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屯堡凤头鞋的装饰特色与人文记忆

  • Update:2014-09-02
  • 陈 希、宗伟刚、段晓昀,重庆大学电影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第6期
内容摘要
屯堡凤头鞋以独特的装饰纹样和朴素的艺术情感构筑了丰富的符号语义,成为屯堡人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手段。凤头鞋的装饰纹样所附带的符号语义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场域,凸显了屯堡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积淀,呈现出汉族古典装饰的意韵。* 本文为重庆大学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编号CQDXWL-2012-Z017)的研究成果之一。

 服饰是一个民族物质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族群文化的外显符号,与社会、历史、文化的发展不可分割。中华服饰历经千年沧桑,形成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的民族服饰文化体系,以质朴的符号化语汇透露出区域民族的生活习俗和审美理念,保证了民族风格的稳定性和连续性。鞋履作为服饰审美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无论实用功能还是艺术价值,都蕴含着中国传统审美文化的因子。

一、地域文化下的屯堡
黔中腹地贵安新区及其周边一带的村落中,居住着一群与众不同的“老汉人”,很多消失已久的汉族风俗在这里依然存在,呈现出最常态的场景,这就是贵州屯堡。[1] 屯堡人是明初“调北征南”和“调北填南”而来的大量江浙屯军的裔嗣,具有纯正的汉族血统[2]。在这样一个被众多少数民族包围而远离主流汉族社会的封闭区域,屯堡人依旧顽强地保持着祖居地的生活习俗和精神信仰,续写着六百年的文化积淀和思乡之情。这支族群历经风雨沧桑,在演绎历史过程中依然留存着沉静质朴、典雅飘逸的大明遗风,在生活积淀中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化体系,散发着浓郁香醇的艺术光芒。其中,屯堡建筑、服饰、地戏和面具最能体现其特色,是屯堡文化独特的标志。
屯堡人独具特色的服饰是现存最完好的古代汉族服装的活化石。关于屯堡服饰在古籍中多有描述,“男子衣服与汉人同,女子燕尾梳于额前,状若鸡冠……头披青帕,腰系大带,足缠白布”[3],“ 妇女青衣红袖, 戴假角”[4],“妇人以银索绾发髻分三绺,长簪大环,皆凤阳汉装也”[5]。当地人则概括为:“头戴两个罩罩,耳挂银饰吊吊,腰捆两个鞘鞘,脚顶两个翘翘。”其中的“两个翘翘”就是指屯堡绣花凤头鞋的鞋翘。关于屯堡服饰的研究已洋洋大观,而唯独足衣鲜有人涉及,故本文以屯堡绣鞋(凤头鞋)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装饰特色和符号语义。
可以说,在古朴素雅的屯堡服饰中,凤头鞋是最为多彩多姿的了。(图1)凤头鞋是屯堡最具代表性的鞋履,它既与现代汉族绣鞋不同,又与周边苗、侗、布依等民族绣鞋异别。然而在周边地域服饰元素的冲击下,它却以独特的古韵风姿传承至今,展现出顽强的生命力。

二、屯堡绣鞋的造型工艺
“ 明初时,民间服饰鞋履装饰精美,竞相奢华和标新立异。”[6] 女鞋以鞋头上翘的凤头鞋最为流行。明政府提倡恢复大汉文化传统,崇俭黜奢,制定了配套的舆服制度,对鞋履做了严格的规定:庶民穿靴不得裁制花样、金线装饰。但对于处在黔地深山的屯堡影响甚微,屯堡绣花鞋基本上延续了明初凤头鞋的形制。
屯堡绣花鞋白布纳底,鞋面多以蓝青为基调,上面绣有丰富多彩的动植物纹样,低帮浅口,不分左右;鞋头上翘似凤头,称为“凤翘”,所以绣鞋亦被当地人叫做“凤头鞋”。屯堡绣鞋的类型主要有浅口绣花鞋、长筒绣花鞋、绣花凉鞋(布耳鞋)、绣花棉鞋、绣花棉拖以及男性穿的战靴,因场合和季节不同而使用有别。其样式灵活多变,做工精细考究,造型优美舒展,色泽古雅沉静,图案结构紧凑、疏密有序、简约大方。其纹饰与裤腿、衣袖、襟边的带状纹样相呼应。(图2)一双小小的绣鞋将屯堡妇女的精湛手艺展示无余。
凤头鞋由绣片、鞋帮和鞋底三部分组成。农闲季节屯堡女子将梯形布块裁出鞋口,用多色丝线在鞋面位置绣出花鸟虫鱼等纹样,制成绣片;鞋帮由旧布料制成的袼褙剪成,将袼褙叠放三四层紧密贴合,按照纸样剪成U 形的鞋帮,用粗棉线纳牢。然后把绣片贴敷于外,衬以白色棉布为里,把三层对齐沿边缘缝在一起,在前端缝合出鞋翘,后端围合制成鞋帮整体并掩口美化;鞋底做法更为讲究,比照鞋样大小剪裁袼褙,再以白布包边,做成四五层叠合,有时还填入两三层平整的笋壳隔湿防潮,最后用粗棉线纳底,针脚线密密匝匝,排列整齐。在一针一线的方寸之间,倾注了屯堡女子的浓浓深情,以此表达对亲人朋友幸福安康的最大愿望。封建时代社会文化崇尚“三寸金莲”,而处在深山的屯堡妇女却任其自然,一双大脚蹬着绣花凤头鞋。大脚虽有悖时尚,但在战事绵延的年代,却为她们从事后方生产提供了极大的方便。

三、绣鞋的装饰特色
屯堡凤头鞋相对于周边少数民族的绣鞋来说,在纹饰造型上存有一些相似之处,但装饰纹样相对简约集中,主要分布在前帮(鞋面)、凤头(鞋头)、
鞋口等易见部位,鞋腰和后( 腰) 帮处基本上不加修饰,这与传统汉人绣鞋一脉相承。
1. 前帮(鞋面):凤头鞋的主要特征集中在前帮。前帮的装饰非常程式化,有月牙形的花卉适合图案和紧贴鞋底的黑色动物抽象纹样两部分组成(图3),虽讲究程式化,但内部纹样造型却变化多端。
前帮的花卉适合图案多为传统的桂花、梅花、石榴花、牡丹花、芙蓉花、香橼花等,或者是有一定情节的“鹊鸟桂花”、“蝶恋花”,并用边条描绘出月牙形的适合外框,但无论如何也离不开花的主题。花色多取喜庆的大红、洋红、橘红色,鲜有黄色,并间杂绿色的枝叶做点缀。(图3 左)
前帮(鞋面)底侧的深色纹饰多与动物有关,或凤鸟,或鹊纹,或蝴蝶,或云纹,图形抽象,几乎是一袭的黑色,并用白、红、绿的粗棉绳勾勒出立体的框边。(图3 右)此外,这种纹饰在屯堡绣花凉鞋的鞋腰和后帮处也多有绘制。(图4)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这些抽象的深色纹样与屯堡周边的布依族、苗族、侗族绣鞋在纹饰造型上存有诸多相似之处,这不仅表明屯堡人与周边民族的服饰纹样有相互交流借鉴的现象,更说明了它们都来源于共同的母体,那就是明代鞋履。

2. 凤头( 鞋头):凤头的造型是屯堡绣鞋的最明显特征。凤头合缝处用条状绣片包边美化,掩饰接缝的痕迹。(图4)在屯堡各式各样的绣鞋中,绣花凉鞋的凤头造型最具特色。由于其留孔设计,可绣制图案的区域较少,前帮(鞋面)处的纹饰略掉而更注意凤头的装饰。凤头区域除了接缝的镶边之外,还用绣线围成三角区域,内嵌黑点,画龙点“睛”,使整只鞋子更像一只凤鸟,载着屯堡人的乡思,飞回500 年前的江南沃土,飞回大明王朝。

3. 鞋口:大多数手工布鞋都做鞋口的包边处理,屯堡凤头鞋也不例外。屯堡凤头鞋不仅要包边美化,还要镶边锦上添花。包边一般选用红色、蓝色、黑色的斜纹布条,采用暗线包缝法使之不见痕迹,沿包边的内侧再绣上诸如地米花之类的二方连续,现在多用状的锦带镶边替代,而屯堡周边的少数民族一般采用锁绣、织带或者布条做单条修饰鞋扣,鞋口的修饰亦是屯堡与周边的少数民族的异点之一。

四、凤头鞋的符号语义诠释
卡西尔符号美学认为艺术是人类内心生活的显现,在本质上属于一种“符号的表示”。鞋履作为一种非语言交际的表现形式,与其他艺术门类一样,都是民族审美心理外化形态的一种基本符号。屯堡凤头鞋以独特的装饰纹样和朴素的艺术情感构筑了丰富的符号语义,成为屯堡人认识世界和表达思想的手段。受地域特征、历史背景、屯军文化以及风俗习惯等诸多方面的影响,屯堡凤头鞋具有独特的装饰艺术风格。
屯堡服饰以素雅为美,装饰较少,但相较周边的汉民族,其装饰内容、装饰形式、装饰工艺却十分丰富。屯堡凤头鞋做工细腻,符号纹样丰富多样(图5),既有身边常见的农田花草和传统花样,又有大自然中的蜂飞蝶舞、飞鸟游鱼,还有工整对称、高度概括抽象的几何符号。这些纹样采取变形、简化、添加等造型手法,以自然生动的姿态呈现。从纹样装饰的类型上,可分花草纹样、动物纹样和抽象几何纹样三大类。
花草纹样是凤头鞋装饰纹样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地米花、辣子花是屯堡农田常见的花草, 桂花、梅花、石榴花、牡丹花、芙蓉花、荷花等传统花卉也必不可少,其中以地米花最具特色。地米花其实就是荠菜,也叫清明菜,是江南故里和屯堡田间常见的一种野菜。每逢清明祭祖时,屯堡人每家餐桌上必定少不了地米花做的饭菜,以此思念故里,缅怀先祖。屯堡人酷爱石榴花,有屯堡民歌唱道:“五月里来石榴红,唐朝有个涂茂公。”榴开百子,石榴在民间象征丰产多子。在战争年代,粮食生产和繁衍生息尤其重要。这些纹饰传承着对祖先的追忆,诠释着祖辈迁徙的历史。
动物纹样主要有蝴蝶纹、鹊纹、虎爪纹、鱼纹、凤纹等,这些都是屯堡人喜闻乐见的纹样,其中鹊纹最具屯堡特色。喜鹊是中华文化的重要标志之一 ,有史以来,汉民族与喜鹊的关系就超越了一般性相处与观赏的层次,跃升到了文化境界,将喜鹊赋以喜庆、吉祥、好运的含义。“喜鹊登枝”、“鹊鸟桂花”、“喜鹊闹梅”是屯堡姑娘钟爱的吉祥图案,她们把喜鹊绣进鞋子,表达对爱情的向往,对孩子的期盼,对亲人的祝福。有两首山歌唱出了屯堡人对喜鹊纹饰的偏爱:“六月虽是大太阳,绣楼却是好春光。绣个喜鹊飞出去,何时才见我的郎。”“绣只喜鹊绣枝梅,再绣鲤鱼跳龙门;将来穿在儿脚上,我儿要做人上人。”
几何纹样蕴含着深厚而智慧的文化内涵,是中华民族传统而古老的纹样。凤头鞋的几何纹样不是单个呈现的,而是个体(或数个几何纹样的组合)在同一方向上重复延展成二方连续。菱形、回文、卍字是凤头鞋上运用最多的几何纹样(图6),其中以菱形(或矩形)为最,也最具屯堡特色。无论是被称为“白果花”的单菱形,还是两个菱形组合的方胜纹,以及多个菱形的堆叠,点线面组合运用,既简洁又富于变化。屯堡人对菱形情有独钟,是因为菱形和他们的住所密不可分,屯堡房屋屋顶平缓,覆盖物用方形石片代替瓦当,站在高处望去,菱形如甲片般错落有致。
色彩是民族服饰视觉情感语义传达的另一个重要元素。屯堡服饰色彩以素雅为美,偏爱蓝色和红色。凤头鞋忌用黄色,除了黄色与封建帝王有关外,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黄色多用于丧葬的纸钱,被视为不吉利的象征。凤头鞋离不开沉稳素雅的黑色,对比强烈的黑与白、黑与红、黑与绿的搭配,将这些简约而不简单的色系融合在抽象图案里,体现出一种稳重质朴的气质,与绚丽多彩的花卉图案动静对照,虚实相生,浓淡相宜,富有强烈的装饰意味。
现代戏曲,特别是江南的昆曲和越剧,其鞋靴大多延续了明代的服饰风格,仔细研究可以发现,屯堡凤头鞋和戏曲鞋靴在纹饰造型上有诸多相似之处,特别是云纹的轮廓、色彩以及位置关系。也就是说,戏曲鞋靴和屯堡凤头鞋都以明代鞋履为基础,加以艺术化流传至今。
凤头鞋的纹饰符号是形成民族凝聚力的重要因素,慎终追远,绳其祖武,诠释着祖辈迁徙的历史意义。其蕴涵的人文价值,正是屯堡女子民族情感的集中表达,浸透于鞋履艺术之中形成一种不会消逝的人文记忆。

结语
作为屯堡服饰的重要组成部分,凤头鞋承载着这个族群鲜明的文化特质。“符号在文化冲突中异变,只有灌注了社会文化意义的符号,才能实现广泛认可、交流的价值。”[7] 凤头鞋的装饰纹样所附带的符号语义形成了丰富的文化场域,凸显了屯堡文化的深刻内涵和历史积淀,呈现出汉族古典装饰的意韵,更凝练了中华民族几千年的传统纹样精华。屯堡作为带有浓厚明朝江南文化特征的活化石,能够留存至今确是一个奇迹,但在飞速变化的物质环境和史无前例的社会转型的当下,它还能维持多久?可喜的是,当地政府和商人已经觉察到屯堡的文化价值,大力开发旅游文化资源,以“屯堡”为主题的旅游活动已成为贵州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再加上新设的贵安新区对区域发展的重视,屯堡势必借翼腾飞,乘势发展。凤头鞋的文化价值被挖掘出来,成为民俗民艺展销会上的亮点,也成为当地民众创收的文化产业。遗憾的是,商业的开发缺乏对凤头鞋的有效管理,凤头鞋的制作者为了迎合游客,低价出售,粗制滥造,使凤头鞋不伦不类。在实现经济效益的同时,怎样更好地传承、发展、创新这一恪守了六百多年的工艺,不得不让人思考!

注释:
[1] 屯堡,音tún pǔ,军队的驻防地称为“屯”,移民的居住地称为“堡”, 屯堡是指围有城墙、由军队驻扎屯守的村寨。
[2] 由于屯堡人和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有诸多相似之处,以至于一些古籍中把屯堡人误认为苗族。
[3](清)陈浩:《百苗图咏》(卷五),贵州省民族研究所馆藏。
[4](清)刘祖宪修:《安平县志•民风》,清康熙二十六年(1687 年)。
[5]( 清) 常恩修:《安顺府志•风俗》,清光绪十七年(1891 年)。
[6] 叶丽娅:《中国历代鞋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11,第164 页。
[7] 王福阳:“符号文化意义的再生—— 兼论2008 北京奥运会视觉符号的‘密码’意义”,《美术研究》, 2008.3。

参考文献:
[1] 骆崇骐:《中国历代鞋履研究与鉴赏》,东华大学出版社,上海,2007。
[2] 徐雯:《贵州安顺屯堡汉族传统服饰》,光明日报出版社,北京,2011。
[3] 叶丽娅:《中国历代鞋饰》,中国美术学院出版社,杭州,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