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层级与单元——公共空间单元的概念研究

  • Update:2014-10-17
  • 张 巍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公共空间与构成公共空间的要素之间存在着一个中间层级——公共空间单元。它既是公共空间的一个中间尺度,也是公共空间的一个分析方法。这种方法将复杂的公共空间问题转化成一系列相对简单的局部性问题,同时使公共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在这一中间尺度上统一起来。
关键词 :公共空间单元、层级、空间分析方法、尺度、边界
形态和行为是当前公共空间研究的主要对象。而形态研究对象大多是单个的公共空间或公共空间系统,或者就是基于空间要素的分析。这样一种两级的、简单的空间概念结构与公共空间中复杂的多样化、多尺度的行为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在公共空间和公共空间要素之间是否存在其他尺度层级?如果有,其构成方式又是如何呢?
 
一、公共空间的层级构成
 
公共空间具有层级性,这是作为一个空间系统的基本属性,这一点大多数相关研究都有所涉及。层级性在公共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复杂统一中有重要作用。康泽恩(M. R. G. Conzen,1960)提出了“城镇平面格局”的概念,指的是城市建成区全部人工地物的空间分布。它由三个层级的平面格局要素构成 :街道、地块、建筑物。康泽恩认为这三个层级的平面格局要素在城镇的不同区域有不同的组合方式,并形成某种形态的特征和同质性,从而代表一种不同于周边地块的平面类型单元。诺伯格·舒尔兹(Christian NorbergSchulz,1965)把空间分为五种概念 :肉体行为的实用空间、直接定位的知觉空间、环境方面为人形成稳定形象的存在空间、物理世界的认识空间、纯理论的抽象空间。同时根据人体和实际活动的尺度,将空间划分为六个层次,详见表 1。
 
 
表 1. 诺伯格·舒尔兹对空间的层次划分[1]
 
比尔·希利尔(Bill Hillier,1984、1996)也发现城市空间结构是历史上小尺度的要素不断增加变化所形成的产物,是一个由小尺度到大尺度逐渐累积的过程。他从过程的角度解释了多层级产生的原因。小尺度的空间私密性保证了空间的适宜性,大尺度的公共性的合理结构则有利于流动和交往。小尺度的私密性活动是大尺度的公共活动的基本单位。
 
空间尺度的多样化、多功能、有机复杂性也要求公共空间的多层级结构来回应。比如,作为一个集会场所的广场可以有商业交易活动,可以是一个社区空间,可进行会面和社交活动,也可随意散步、闲坐、赏景 ;既可以是关注他人的场所,也可以是展示自我的平台。只有多样性的功能要求才能适合社会活动的复杂性,某种程度上,复杂性和多义性本就是公共空间社会属性的组成部分。
 
综上,公共空间的层级就是为了适应公共空间复杂社会属性的需要而产生的公共空间物质属性的结构性构成,这种层级既可以是基于行为分布的,也可以是基于认知目的的。
 
二、公共空间的空间单元的概念
 
对于一个公共空间系统来说,层级的划分是基于公共空间的分布结构。但是作为一个独立对象的单个公共空间,比如一个广场、一条街道,其层级关系如何实现呢?
 
一般来说,更高等级的对象是由低一级的要素构成的。传统的公共空间研究基本是从要素层级直接就跳到了作为一个整体的公共空间,也就是说公共空间直接由要素构成,只有这两个层级。实际上,由于知觉与行为的局限性、公共空间的多功能性和复杂性、行为模式的限制、公共性的差异等因素,人对与公共空间的认知与使用也是有局限的。由于知觉的局限,很难一次性地感知和使用一个公共空间的全部,而都是由局部开始逐渐扩展到其他部分,甚至有的公共空间可能永远无法全部被使用。知觉的局限也是空间尺度差异产生的重要原因。尤其当视角落到个体对公共空间的使用时,这种个体尺度与公共尺度的差异造成的矛盾更为明显。这说明需要公共空间有一种中间层级的存在来解决要素层级与作为一个完整对象的公共空间的脱节,本文中参照康泽恩理论的说法,将之称为公共空间的空间单元。
 
“这种地域特色在一个非常有限的区域内形成了一种整体性,其重复出现使得安尼克的不同区域之间呈现出大致相同的印象,同时也呈现出一定的差异,如旧城与新兴的居住区之间。
 
另一方面,这些总特征及其细节的不规则排列,加之要素组合的多样性,不仅赋予建成区之独特特性,而且使得城镇平面格局更加难以解释,即便是对其进行整体考虑。”[2] 康泽恩这里谈到了对一个整体的空间来说,要考察其特征还是较为困难的,但是如果将尺度缩小,考察局部的特征,在技术上则较为可行。康泽恩理论中的平面单元包括街道及其在街道系统中的布局、地块及其在街区中的分布、建筑物的基底平面。
 
格哈德·库德斯(Gerhard Curdes,1995)也发现城市空间中尺度的独立性问题,也提示了城市公共空间的局部尺度的价值。“建筑物周围或建筑物之间的一些外部空间是正面的。建筑物侧翼、树木、矮篱、栅栏、拱廊或带有凉棚的道路的叠加,都赋予了每个外部空间某种尺度的独立性,以便使其不至于到处延伸,而是成为一个具有正面特征的独立形体。”[3]
 
如果以公共空间为对象的话,应用凯文·林奇(Kevin Lynch,1960)的意象分析方法,区域这个中级要素概念基本上就可以对应空间单元概念。林奇的意象理论中争议较大的部分,就是其中的五要素其实是属于不同的层级,本文将公共空间单元明确为公共空间的中间层级,也避免了理解上的含混。
 
在住宅建筑空间设计中也有空间行为单元的概念。行为单元是由人体和动作所占的空间以及使用的家具所占的空间,再加上必要的空间活动余地所构成的居住空间单位。住宅空间三个层级就是 :行为单元、室、户。特点相近的行为单元再组合成室,以回应相应的单一或相近的居住行为。公共空间单元不单是一个简单的空间单位,也包含了相应的行为要素和属性。(图 1)
 
 
1. 住宅空间结构的三级尺度构成示意图,自绘
 
公共空间单元是公共空间的次一级空间单位,由具有属性连续性的建筑和其他围合要素(设施、家具、植物)、基面等空间实体要素组合而成的空间单位,同时也承担着这个层级的公共空间单位中具有相对独立性的局部功能或相对私密性的空间行为。公共空间单元的基本属性不但包括物质属性,也包括了社会属性,是一个物质形态和社会行为的复合体。在这一点上与公共空间是一致的,差别就在于其尺度和层级比单个公共空间低一级,其行为构成更加单一。空间单元方法替代了原有的公共空间研究中要么只谈物质形态,要么只谈认知与行为的分离状态。这样通过具体的空间行为把公共空间的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在空间单元这样一个中级层级上整合在了一起。公共空间单元既是公共空间的中级尺度单位,也是一种空间分析方法。(图 2)
 
 
2. 公共空间的三级构成示意图,自绘
3. 广场的空间组织及划分实例,自绘
 
三、公共空间单元的划分与边界
 
既然公共空间单元是层级介于公共空间和空间要素之间的空间单位,那么如何来划分或是界定一个公共空间单元呢?还是需要从概念入手。划分公共空间单元的目的在于方便分析问题,而不是真的要把公共空间在空间上分成若干单元,只是一个分析单位。所以其划分方式既可以通过实体的要素,也可以通过某些无形的边界,比如视域的范围等。
 
空间行为是联系物质属性和社会属性的中介,也是公共空间单元存在的社会基础。所以,公共空间单元的划分可以依据人对空间的感知方式和行为特征,这正是公共空间的环境行为研究和认知行为研究的主要内容。与行为有关的物质属性如要素的围合、位置关系、方向的变化、功能的变化,可以作为划分公共空间单元的标准。总之,公共空间属性的连续性的变化是划分公共空间单元的标准。
 
哪怕再小的公共空间也可以被划分为若干个空间单元。这是由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尺度与个人尺度的对立决定的。公共性是由个体累积而成的,任何公共空间都是由一个个的个体行为和空间组成的,个体进一步构成群体,群体进一步再构成一个组织。
 
由行为属性的不同带来的功能差异是公共空间单元划分的常规方法。比如,格哈德·库德斯(Gerhard Curdes,1995)在《城市形态结构设计》中认为广场可以被分为三个基本区域 :建筑物前的边缘区、汽车交通和供货交通的交通区、没有固定构筑物的自由支配区。他甚至认为没有自由支配区的广场严格说来不是广场。这里初步有了类似空间单元的概念,并提出了次级空间的说法,结合构筑物使广场得到更好的划分。在《城市结构与城市造型设计》中他对这个问题有更为详细的描述 :“广场的粗略划分取决于其周边的使用功能。如果不划分,则缺少建立固定元素以及广场分区的基础。在北欧,广场的真正使用是在下午(下班后)或晚上。这个时候太阳的辐射已经减弱,温度急剧下降。这样聚集了中午和下午的太阳热量的石头立面(广场北墙和东墙)成了重要的热释放元素,保证了广场即商店与居住的混合,即使在寒冷的季节也能使用到夜晚。落地的大玻璃立面则效果相反。……广场的北面和东面是咖啡店和餐馆的优先选址,这同样适用于与周边建筑无关的使用功能。对于庄重的公共集会则应选择公共建筑的前区。高于广场 2-3 米的市政厅入口层平面对于演讲者十分有利。这种介于市政厅和广场之间的具有象征意义的场所本身含有独立的意义(例如 :亚琛、波恩)。”[4]
 
建筑要素是公共空间单元最主要的构成要素之一,建筑与公共空间的明确关系是公共空间功能的重要保证。某些有关城市家具和设施问题的研究实际也是在讨论类似层级的公共空间问题。上海创智公园就通过城市家具的布置结合植物要素,将广场分割为若干个单元,分别承担了公共交流、休憩、通行等不同的功能。
 
同时,公共空间还具有鲜明的多义性,这种多义性和多样的使用也需要公共空间单元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对同一个公共空间来说,会有不同的空间单元组合方式,以适应不同的使用。比如日常的道路以交通为主要功能,其车行空间单元只做通行。集市时,交易成为主要功能,车行空间单元就会被摊贩的摊位划分、围合成各式交易单元形式以适应交易行为的要求。
 
这就导致公共空间单元的划分方法也不是唯一的。具体要看对象的特点和比较研究的目的。如图 4 的例子,街道空间既可以按照交通方式的不同纵向划分为车行单元和人行单元,也可以依据空间围合形态的不同,横向划分为若干公共空间单元。
 
 
4 同一案例的两种公共空间单元的划分方法(巴黎的圣迈克尔林荫道),自绘,底图来自《伟大的街道》
 
林奇的城市意象研究表明 :决定区域物质特征的是其主题的连续性,其实就是空间属性的连续性。它可能包括多种多样的表现和属性指标。通常,典型特征作为一个特征组被意象和识别,也就是主题单元。这样组成的主题单元与城市其他部分截然不同,能够立即被识别。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从另一个侧面说明公共空间单元划分的多样性。如表 2 中所示的几类划分方法,既可以分别使用,也可以在一个公共空间对象上综合使用,关键是需要明确研究的目标是什么。
 
 
表 2. 公共空间单元的划分方法
 
西特也认为每一个伟大的外立面都有一个相应的可以体验到它的城市空间。这表明了主要建筑对公共空间单元划分和限定的重要作用与意义。
 
还有一种情况,就是针对不同属性的公共空间对象,也应该根据其特点使用不同的划分方法。比如图 5 中的 6 种城市空间分区中,街道空间的状态区别明显,其功能、尺度等属性具有显著差异。
 
 
5. 精明准则断面分区描述图中所示的六种分区形式及其街道空间形式 , 摘自《城市形态设计准则 :规划师、城市设计师、市政专家和开发者指南》
 
在这个前提下,公共空间单元的划分明显应使用不同的标准。
 
公共空间单元有划分就有边界,单元边界限定了公共空间属性的连续性。公共空间单元边界在强度和形态上具有多样性,既可能明确而具体,也可能模糊不确定,甚至还有可能根本没有实际的边界。边界似乎还有一个次要作用,它们可以限定空间单元,增强其特性,但很明显它们无法单独构成空间单元。强硬的边界阻碍了空间单元之间的过渡,可能给人增添混乱的印象。所以,对公共空间单元来说,清晰的边界并不一定具有更好的分割作用,因为公共空间单元毕竟是依附于整个公共空间而存在的,如果独立存在,那就是一个完整的公共空间了。
 
结论
 
公共空间单元的方法是对原有公共空间研究方法的重要补充。如果说原有的公共空间研究视角大多是基于作为独立的单个对象的公共空间的话,公共空间单元的概念能够把视角拉低到更小的尺度,将公共空间的公共性和私密性通过一个中间层级联系起来,使公共空间构成一个多级的、有机的整体;同时,也能够根据不同的研究需要使研究视角更加容易聚焦。
 
*本文为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ZR2010EM040)、教育部人文社科青年基金项目(12YJC840052)
 
注释 :
[1](挪威)诺伯格·舒尔兹 :《存在空间建筑》,尹培桐译,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1990。
[2](英)康泽恩 :《城镇平面格局分析 :诺森伯兰郡安尼克案例研究》,宋峰等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11。
[3](德)格哈德·库德斯 :《城市形态结构设计》,杨枫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8,第 56 页。
[4](德)格哈德·库德斯 :《城市结构与城市造型设计》,秦洛峰、蔡永洁、魏薇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7,第 135 页。
 
参考文献 :
[1] 李云、杨晓春 :“对公共开放空间量化评价体系的实证探索——基于深圳特区公共开放空间系统的建立”,《现代城市研究》, 2007.2。
[2] 陈一新:“深圳 CBD 中轴线公共空间规划的特征与实施”,《城市规划学刊》,2011.4。
[3]廖方:“城市公共空间层次结构探讨”,《规划师》,2007.4.
[4] 赵蔚:“城市公共空间的分层规划控制”,《现代城市研究》,2001.5。
[5](丹麦)扬·盖尔 :《交往与空间 ( 第四版 )》,何人可译,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第 87 页。
[6] 王建国:《城市设计( 第二版)》,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
2004。
[7] 陈竹、叶珉 :“什么是真正的公共空间 ?——西方城市公共空间理论与空间公共性的判定”,《国际城市规划》,2009.3。
[8] 周进 :《城市公共空间建设的规划控制与指引——塑造高品质城市公共空间的研究》,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5。
 
张  巍 烟台大学建筑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