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改革初探

  • Update:2013-12-14
  • 胡 蓉 湖南大众传媒职业技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0期
内容摘要
相较于传统的课堂教学,工作室模式是一种更为贴近市场和高等职业院校教学实践需要的教学形式,也是现代高职艺术设计专业教学改革的一种有效模式。本文以笔者主持的教学改革案例出发,从教学流程的构建和教学效果的检验等方面,对基于工作室模式下的标志设计教学改革方式进行了初步梳理。

 工作室模式是目前国内高职院校艺术设计类专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培养社会需求人才发展的必然。工作室教学模式是以企业真实案例或创新开发课题为平台,经专业教师和企业专家的指导,学生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和综合的实践技能。在这样的前提下,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模式如何与课程教学相结合?我们在工作室模式下应该如何设计课程教学的流程?怎样让教师、学生甚至行业人员共同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实现学生能力与素质的提升?笔者通过对社会、用人单位以及往届毕业生的系统调研,以“湖南华人时代文化传播”形象标志设计为例,结合教学实践,从工作室模式出发进行系统的教学流程设计和探索。

一、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流程的构建
基于标志设计的工作过程,工作室模式下教学流程的构建应该包括“课前准备—课堂组织与实施—过程指导与监控—评价与反馈”四个阶段。(图1)

图1

1. 课前准备阶段。根据选题召开校内老师与业内专家研讨会,按标志设计行业的职业能力和素养要求确定本次标志设计的典型工作任务。根据公司标志设计操作流程设置设计总监、品牌策略、创意、制作等岗位。分组时应考虑男女生、学情基础情况、能力特长等因素。分组后,根据各小组成员的兴趣爱好以及能力特长的差异,确定承担工作岗位的不同。分组的一般原则是下列五个类型的学生组合 :①组织能力强、有责任心和担当的同学 ;②软件技术好的同学 ;③思维活跃、能说会道的同学 ;④创意普通、技术普通的同学 ;⑤经常旷课、自觉性不高、动手能力低下的同学。指导老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优势互补形成。教师以企业设计师的身份参与管理、指导学生学习,学生以准员工的身份参与实际设计制作生产过程,适应工作岗位的要求。
2. 课堂组织与实施阶段。引导学生进入特定的工作情景,让学生带着工作兴趣和情感进行工作和探索,引发学习兴趣。学生系统地进行前期调研和收集资料,搜集基础信息及行业信息资料等,包括文化传播类标志。这既是为避免创意重复,也是为找出文化传播类标志行业的共性特征,内化服务对象信息资料,找出其个性和特质。通过市场调研,获得设计所需要的信息,进行客户调研,了解客户的想法 ;整合分析数据,将客户的要求融合到设计中,提炼品牌关键信息,形成初步定位,进行客户提报 ;小组代表与客户反复沟通,锁定创意方向和关键信息。通过内部成员的讨论、其他小组的质疑、指导老师的建议促使学生进一步琢磨、推敲观点,完善设计定位。在作品构思过程中,通过小组头脑风暴交流、互相合作形成创意。例如,设计 1 组在创意过程中遇到瓶颈,在创意思考时,考虑到对象是文化传播公司就总在广播、喇叭、电影胶片、信号等元素中徘徊,广播、喇叭和电影胶片只是具象的传媒媒介,不能代表文化传播行业,而信号元素在客户前期调研时,对方就表示不喜欢这种形式。小组内部争论起来,该组思维活跃的同学说 :我们都是用正常的思维去想问题,为什么不逆向思考呢?我们不要局限在代表传媒的图形上而是考虑有什么图形能代表传媒传播的含义呢?该组有名经常旷课的同学突然说用“门”,大家思考后都认为不错,用开放的门代表文化传媒很合适,有传播出去也有吸收进来的含义 ;再用门设计成代表华人的首字母“H”与公司名称呼应。(图 2)大家为找到合适的创意而高兴,期待马上进入下个阶段。这个时候,大家的学习积极性、自主性空前高涨,尤其是那个经常旷课的同学,自己的创意得到肯定,自信心大增,学习积极主动,一改之前不闻不问的状况,积极主动参与后期每个阶段的学习。工作室教学的优越性和团结性在此得到体现。接下来,学生用高效快速的手绘草图使构思可视化,边想边画和随手的涂鸦也能产生创意。在大量草图中筛选几个代表性的图形进行电脑设计,通过转换图形、修整造型、丰富色彩、多元化的表现手段等可以产生一些意想不到的闪光点。例如设计 4 组在草图阶段举步维艰,电脑化效果始终不佳,没有体现传媒时代的特征,制作的同学无从下手。于是,组长组织全组同学查找标志资料,借鉴优秀标志的图形、色彩、处理形式。大家对收集的多种形式,一起讨论研究,最后用代表传媒的视窗作为设计元素,用渐变的蓝色块形成“华人”两字,把“时代”两字反白处理,标志有虚有实。(图 5)大家通过团队协作找到了合适的表现方式后非常有成就感,团队凝聚力得到增强。随后结合设计说明和简单的编排,形成完整的标志方案。再邀请客户代表和行业专家参与比稿,通过提案陈述,客户提问质疑,小组答疑,最后由客户代表和行业专家点评,选出最佳方案。中标小组和未中标小组最后再根据客户、行业专家、教师的意见修改标志后,选择与标志合适的元素进行应用设计并推广验证,并及时调整。中标小组协助客户查询注册,直至完成注册工作。

图2


图3

3. 过程指导与监控阶段。工作室教师由校内教师和企业设计专家组成。校内教师有扎实的理论知识,创意方法和专业设计技能 ;能够因材施教、因势利导运用教学规律和教学方法。通过启发学生,开拓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设计能力和表现能力。校内教师在课程开始之前明确告诉学生本课程要掌握的知识、方法、职业能力等 ;指导学生对文化传播类标志进行科学系统的信息搜集、整理和市场调研 ;帮助学生了解清楚设计目的,在课堂内把握小组学习的大方向 ;根据各小组完成任务的进展状况微调教学进度。例如第 3 设计小组很快就确定了设计定位,这个阶段就可以指导其提前开始创意构思,而第 4、5 小组还举棋不定地停留在设计资料的整理和定位上。这时,校内教师就要协助该小组完成设计定位。业内专家有着丰富的实践经验,有着贴近市场、设计知识更新快和敏锐的设计触觉 ;能够利用自身优势指导学生进行客户调研与沟通,更能准确抓住客户感兴趣的沟通点,指导学生用符合标志流行趋势和客户喜欢的形式进行设计。第 3 设计小组在解释标志时客户不接受,但业内专家指导学生以风水名词“察砂”[1]结合标志造型说明创意,“華”字的中间竖笔画象征龙,从风水的角度来说,仅有龙不能成为吉祥之地,在龙周围需要造型有规律的、代表山的“砂”的衬托和呼应,才能聚纳生气和财气。用“人”字简化成山形,重复出现形成“砂”替换繁体“華”字的中间部位,将“華”和“人”都融合在标志中(图 4),这样客户很快接受并采用该标志。监控流程由老师监控和学生监控结合而成。老师通过小组各个阶段提交的成果检查学生掌握的知识技能点、任务完成的情况和效果等,及时发现问题并解决问题。引导学生解决遇到的知识和技术上的问题,根据学生的特点来进行调控、发现不足、挖掘潜能。学生在老师指导下依据工作任务明确学习目标、组织团队并设计执行方案与实施计划等,做好具体的学习准备。

图4

4. 评价与反馈阶段。“工作室模式下的考核评价,注重过程与结果相统一”。[2]每完成一个学习任务,小组内进行交流互评并在全班范围内汇报答辩,由学生与教师以及企业专家或者客户进行点评,将学生自评、互评、小组评价及现场表现、老师评价、专家评价、客户评价综合出最后的成绩。该模式下的教学反馈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教师对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评价,对整个教学有了整体的认识和掌握,形成重要的反馈信息,为后续课程开展提供依据 ;另一方面是学生对教学的反馈,教师通过调查表、面谈、课堂观察等形式,了解学生对教学的看法,使反馈信息改进教学设计,提升教学质量。

二、工作室模式下标志设计教学效果的检验
相对传统教学班级统一进度教学,工作室小组教学更有针对性和兴趣度,学生主动接收信息,主动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同时培养各小组的团队能力,自我展现和自我表达意识更强烈。学生从中学会如何与客户打交道,能够用自己学到的知识去说服客户,而不是一味地服从。通过组建设计小组给小组成员赋予职业化的身份,选择优秀的小组长形成“点”,带动整个小组的“线”,而拥有不同特长的小组成员聚集形成优秀的“线”;众多优秀的组相互良性竞争影响“线”带动“面”。使教学效果辐射面增广,全班整体能力得到全方位提升。避免了传统班级教学和工作室教学中只有极少的同学能力得到提高的现象。
每个小组成员特性不同,展现出来的风格和设计也不同,有的组风格很活跃,有的组很沉稳,有的组比较中性,设计出来的作品或现代、或传统,或中西合璧••••••各不相同。而职业化的岗位设置和有针对性的指导方式使每个同学认识自身优点和不足,找准未来方向。例如,语言表达能力较强的人可以去和客户打交道,创意好但不善言辞可以进行创意思考,软件技能好的同学可以担任制作,各展所长。

结语
工作室模式的教学实践,使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的教学过程更符合学生的兴趣、期望和认知规律 ;使教学场所与设计工作一体化、学生与企业员工一体化 ;让学生在真实的任务完成过程中通过讨论、质疑、探索,学会思考、学习和创造,引导学生学会主动建构自身的知识和能力结构,对教学内容进行选择,并对学习过程进行自我调整。这极大改变了传统教学中的被动性与依附性,让学生完整体验标志设计的职业化过程,内化能力、提高职业技能和素养,从而逐步养成自我学习、主动学习的态度;促进学生的自我发现,使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得到全面发展。

* 湖南省教育“十二五”科学规划课题“高职艺术设计专业工作室制工学结合的有效模式研究与实践”(XJK011BZJ005)成果

注释 :
[1] 察砂:“砂”也指山体,“龙”是高大的主要的山体,“砂”则是“龙”旁边的小山丘。在成因上,“砂”是由“龙”的石头风化而成的,因此是“龙”的附生物。风水学认为,仅有“龙”还不能成为吉祥之地,“龙”的周围还需要各种“砂”来拱卫和呼应,如果没有“砂”,“龙”就很难聚纳生气。
[2] 吴玉红:“高职艺术设计教育开展‘工作室制’项目课程教学的探讨”,《文史博览》,2011.2,第7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