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寻找设计问题到验证设计 ─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的培养

  • Update:2012-03-02
  • 边坤,内蒙古科技大学
  • 来源: 《装饰》2012年第1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本文研究的重点是如何在设计教学中培养和建立同学们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沃拉斯对于创意思维原理的分析,笔者将设计教学的过程分为四个阶段:寻找设计问题、定义设计原点、视觉化设计概念以及验证设
计概念,创意思维正是在这四个阶段的训练中逐步建立。
关键词:创意思维、设计调研、设计原点、物质功能、精神功能

        《考工记》记载:“知者创物,巧者述之,守之世,谓之工”,在古代,我国劳动人民用巧妙的创意创造了无数的奇迹。而今天,创造能力更成为设计师必须掌握的能力之一, 如何在设计教学中让学生充分掌握这一能力,更是我们需要研究的一项非常重要的课题。


一、创造性思维的概念界定
        “创造性思维”的概念最早由德国的心理学家Wert Hermer 发表的《创造性思维》一书中明确提出的。所谓的创造性思维,根据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教授的研究指出:思维科学包括逻辑思维、形象思维与创造思维三大部分。其中逻辑思维是微观法;形象思维是宏观法;而创造思维就是微观与宏观相结合,逻辑思维和形象思维都是为了实现创造思维而思维的 [1]。也可以说创造思维是各种思维方式中最高的思维方式,是人类思维中最亮丽的花朵,最理想的成果。设计创意的本质是创意的思维,是在认识客观物象的基础上,将思维的方法导入对图形的表述。这种创意的思维源自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的能力,怎样提高现代产品设计师的创造性思维能力,这是产品设计教育的目标。

二、创意思维的过程分析
        创造性思维过程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在众多的研究中,以沃拉斯(Wallas) 所提出的创造性思维过程最具有代表性,基本上涵盖了其它学者对创造性思维过程的说法。
         沃拉斯认为,任何创造性活动都要包括准备、孕育、明朗和验证等四个阶段,其中准备阶段的主要工作是熟悉所要解决的问题,了解问题的特点,围绕问题搜集并分析有关资料,并在此基础上逐步明确解决问题的思路;孕育阶段是解决问题的酝酿阶段,也叫潜意识加工阶段;明朗阶段是经过较长时间的孕育后,认知主体对所要解决问题的症结由模糊而逐渐清晰,找到了问题的解决方案;验证阶段是由灵感或顿悟所得到的解决方案也可能有错误,或者不一定切实可行,所以还需通过逻辑分析和论证,以检验其正确性与可行性。[2]

三、沃拉斯创意思维过程在教学中的实际应用
        分析沃拉斯创意思维的四个阶段我们不难发现,在这四个阶段中第一阶段和第四阶段主要是针对逻辑思维的过程,需要理性的分析与资料的积累和整理;第二阶段和第三阶段则涉及直觉及顿悟思维,在实际的教学的过程中应通过一些教学方法的应用与实践在最短的时间内激发学生的灵感。因而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根据创意思维的不同阶段将设计进程进行过程分配。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笔者根据沃拉斯理论将设计教学的进程大致分为四个部分:寻找设计问题——定义设计原点——视觉化设计概念——验证设计概念。下面笔者将就这四个阶段在课堂的实际进程一一进行阐述:
1. 寻找设计问题——设计调研
        设计调研的过程是同学们寻找问题、形成设计概念的主要阶段,也可以说是注重观察、进行理解、进而概念预测的一系列过程。关于设计调研,飞利浦公司设计师刘昭槐说过:“我们观察人们的生活,不仅仅是看他们如何使用他们的产品,还要研究他们的行为心理。”因而,在此阶段中,寻找设计问题主要是通过多方面的设计调研来进行,“一方面围绕产品—消费者或进或远影响的各类人文、社会因素加以展开,另一方面也以产品本身为重点展开各类调查”[3]。具体的设计调研的任务应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a. 消费者研究:生活方式、消费倾向、消费者的行为、品味研究
b. 产品研究:市场竞争分析、产品使用环境、产品形象、典型产品分析
c. 技术趋势
d. 文化趋势
e. 社会变化趋势
       在这一阶段中,思维应当是一个发散——收敛的过程,通过思维的发散研究消费者各种生活状态、社会趋势等,捕捉消费者的内心需要,发现生活的潜在趋势,从消费者的行为细节寻找问题的突破口,通过逻辑思维的分析、整理、整合,捕捉产品创新的需求点。
这一阶段的关键部分在于结论部分——捕捉产品创新的需求点,前期所有的工作都是为最后的结论做铺垫,调查的面越宽、内容越细致,越容易发现问题需求。需求点的总结可以是一个宏观的方面也可以是一个微观的点,但
要对创新的方向有指导作用,图1 是“新煮义”美的电饭煲──产品创新设计大赛中学生在寻找设计问题过程中总结的创新需求点。

1. 创意需求总结


2. 定义设计原点
       设计原点这一概念源引于张剑老师的一篇论文《产品设计中原点的探索与应用》。“所谓的‘原点’就是指我们经常提到的设计创意的出发点”[4]。在产品设计中对于这样的出发点我们可以从产品自身的目的与功能来细
分,这里的功能包括物质与精神功能。物质功能即产品的使用目的与用途,包括在使用过程中的各种与物质功能相匹配的诸如产品造型、结构,使用方式、人机工程、操作界面等等因素;精神功能即与物质功能相联系
的或是独立地完成产品在使用、操作过程中的心理需求的设计要求。

       通常我们在平时的教学中并不重视这一过程,虽然我们在课题教学中也经常强调“头脑风暴法”的使用,但在实际的教学中经常会发现这样的问题:同学们对头脑风暴这一方法很反感,认为这是一种既浪费时间又没有效率的
工作,头脑风暴的过程也是非愉悦的,最后经过头脑风暴法得出的创意对实际的设计也缺乏指导意义。导致这一问题的关键其实不在同学的创意不足而在于教师对于学生的指导方向不准确造成的。从沃拉斯对于创意思维的阶段内容定义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一关键阶段中学生无法产生“创意灵感”,创意思维的整个过程必定是失败的。
        那么,我们在日常的教学中如何得到“创意灵感”呢?结合张剑老师论文中的讲解,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设计原点的寻找可以结合产品的物质与精神功能进行定义。简单地说,即是对问题的重新定义。例如正像张剑老师在论文中所举出的案例:“微波+ 电源+ 容器+ 操作使用方式= 食物加热食用”,“食物加热食用”是微波炉的物质原点,而通过物质原点的定义,再对物质原点的不同部分进行思维的发散,显而易见的更容易让同学们打开思路,而不仅仅禁锢于“微波炉”这一设计概念当中。

        香港理工大学对于问题的重新定义对于创意思路的重要性做过这样一个教学试验:他们将学生分成两个大组分别对“椅”进行创意设计,一组的命题为“Design a chair”,而另一组的命题为“Design a comfortable place”,设计结果如图2 所示:

2. 设计命题结果对比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看到, 概念定义为“Design a chair”的第一组同学的作品概念设计禁锢于椅的概念中,设计主题虽然突出了人文的关怀,但明显的创意不足,而第二组的同学围绕“a comfortable place”这一主题,从
坐的方式到坐的环境都进行了重新定义,明显的较第一组同学具有创意。[5]设计原点定义完成后,通过头脑风暴法将思维进一步开拓,同时结合在第一阶段设计调研中所总结的设计方向,确定最后的创意方向。
        图3 是同学们就“新煮义”美的电饭煲──产品创新设计大赛进行的创意点进行的总结。在此过程中,首先定义设计原点为“煮生活”,煮是电饭煲最原始的物质功能,而生活则是对设计竞赛精神需求的总结;在此基础上同学们对于设计原点结合前面设计调研所得出的结论进行发散,从而找到创意方向。

3. 确定创意方向


3. 视觉化设计概念
        视觉化设计概念就是把抽象的、技术性的概念描述,转成用户可体验、可感知的富于情感的真实的东西,变成满足用户需要和创造新的体验。具体地说,就是将前面的创意方向实现为具体的产品,其中涉及产品的形态、功能、结构等多个方面。具体创意如下图4、5,产品的形态包含了产品的功能和性能的表达,应符合最基本的审美法则,体现视觉美学。

4. 学生作品:智能电饭煲的设计,庞东升

5. 学生作品: 便当煲设计,乔春杰


4. 验证设计概念
        分析设计概念的合理性,选出最优方案。

结语
        设计是人类为了实现某种特定的目的而进行的一项创造性活动。从一开始,设计本身就与创造结下了不解之缘。作为一名设计师,创意思维是必须掌握的一门基本技能,产品设计教学的根本目的就是使同学们掌握创意的方法与途径,希望通过本文对于产品设计教学中创意思维方法的研究与分析,对今后的设计教学具有指导意义。

注释:
[1]钱学森:“ 思维科学”,《现代化》,1987.5。
[2] 参见卞华、罗伟涛:《创造性思维的原理与方法》,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北京,2001。
[3] 张凌浩:《下一个产品》,凤凰出版社传媒集团,南京,2008, 第19-20 页。
[4] 张剑:“ 产品设计中‘原点’的探求与运用”,《产品》,2006.1。
[5] 参见Alex Fung:Creative Tools ,Hong Kong: The Hong Kong Polytechnic University published,20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