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基于ViP 方法的老龄产品开发设计

  • Update:2014-09-02
  • 汪晓春、张丰麒、曹 璐、吴振宇,北京邮电大学
  • 来源: 《装饰》杂志第6期
内容摘要
ViP(Vision in Product Design)是愿景化产品设计方法,该设计方法用于探求设计的未知性和可能性,整个设计流程围绕着产品、交互和情景三个层级展开。本文通过解读ViP 方法,并将其实践于老龄产品开发之中,希望能对老龄产品开发设计具有启示意义。*本文由网络系统与网络文化北京市重点实验(北京邮电大学)开放课题资助,本研究成果获得“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

 产品本身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人与产品的交互行为,进而影响人的生活方式乃至整个社会形态。产品使用价值的体现必须依附在特定的交互行为和情景环境之中,因此,在产品设计当中,应该尝试将用户与产品之间存在的交互行为和情景、环境作为核心,才可能开发出真正的突破性产品。人口老龄化现在是全社会共同面临的一大挑战,老龄产业在中国的发展也是刚刚起步,市场上老龄相关产品急缺,为数不多的老龄产品的创新性也明显不足。开发老龄产品需要研究老龄人群的交互行为和情景环境,而这也是ViP方法有别于其他方法的核心所在。

1.ViP 方法设计流程


2. 捶捶背——老少娱乐互动保健衣


3.F.M. 家庭频道——基于微信的老龄产品

一、ViP 方法概述
Vision in Product Design(以下简称ViP 方法),中文可翻译为愿景化产品设计方法。作为一种设计工具,它始于20 世纪90 年代中期,是荷兰代尔夫特理工大学(Delft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的Paul Hekkert 教授和Matthijs van Dijk 教授的研究成果。目前包括奥迪、宾尼法利纳、诺基亚等国际知名企业的设计部门均在使用ViP 方法进行产品设计。ViP 方法和大多数以解决当前问题为导向的设计方法是截然不同的,它是在探求未知性和可能性。
如图1 所示,整个ViP 方法的设计流程分为“解构(Deconstruction)”和“设计(Designing)”两个阶段。在解构阶段中,设计师从已有相关领域的产品外观(product)、人与产品的交互行为(interaction)以及产品使用的一系列情景环境因素(context) 这3 个层级进行解构,试图从不同角度解读设计者的初衷,并且对该产品的存在方式、原因和意义进行探究分析;有了相关的分析积累之后,在设计阶段,设计师以自己独特的视野和见解,推敲并设计出属于未来的合理的情景环境和交互行为,从而导出产品概念。

二、ViP 方法的设计流程
1. 解构阶段
ViP 方法让我们开始着手设计之前,尝试着对已经存在的类似产品进行“解构”分析,通过解构来洞察设计后面的意义。解构阶段分为3 个层级,分别是产品层级、交互层级、情景环境层级。
产品层级:这部分的解构分析是尝试找出隐藏在背后的造就了该设计的各种特征、属性、因素。这些因素包括产品的外观造型和各种物理属性以及产品背后所传达的内容。
交互层级:这部分的分析不把产品当作一个单独存在的个体,而是将重点放在思考用户在使用该产品,与其产生互动时,其背后所折射出来的关系特征,这种互动就等同于一种关系。这种关系需要以一个系统的角度去思考分析,可以将其想象成一幅剪影图画,以保证分析的有效性。
情景环境层级:产品与人交互的方式恰当与否是由产品所处的情景环境所决定的,这种情景环境不仅指产品的局部使用情景,还包括整个社会大环境,因此从交互层级过渡到情景环境层级的分析是一个自然而又必要的过程。
ViP 方法从产品、交互、情景环境三个层级的解构,让设计师以一种更开阔的视野去分析产品,从原来重点思考“是什么”,转变为重点思考“为什么”。这种思考维度的转变,通过解构产品的3 个层级及其相互关系,可以有效避免已有产品概念和先入为主的想法对后续设计流程的干扰。

2. 设计阶段
ViP 方法的设计阶段可以将其视为“重构”,是一种逆过程。在解构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任何产品都是由一系列的特征属性和因素所构成的。同样,设计作为一种“重构”,也应该先把决定情景环境、交互行为的特征属性和因素确定下来,从而根据它们推导出最终的产品定义。
这就是ViP 方法模型后半阶段——设计阶段主要的任务,如下5 个要点是在设计阶段需要注意的:
(1)设计领域和任务宽泛化
在情景构建的过程中,明确设计领域和重新定义设计任务是首要出发点,设计领域和设计任务的定义应该是非常宽泛和模糊的。它可以是一个产品类别,如为老龄人设计、家庭娱乐设计等;也可以是一种社会现象,如为什么老年人使用电子产品会感到如此困难?
(2)寻找情景要素
构建未来情景的要素涉及社会、经济、文化、心理、技术等范畴,它可以是人的观察、思考、理解、理念、意见,也可以是社会的趋势、定律和理论。尽管有些情景要素从表面上看与所要涉及的设计领域并无太大关系,但它们也许最终就会成为设计突破的强有力因素。
(3)情景结构
单独就上述的要素集合而言,并不能代表其情景本身,还需要将其组成一个有机结构,使得看似相互独立的情景要素能够巧妙地联系起来。因此,可尝试对一系列情景要素进行归纳合并和衍生发展,简化要素当中的冗余与复杂部分,从中发掘出未来愿景,可以从宏观的角度更好地构建这种情景结构。
(4)情景中的交互关系
作为以交互关系为中心的设计方法,了解并寻找出适合特定情景的交互关系是ViP 方法的核心,也是连接情景和设计成果的重要一环。设计师需要相信自己的直觉,还可以借助类比的手段从其他领域的相似情景中发现所需要的适宜交互关系。如果设计情景是“想让家里的老人感到被需要、有价值”,则可以换个角度,从现有的同样使得人们感到有价值的领域进行类比分析,发掘出到底是何种行为关系导致了这种“被需要”和“有价值”的感觉。
(5)产品概念生成
产品作为一种承载物,使得用户能够切实地感受到先前所设立的情景和交互特性的存在。因此,生成产品定义以及概念,就是决定到底以何种独特的形式去传达情景和交互关系,这种形式可以是产品,也可以是服务。

三、ViP 方法在老龄产品开发的实践
北京邮电大学数字媒体与设计艺术学院工业设计系尝试带领学生使用ViP 方法对老龄产品进行探索性的设计,并用Arduino 硬件套件进行产品原型的制作和测试。图2 和图3 展示的是其中两组设计成果,这两个作品都是按照ViP 方法中的层级流程对已有相关产品的解构分析,开发出了具有创新性的老龄产品原型。
图2 所示的“捶捶背”作品,选取“老人保健”作为切入点,开始对现有类似产品进行解构。在产品层级上,现有产品有按摩捶、保健衣、保健球、按摩椅等等。这些产品有着如下的特征属性:功能各具特色,造型简单,安全可靠性强,操作简单易学,趣味性弱等。从交互层级上看,老人在使用这些拍打类保健产品时,由于生理和心理上的各种原因,并不能完全放下心来进行保健,对产品夹杂着几分谨慎和不信任感,这往往会导致老人有负担和束缚,精神得不到放松。从情景层级上看,在社会老龄化的大趋势下,老年迁徙、空巢老人增多已成为一种社会现象,伴随而来的是老人从生理到心理上的一系列变化。现在年轻父母大多工作繁忙,孩子照料问题一直困扰着他们,而越来越多的老人肩负起此重任,加入看管孙辈的行列中。
结合上面的解构分析,我们希望能够营造一种“祖孙互动,一同欢乐”的情景,可以让老人在进行保健的同时,也增进祖孙两代的情感。智能传感技术以及医疗水平的提高,为拍打类保健产品的开发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同时注重交互方式设计及用户体验,也为产品的开发提出了新的要求。产品的交互方式应该是具有玩乐性的,简单自然并且也能够迎合孩子。而经过对老人的日常观察,发现许多老人都会做一些身体拍打运动以收到保健效果。“经络穴位拍打”作为民间养生保健法,由于其简单易学、全面有效,是最受老人欢迎的保健方式之一。最后的设计是:一种基于背部穴位的“捶捶背”老少互动娱乐保健衣作为承载物,创新并适宜地反映出了设计的愿景。
图3 所示的“家庭频道——基于微信的老龄产品”作品,以“老人随身物”为切入点,在产品层级的解构中,设计师发现老人随身物最为显著的特点是:其往往是用过很长时间的旧物,如拐杖、老花镜、收音机等,有着陈旧朴素、光滑、轻便小巧、实用等特征。对于交互层级而言,有着把玩性、珍惜性以及怀旧性。而从情景层级上看,信息社会的今天,微信等基于熟人社交的移动互联网产品被中青年龄层的用户广泛使用,反观老年人,他们也希望融入子孙的世界,关心他们生活中的点滴。有一个普遍现象是,家庭成员、亲戚间会建立社交圈,这个社交圈基于微信、QQ 等主要社交工具。由于这个圈子的亲密性,人们更愿意信息分享并持续地交流。而且这个社交圈子中的年龄跨度比较大,有十几岁的孩子,也有四五十岁的中年人,但却少有六十岁以上的老人。那么如何让老年人这一特殊群体融入当代的移动社交媒体,已经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根据上述的解构因素,设计团队希望把移动交流平台能与老人随身物自然地结合起来,从而定义出以下情景:“希望老人随时随地都能轻松地了解亲人的近况,从而更紧密地建立老人与家庭的纽带。”老人对新鲜事物的接受度有限,他们更愿意做一个聆听者。而目前功能繁多且复杂的智能手机及其应用并不适合老人。这也决定了其产品的交互行为特性应该是单向的、自然的。最后综合了各层级的要素和特性,把产品的外型和交互动作建立在老人所熟知的收音机上,基于微信赋予其一个简单的亲情频道,老人可以用这款产品收听广播,也能够收听到子女通过微信推送的语音信息。

结语
ViP 方法将用户对生活的情景环境的种种观察和思考融入产品设计的全过程当中,通过塑造产品交互特性和情景环境,使得各种具有创新潜力的未知性和可能性浮现出来,设计出人们真正需要的并且适宜的产品,并强调产品存在的目的和理由。这种方法对于年轻设计师设计自己不太熟悉的老龄用户使用的产品非常有意义。
由于ViP 方法的设计模式是从已知推出未知,由现在推导未来,所以这种方法的应用并不局限于产品设计开发领域,希望也能对其他学科有所启发。
参考文献:
[1] 汪晓春、纪阳、曹玉青:《老龄产品开发设计》,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2014。
[2]Hekkert P., & Van Dijk M. (2011). Vision in design: A guidebook for innovators. Amsterdam: BIS Publishers
[3] 汪晓春、郭帅、纪阳:“基于Living Lab 创新方法的教学设计与探索——以产品设计课程为例”,《装饰》,2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