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常州古典园林人文内涵解读——以未园为例

  • Update:2014-09-01
  • 王 燕 常州工学院艺术与设计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第5期
内容摘要
深入挖掘和研究古典园林的人文内涵,对于正确处理现代景观与古典园林之间的关系,以及建设历史文化名城,都具有重要的意义。文章对常州市区现存文人园林的变迁过程、建园特色及园林命名进行了论述,并对未园的历史、景观布局,尤其是其中所蕴含的人文内涵进行了深入解读,试图寻找常州园林中所体现出的人文特质,探索常州人的文化精神;对现代景观设计具有一定指导意义,也为常州建设全国历史文化名城提供有力的支持。

 一、常州园林概述
常州是一个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地处江南水乡,古名延陵,系春秋时期吴王寿梦的第四子季札的封邑。后称毗陵、晋陵、兰陵等,隋时改为常州。素有“八邑名都、中吴要辅”的盛名。有文字记载的历史达3200 余年。自本邑人文始祖季札受封于此,迄今历史也已2500 多年。常州园林,虽不及苏州园林历史悠久,盛名卓著,但作为江南文化的重要代表城市之一,历代均有名园闻世,诸如约园、近园、意园、未园、半园、寄园、聊园、韵园、怡园、暂园等共计四十多处精巧别致的私家园林,尤以明清两代为甚。由于历经城市变迁,目前市区现存的仅有近园、未园、约园,意园等,占地面积虽不大,但依旧继承和保留了江南园林独具匠心、以人文意境见长及步移景异的特色,并且每个园林都有其独特的发展历程,值得人们去细细品读。
现存的私家园林中,近园建于清代初期,构思奇巧,穷尽画理,山峦花径,楚楚可人,更似惹人喜爱的小盆景,浓缩了明清园林的精华所在。约园建于清代中期,以曲水闻名,以叠石见长。意园建于清代晚期,宅园相连、临溪而立,内园小巧玲珑,外园峻雄秀美。中间龙形花墙,墙上有精美双层花窗,为江南园林所罕见。未园则建于民国初年,园林建筑极富江南园林特色,布局曲折幽深,引人入胜。鉴赏四座园林,不知不觉穿行三百年,一部活生生的清、民初园林史跃然眼前。四园构建年代相衔,勾勒出常州三百年间园林修建的发展轨迹,非常具有典型意义和研究价值。
在园景处理上,常州园林多以小空间近距离观赏为主。园景构图摹仿自然,布局曲折自由,注重在移天缩地和以小见大之中体现开阔的逍遥之志和胸怀。园主为了标榜清高风雅,把诗情画意融贯于园林之中,从而达到“寸山多致,片石生情”的境界。而这类借景寓意,一般用题名、匾联、诗画和园记等加以表达。如约园的园主赵起,将园中12 块玲珑剔透的湖石每石题一峰,成“约园十二峰”,园中又有梅坞风情、海棠春榭、小亭玩月、城角风帆等24 景。园主又每景赋一词,园林山水石木无语,唯有借诗词抒情表意。
常州园林的命名,也是别具一格饶有趣味的,近园以“近乎似园”为名,约园以“约乎成园”取名,意园则以“以意为之”冠名,未园更是以“尚未成园”得名。这种命名具有独树一帜的文化特色,完全继承了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同时也充分体现了历代常州人谦和内敛的道德风范和虚怀若谷的淡泊心境。常州园林史上的这一显著特征,也表现了常州园林文化的某种共性内涵和人文精神。[1]

 

二、未园的历史沿革
未园,系木商钱遴甫于1920 年至1923 年所建,占地2164 平方米,园内有乐鱼榭、四宜厅、滴翠轩、光裕堂、垂虹桥、汲玉亭、挹爽亭、长春亭、垂虹亭、长廊、月洞等。古色古香的亭、榭、厅、堂、轩、廊之间,点缀着奇石假山,老井小桥,碧池锦鲤,古树名卉,精巧秀美,高雅幽静,宛如一个硕大的盆景,给人“风景有限,意境无穷”之感,充满了诗情画意,它集“小、巧、美”于一体,在方寸之间力求体现自然山水的神韵。1952 年,常州市人民政府拨款购下未园,作为淹城中学(现第三职业高级中学)的校园。1995 年7 月1日,市人民政府决定把它并入少年宫,与常州市少年科学艺术宫的建设同步规划、修缮。1997 年5月,由市教育委员会、市文物管理委员会根据市政府意见,共同牵头,会同专家论证,实地测绘,组织对未园实施修复。一期修复工作于1997 年11 月竣工,二期修复工作于2003 年3 月竣工。至此,未园修复工作已经全面竣工。

三、未园的景观特色
从正门入园,主体建筑均设计在一条中轴线上,自北往南依次为滴翠轩(又名蓝染厅)、四宜厅(又名四面厅)、乐鱼榭(又名荷厅)。三厅之间有甬道相连,园的东西两侧均有回廊,长廊与三厅相接,可遮风挡雨。滴翠轩全部被漆成蓝色,玻窗四面透空,前后都有花坛,南面花坛中多植芍药、牡丹等花卉。北面花坛中种植腊梅、海棠、桂花等四季花木。四宜厅和乐鱼榭可谓全园之景的精华。四宜厅取四面迎宾之意,厅虽不大,但精雕细刻,陈设华美。厅前曾栽植玉兰、石榴、梧桐等植物,厅东侧植有棕榈、美人蕉。乐鱼榭三面环水,可倚栏观鱼,榭南有一逼仄的天井。靠壁假山相叠,似一孩童在叩首,这便是未园最著名的石景“童子拜观音”。 乐鱼榭下的水池,三面岩绕,形若深涧。未园重在理水,院内凿池垒石,石经挑选从苏州运来,多为太湖石中佳品。池岸在不规则湖石切割下,突堰陡峭,巧成袖珍的暗河、湖湾、幽岛、奇岬。当水流过垂虹桥,波面顿缩为狭窄的水道,疑入微型三峡。池西壁有石雕龙首,园内有7口井,可灌井水入地道由这一龙首吐水入池,意趣盎然。造园讲究理水,波面辽阔,可扩胸襟;溪折河绕,令人回味无穷。而未园因面积所限,无法让水面融贯全园。为弥补水面有限的缺陷,设计者尝试以深、幽、曲、奇、险取胜,让人在最初的遗憾中,渐品新意终而陶醉于这盆景式的山水佳境。[2]
沿着游廊曲折而行,经滴翠轩、挹爽亭、四宜厅、乐鱼榭,蜿蜒进入月洞门,月洞掩映于花木间,额为“文俭清奇”。内见一方院落,两厢各有一所古筑,左为桂花馆,右为凌霄堂,迎面一爿高墙,前镶一尊问号形的太湖石,名为“问天石”。两侧凌霄藤附壁攀爬,青蔓白花高出墙头,使人联想起屈原骚体古诗《天问》的意境。转身细看凌霄堂,这便是舣舟诗社新址,门额“诗国风韵”为周亚瑜先生题墨,两边廊柱是卢海州先生行书的楹联,“诗国常州传有后,舣舟骚客兴无前”。 能得到文人雅士的诗意栖居,源源不断地推出新诗丽词,是未园的功德和荣幸。[3] 在一片开阔地上,耸立着三枚峰石,寓“福禄寿”。石下铺地是用精致碎瓷片拼成的“五蝠盘寿”图,左右各卧青狮山石,其中一石狮竟口衔元宝形石,或许是因为主人姓钱又是商人的缘故,园内与钱有关的造形颇多。乐鱼榭的屋脊便似一串铜钱图形,池畔或曲径到处可见孔方兄的图案,虽然表现形式上有些虚浮陈俗,但在整体布局的构思上颇创新奇颖。
置身于这座由粉墙黛瓦的高墙所环绕的私家园林,就仿佛漫步于自然天成的植物园。现存的植物有古柏、香樟、腊梅、金桂、夹竹桃、丁香、罗汉松、广玉兰等20 多个品种,其中百年以上的便有10 余株。在南北仅百米左右、东西约50 米的地段内,50 多株古树新木簇映着厅堂轩阁、亭桥廊榭。

四、未园的人文内涵分析
未园园内的人文景观不如近园,但是轩榭楼台,尤其是园中花草树木,俱是精品,处处体现出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如滴翠轩前的牡丹、桂花、海棠,象征荣华富贵;腊梅凌寒绽放,象征人的坚忍、顽强。四宜厅外的石榴又有多子多孙的美好寓意。四宜厅东侧的棕榈树、美人蕉在阳光下轻舞弄影,恍若身飞岭南,步于热带丛林。而临大仙堂和乐鱼榭间的百年罗汉松,孤傲挺拔,又使人无意间领略到北国的雄浑苍凉。松侧耸一石,与真人大小形姿仿佛,而得名“罗汉石”。罗汉成双,动静相宜,生死相伴,让人沉醉于这奇妙的自然造化之中。至于梧桐,纵观我国古代文学发展史,“梧桐”这一传统意象频繁地出现在古典诗词中,在历代文人反复写入和再创作的过程中,逐渐具有了象征高洁、希望、爱情、凄苦、悲伤等丰富的审美文化意蕴。“福禄寿”三峰的营造、“五蝠盘寿”图的地面铺装、口衔元宝的青狮山石及龙首吐水的石雕造型,都或含蓄或艺术地表现了园主人对幸福、安康、长寿、富裕等的美好追求。这些也是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中国传统吉祥文化的组成部分。我们的祖先给普通的树木花卉、飞禽走兽赋予了美好的含义,园林也在它们的映照下多了一分情趣与活力。这些吉祥物,也让园林多了一层文化内涵。
孔子提出“仁者乐山,智者乐水”的山水观,认为山和水的形象内蕴着值得人们效法和崇拜的美德,值得作为审美对象欣赏。具有悠久历史的中国古典园林,其堆山理水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构思手法,所塑造的如诗如画的山水环境,以有限的空间表达了无限的内涵,让世人叹为观止。未园在山水营造方面也体现出了师法自然、寄情山水的情怀。通过巧妙的构思,给人以“一峰则太华千寻,一勺则江湖在万里”的深远境界。
在园景的营造上,与园名相吻,似在刻意营造是园非园,已成未成的意境,让人沉浸在意犹未尽的氛围之中。远眺乐鱼榭西侧的月洞,一峰突兀,仿佛立体的古典山水画卷。近赏小径西侧,则有石孤峭,旁洞可入,似孕新景。散筑园墙的长春亭、挹爽亭、汲玉亭,都为倚壁半亭,虚实相间,似有若无。修这三座半亭纯为省工节料,仅作艺术装饰,抑或准备将来扩园续建,实在难以言说。这大概正是园主的独妙神机,故留广阔的思维空间,让人在疑惑中展开想象的翅膀,去领悟园林艺术的无限,在不满足中得到满足。[4]

结语
总之,园林作为中华民族历史文化遗产,是中国文化中的华彩乐章,饱含着深厚的文化底蕴,蕴涵着中华民族的人文观念与美学理想追求,也承载着华夏人民的卓越智慧和创造才能。[5] 常州这座历史悠久的文化古城,历来吸引着一些本土或外来的达官贵人、文人雅士在这里修建园林别墅,作为休闲读书和终老之处。因此,常州园林更表现出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的文人园林特色,也是中国古典园林以山水审美为主题、以寄情畅神为宗旨的独特精神内涵和文化风貌的代表,更是常州在建设历史文化名城中不可或缺的条件资源。深刻剖析和发掘常州古典园林的人文内涵,有助于今天的设计师设计出既具有人文意境,又符合现代景观设计理念的优秀作品。

注释
[1] 张勇:“ 常州古典园林浅谈”,《古建园林技术》,2012.4,第77-81 页。
[2] 邵玉健:“绿笼未园”,《翠苑》,2005.2,第79 页。
[3] 朱净之:“ 诗舟唱和舣未园”,《常州日报》,2013.9.14,B02。
[4] 同[2]。
[5] 侯佳彤、程世云:“中国古典园林的人文内涵及当代启示”,《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9.6, 第148-15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