在自己的虫子倒影上;右边,卡夫卡在听到爸爸叫早声音后不知所措地站在墙角,视点直视读者,促动读者进入情节的构想中。( 图3) 整个画面构图用一条横向视觉轴线的设计引导读者迫不及待地想要翻页,搞清楚后面该怎么办。后面的剧情发展都是围绕不同的角色对卡夫卡变虫后的视觉交流,德尔芬用拙朴的线条,貌似不经心的笔触,描绘出一个适应变形可能的真实可爱的世界,在卡夫卡的世界里,一切都跟他一样变形、滑稽,又很合理。视觉轴线的设计是绝大多数绘本中都会着重设计的关键,是图像叙事的空间轨迹。

2. 镜头式结构——三维空间的组接
除了角色的视点交流和视觉引导,整本书的结构设计同样也能产生“动感”。儿童绘本的构图方法多采用“连续式构图法”。连续式构图法是画家利用一连串的场景,把故事从头到尾完整地表现出来:这些场景形成一个有机式的结构,清楚地表现出时间和空间的连续性。时间进展的迹象是由故事中重要角色的重复出现来显现的。至于背景,有时不同,但有时也可以相同。借由这种构图法来表现故事的图画,其情节发展和时空背景便可以更为详细和精确。[1]
《吃噩梦的小精灵》中,幻想文学大师米切尔•恩德为我们描述了一个充满幻想和梦境的世界。在这个奇异的睡梦国中,绘者运用许多电影语言,构图画面不断地换角度、推近、拉远,构图的环境不断发生变化,读者跟着这样的变化,游走在现实与虚幻之间。人物的刻画及剧情的发展关注点在此类绘本中从空间的表情视点转为空间的游走动作。在国王为了心爱的小女儿找寻治疗噩梦方法的过程中,我们看到国王背着背包决然离去的身影、走遍全球每个角落的艰苦旅程、深入绝望荒野的坚定步伐。(图4)通过每个串接起来的镜头,读者深深地被这份浓浓的父爱所打动。

3. 互动叙事——四维空间的交流
绘本设计在有限的维度空间内探讨了形式的创造,但其追求的效果却是立体的、无限延展的,绘本具有“视觉相继性”。勒•柯布西耶在《空间的新世界》中写道:“第四维空间是由于使用造型方法的一种特别恰当的和谐所引起的无限逃逸之时刻。”
绘本本身在设计过程中努力营造着这种“无限逃逸之时刻”,利用版面、视点、动作等多种手法,力争展现一个“完形”给读者。再结合翻页的阅读方式,逐步展开对问题的求解。因此,从整体视知觉中获得的图像叙事结果,是与绘本中互动叙事手法的运用和翻页的互动阅读行为密切关联的。 五味太郎的作品在互动叙事的手法运用上有独到的地方,作品《从窗外送来的礼物》中,巧妙的利用“挖洞”的手法,在前一页中让孩子看到的是屋外透过窗户看到的物体,结果翻页后是屋内意想不到的景象,让孩子和糊涂的圣诞老人一样有惊奇的发现,急切想要猜一猜不同的屋子里住的到底是谁。( 图5) 绘本引导孩子把阅读变成一场快乐的互动游戏。

结语
儿童绘本用自己独特的叙事语言构筑着最真、最纯的精神世界,绘本中的图像叙事研究是绘本创作的关键环节。如果说图像叙事元素是即将表演的演员,那不同维度空间则是“演员”们粉墨登场的舞台,如何执导一幕精彩的演出是需要绘者精心设计和构思的重要环节。在儿童绘本的创作中,应立足设计对象,关注情感动向,设计不同维度空间中的叙事框架,运用视点轴线、镜头式空间组接、互动叙事等手法组建出精彩的图像叙事过程。通过不同维度空间中图像叙事方法分析和总结,我们更清楚绘本创作的脉络和方向,寻找新的可能性,发挥创意思考和无限想象。

注释:
[1] 陈葆真:《< 洛神赋图>与中国古代故事画》,浙江大学出版社, 杭州,2012, 第76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