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多元复合-能力自主架构”培养模式的构想与实现——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 Update:2012-07-25
  • 任建军,郑州轻工业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5期
内容摘要
中国工业设计高等教育经历多年的扩招,在生师比例、教学资源、教学理念、培养模式等方面存在一系列问题,导致教育质量下降。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系以国家级特色专业的建设为基础,以经济社会发展对工业设计人才需求的新特征为目标,研究时代背景下的人才成长规律,提出“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并通过教育资源的发掘与整合,将培养系统有效地应用于特色专业的建设实践中,努力完成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和专业建设水平的提高。

        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学科的内涵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设计的领域边界正在被多学科的知识交叉与综合所打破,设计师将面对更复杂、更跨界的设计课题,需要通过更加综合的手段实现问题的求解。对于培养未来设计师的高等院校而言,如何把握社会、经济、技术等综合发展趋势,引导学生了解、适应社会发展,进而培养其创新性的设计理念,是我们进行“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模式构想的出发点。
        面对社会各界对设计人才的饥渴,我国的设计教育的人才培养模式与企业对设计人才的需求有较大差距。从人才输出来看,早期的设计教育模式无法满足社会对设计人才多元化、多层次的需求,首先是学科内涵与人才培养方式的不匹配,工业设计是以问题为导向,综合社会、经济、文化、技术等多方面因素,注重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的交融,创造性地解决问题;而以往的设计专业人才培养方式,更注重技能的学习而忽视了围绕工业设计体系的学科交叉及学生综合能力的延伸,缺乏跨学科资源的整合及多元化课程体系的构建;其次,传统的培养模式千人一面,不能根据学生特质及兴趣爱好弹性调整,尤其是近十年高校连年扩招,教师素质下降、教学设施及实验条件不足、学生实践能力下降,如若不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工业设计专业教学质量的下滑在所难免。
        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以设计艺术学学科建设为基础,以设计艺术省级重点学科和工业设计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为依托,研究时代背景下人才成长规律,探索科学合理的人才培养途径,以适应制造业转型、创意产业发展及区域经济振兴对工业设计人才的需求,提出“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通过挖掘资源、集成优化,制定了以新型工业设计人才培养为驱动的专业建设规划,培养学生更好地把握社会整体发展趋势,适应企业发展需要。

一、“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的内涵
        培养系统以“整体的多元、个体的复合”作为工业设计专业学生的培养目标,学生在“导师和专家评价小组”的指导下自主确定个人能力结构,并在“多元复合课程体系”内选择课程,自主制定个人培养方案。通过“系统调试与更新”对“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的时效性和适应性进行监控和调整,保证“整体的多元和个体的复合”适应经济社会的需求。
1.“多元复合”的人才培养目标
        “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通过个人能力自主架构的培养模式,以多样化学习环境和多学科方向师资结构,提高学生整体能力的多元性和专业的适应性,拓宽人才培养的规格和类型。培养服务于全球化经济发展的多样化需求,适应区域特色经济振兴;服务于设计理论研究兼顾设计实践应用的多元化设计人才。
2.“自主架构”的人才培养理念
        美国设计教育家A·J·普洛斯认为“设计教育的目的不是造就设计师,而是解放他们,帮助即将成为设计人员的人们发现和认识自身,为他们提供可以自由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的空间,帮助他们发掘自身的聪明才智,完善并提供机会”。我们根据二十多年的人才培养实践经验,结合对行业人才现状调研及对毕业生设计一线工作情况的跟踪调查,充分认同这一设计教育理念,认为教育者应当充分认识和承认学生的自身潜力,作为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引导学生自主进行职业生涯规划,构建未来所需的知识与能力结构,在专业领域中寻找并确定自身的发展方向与发展空间。

二、“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的结构
        “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人才培养系统,由“多元复合课程体系”、“效果保障——导师和专家评价小组”、“系统调试与更新”三部分构成。学生依据自身专长,在导师指导下,通过“多元复合课程体系”选择符合自身特点和发展目标的课程,并自主确定本科四年的培养计划。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导师和专家评价小组”将对学生专长分析,确定学生发展目标定位,同时对阶段性培养效果和总体培养效果进行指导和评定。
        具体来说,学生依据自身的兴趣和专长选择导师,并在导师指导下,进行职业生涯规划,确定职业所需的复合能力要求。在此基础上,学生在“多元复合课程体系”框架内,选择符合能力目标培养的课程群,以及群内相互关联的课程,自主确定本科四年课程内容,将课程按学期进行合理安排,完成“能力自主架构”的人才培养过程。
        “导师和专家评价小组”以校内专业教师为主,联合企业设计主管、业界或社会人士等参与构成。专家评价建议小组的职能主要有两方面:对学生自主选择的职业生涯和专业领域发展规划及自主架构的培养框架给出指导和建议;对学生各阶段培养效果做出评价,并给出修正意见。从而保障“多元”真正成为满足社会多样需要的多元架构;“复合”真正成为适应职业领域要求的能力复合。
        “系统调试与更新”关注人才培养系统的成效。建立毕业生档案,跟踪毕业生岗位适应情况;及时更新人才培养理念;研究工业设计学科发展动态,保证专业知识、能力、观念的前沿性。并通过实验论证反馈信息的可行性和准确性,将成熟的调整方案应用于培养计划,使之动态地适应社会对人才培养的需要。

三、“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的运作
1. 培养资源的发掘与整合
        在“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的实施中,最难解决的矛盾就是处理“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系统灵活性与现行教务管理系统的规范性之间的矛盾。因而迫切需要挖掘、整合培养系统中多元教学平台建设所需丰富而充足的教育资源。我们的具体做法如下:完善师资资源:以学术带头人为核心,中青年教师为骨干,形成结构合理的教学梯队。在此基础上,通过出国访学、中外合作课程、参加设计实践、在职攻读博士学位等措施提高教师队伍专业素质。同时从国内外知名学校和企业中选聘兼职教授和客座教授,充实教学团队。变人才需求为教学资源:为了快速在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之间建立联系,应当将人才需求引入教学,甚至是变成教学资源。比如选择优秀企业作为实践教学基地;将企业设计师请进课堂参与课堂教学和设计课题实训,与专职教师协调互补,使学生及早了解企业需求,完善自身知识结构。
        建设特色专业工作室:专业教师在准确定位自己的专业研究与发展潜能基础上,通过自由组合、引入企业项目和资金合作等方式,创建融教学、科研、实践为一体的产学研架构,形成多元化研究方向和专业模块方向。
2. 课程体系的构建与完善
        通过社会调研,确定社会经济发展“多元”人才需求的具体内容,以及不同领域对“复合”能力人才的具体要求。建立相关课程群作为对各项培养“复合”能力的支撑。从而建立以“复合目标”为横轴,以“多元目标”为纵轴的能力培养课程平台。
        在实际的操作中,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往往体现为特定的词语,将这些人才需求词汇转换、分类,建立与之相适应的“多元目标”和“复合目标”。接下来是课程关键词分析,即从“多元目标”和“复合目标”中选择词汇逐一描述现有课程,包括讲授课程和实践课程。通常每一门课程有至少2 个关键词,这样便可以被放置在绘制的“多元目标”和“复合目标”构成的二维坐标轴上。每一项关键词通常对应着若干个不同的课程,这些课程便构成了课程群。课程群是由同一课程目标下,不同类型课程组成,提供培养同一能力的不同途径。学生能够根据自身的兴趣和特长,选择适合的一个或多个课程群来完成目标能力的培养。
3. 课堂教学的组织与管理
        为了保证“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人才培养系统的顺利实施,提高和鼓励学生专业学习的主动性,保障教学效果,我们在课堂教学的组织上具有以下特点:
        ① 问题引导,学生主导
        采用“教师为指导,问题为引导,学生为主体,自主研究”的教学组织形式。将学生带到真实课题环境中,由学生自己发现问题,确定研究对象,制定研究方法,设计研究程序,自主发挥潜能,利用知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形成自身对问题的独特认识和解决问题的独特方法。进而养成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自主研究的习惯和能力。
        ② 课程内容公开透明
        提前给学生发放教学组织计划,使之在开课前对课程基本内容、课题目标等有所了解。学生可参照新型教学大纲,提前准备课程必须的材料和工具,例如专用草图本、纸张、胶带、模型材料、绘图工具等等。通过新型教学大纲明确成绩的具体评判标准,使学生在做完作业后参照评分标准,基本可以预测出自己的大概分值。
        ③ 教学形式新颖多样
        举办Design workshop(设计工作坊),邀请国内外设计专家或企业设计师主持,以课题为中心,通过密集的创意思维训练,在较短时间内对某个课题进行较深入的研究并进行头脑风暴。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训练学生观察、理解、界定问题,另一方面不同专业背景的小组成员对于设计的创新在工程技术、商业推广、服务开发等方面的探索,相比较传统的设计有了不同的创新视角和问题解决方案。鼓励和支持学生参加国内外各类设计大赛,能够有效地激发学生的创造力、竞争意识和团队精神。同时与国内外设计院校全面开展各种形式的学术交流活动,包括学术讲座,授课及互派交换生等项目,有助于学生培养具有国际视野的综合素质。

总结
        当代的中国正经历由“制造大国”向“创造强国”的嬗变,创新能力被政府和企业前所未有地重视,随着信息时代的到来,工业设计专业的教育理念和培养模式需要重新建构,以适应社会的变化和企业的需求。郑州轻工业学院工业设计专业自2008 年被教育部批准成为国家级特色专业建设点以来,以国际工业设计发展趋势为导向,对专业教学指导思想、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设置、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手段等进行了全方位的改革和探索,经过几年的实践,逐步构建了“多元复合- 能力自主架构”培养模式,在我院其他设计专业(方向)的建设和教学改革中推广并起到示范作用。
 

*本文为河南省教育厅教改项目:“工业设计特色专业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豫高教改鉴字【2011】032 号

参考文献:
[1] 童慧明:“膨胀与退化——中国设计教育的当代危机”,《装饰》,2008.04,第56-63 页。
[2] 许喜华、陈皓:“《汉城工业设计家宣言》解读与设计本体论研究”,《装饰》,2005.01,第84-85 页。
[3] 杜淑幸等:“国内外工业设计教育的对比研究”,《中国电子教育》,2010.02,第34-35 页。
[4] 白仁飞:“工科类工业设计教育思考”,《中国轻工教育》,2009.03,第70 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