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家是心所在的地方 北京可能成为世界城市

  • Update:2010-09-06
  • 宋小青
  • 来源: 搜狐文化

        8月31日,一场以“家-城-国”为主题的著名建筑师论坛在五道营胡同藏红花西餐吧内举行。这是一次建筑师们天马行空的对话,摒弃了玄虚的设计理念,而把视野集中在个人情感的支点。主持人马晓威在策划本场论坛时谈到:“其实任何设计的最初的原始点就是一个人,是我们的一些情感,我们的想象力等一系列东西。”
  
家是心所在的地方 我的家在我回家的路上


建筑师 李豪
  

        在建筑师李豪看来,家对一般人隐含着两种概念,一个是一是你“被家庭”的一种行为,也就是你的出生,你的原始的这个家庭,包括你的童年,这个是个人没法选择的;还有一个家庭的概念,就是我即将要代表一种责任感去创造一个家庭。而作为一个从山东来到北京的80后少年,李豪也觉得家的意义还可以定义为“把心放在了哪里”。他说“我的家在我回家的路上”,这时,“家”不再是一个家庭,而是自己非常想到达的一个地方,甚至是到达这个地方的所有过程。


建筑评论 范凌
  

        作为建筑评论,范凌坦言,我们总是想象一个家,一个温暖的样子,但当我们谈这些的时候却那么多楼盘是一个磨子里印出来。这种现象产生的根本原因是设计师在工作的时候想的并不是个体的家,他服务的对象是资本,服务的对象是资本之后,反过来对家的概念也会有一个不一样的追求。
  

 

        北京很有可能成为世界都市 现在从硬件到软件还落后


建筑师 刘延川
  

        最近,北京要向世界城市发展的消息引起广泛关注,建筑师刘延川认为,一个城市的发展取决于他对自我期待或者一个城市的性格,而北京是非常有可能成为世界都市的,只是就现在状况而言它离这个的目标还远。目前世界城市条件是要有大量的人员的流动,而北京是不是有这样的意愿并且创造这样的机会让这些人来。


建筑师 王刚


  而建筑师王刚则认为,应该重新思考关于北京城市的定位的问题。北京存在着例如堵车、污染、生态等各种各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真正根源来自于这座城市拥有太多的财富,无论从地理上、资源上都占据了各种优势。而如果一个城市能够容纳的东西越来越多,那么他占有的资源就会越膨胀。如果从政府的层面平衡现在的资源,北京会好得多。
   

         中国当代城市建设不是美丑问题 有太多人不能参与讨论


何葳
   

        在中央美术学院建筑系教师何葳的眼中,建筑师或城市规划师的本职工作很大一部分呈现出来都是形态的东西,但是中国城中最核心的问题是作为公民要有有一种主观的参与性。比如认为自己是这个家里的一分子,或者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影响它。而中国当代城市规划和城市建设里缺少的就是参与感,参与性。真正城市的业主,或者城市的这些主人,应该以怎样的身份参与进来是一个迫切需要思考的问题。有人说公众参与城市建设是帮倒忙,但帮倒忙不等于没有权利发言,这个程序本身是具有意义的。
    他还说到:“现在城市建设要解决的问题不是美丑问题,也不是要解决千人一面的问题,最核心的还是那个过程是所有参与者都失去了发言的属性。这就使得人们对自己所在的城市若即若离,生长在这里,却又感到陌生。”
   

     城市根本点最终还是人 中国开发商基本只从“钱”出发


马晓威
   

        作为本场论坛的主持人,马晓威在活动的最后说到自己的观点:现在设计师的工作已经开始吆喝别人打交道。这就需要设计师、建筑师,规划师提出真正的问题,需要独立思考或者你关注的一个问题。然而从现在的状况看,这些问题的涉足在这些行业中还是比较少的。我们所有建筑师都在解决开发商和政府的一些问题。然而中国开发商的出发点基本只是“钱”。这就造成城市的趋同化,而这件事的根本是缺少对个体的认知,包括对使用的人,包括我们建筑师自己和政府。
        马晓威认为,个体性是中国将来发展的趋势,而中国的城市类似化也并不是建筑形式的问题,而先是我们思维有问题,没有想清楚自己是谁?自己究竟要什么。只有这些问题都明朗了,才能构建一个真正的城市,这个城市与其他城市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