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行以远,学而思——清华美院2010夏季学期麻省设计学院交流学习

  • Update:2010-08-28
  • 廖延彦
  • 来源: 本站首发

编者按:2010年夏季学期,清华美院视觉传达系、绘画系和信息系组织了一次为期17天的游美国际课堂。此次活动主要以访学、交流、拓宽设计思维、扩展国际视野为目的。同学们走访了波士顿、纽约、华盛顿三个城市,途经纽黑文、费城,与麻省设计学院、帕森斯设计学院、卡内基梅隆大学等院校进行交流学习。并参观了走访城市的主要博物馆、美术馆。在愉快、轻松的氛围中给同学们上了一堂国际视野下的艺术、设计实践课。本文主要介绍为期三天的在麻省设计学院的课程内容,由清华美院研究生廖延彦供稿,文中图片归作品作者个人所有,请勿擅自用于他处。

 

带队老师:马泉、袁佐
课程介绍:交流学习共分三天,课程内容涵盖了信息交互设计、体验设计和信息图表设计,课堂风格各异,但都充满挑战,在学习中启发同学们深入思考,体验了设计的快乐。

 

 

 “课堂言讨会”——麻省设计学院学习思考日志:
第一课:交互设计理解

   
        第一堂课主要是关于信息设计的5大要素,从这5点之中展开,详细的阐述了信息设计的任务和应用范围。随着社会的发展,信息设计在生活之中占有的位置越来越重,那是由于知识的转播途径改变了,从以往的单向传播开始向多元传播转变,从平面媒体声音传媒开始向网络传媒转变,可能我的认识是片面的,但是我认为在中国这种趋势也是会日益明显的。(谢恬)
 

 

         

       教授首先通过一些例子让我们明白交互设计的概念,并且提出了交互设计中3个关键的概念:database、information architecture、interface。其中,他着重强调了interface的组成部分,即:filters、visual cues、behaviors、motion。
        随后,我们5人一组,分别对不同的网站的交互设计进行研究和讨论,观察分析网站是如何运用这些交互设计的,如何让让使用者能够更加方便快捷的获取网站上的信息。我们抽到的是加州犯罪调查的网站,这个网站在filters、visual cues方面都做得很好,将原本枯燥无味的调查统计,变得直观可见,提高了使用者信息获取的速度,方便人们理解。(于单)

 

       

        老师推荐网了一些网站,那种简单清新的风格很自然地吸引了我。浏览后,老师就抛给我们很多问题,总结起来有以下四点:
1、 你发现了什么特别的?
2、 为什么会这么设计?;
3、 你认为这种设计有用么?
4、 如果没用,如何改进?
        第一个问题,让我认识到曾经的自己只是一个USER,而不是一个DESIGHNER,我在以前浏览网站时,很少会留意网页上精心安排的小设计,而只是查找,对我来说网络就是个资料库——用来查找下载资料用的,而经过这堂课,我想我该有所转变了,从一个设计师出发,给自己定好位,学会“发现”,学会“学习”。
        第二个问题,让我学会在发现的基础上,要懂得分析,特别的不一定是好的,需要认真分析,他为什么会这么设计,光看不行,要动脑,因为我们要学!
        第三个问题,让我明确要懂得给每个设计定位,是有用的还是无用的,这个设计对社会有什么意义,给USER提供了什么方便,是否有价值。而这种定位也是需要在我们自己的设计中体现出来的。
        最后一个问题,让我明确每个设计都是需要不断地修改和完善的。没有十全十美的东西,更何况设计又牵扯到个人的喜好问题,更需要你不断地塑造。我并不是奢求完美,只是希望自己正走在趋于完美的路上。(李悦)

       

         做国外网站调查时我发现国外的网站设计的都十分简洁,并且与读者的互动性很好,而且易懂有趣。我们国家的网站设计太过花哨,设计要时刻想着是为人服务的,方便他人并清楚地表达自己的信息才是最重要的。(杨晖)


第二课:体验设计
        第二堂课比较有趣味性了,刚开始每个座位上都放有一个牛皮纸袋,大家坐定后,手捏着它,都在猜它里面装的是什么,我们一交流,发现手感都不一样。后来,老师让我们拆开看,然后找到纸袋中装的东西一样的同学。里面的物品有绳子、纸条、中草药、地图、充气小手、布料等等,原来这些东西都充当着各个小组的元素,老师让我们用这些元素随意组合,去感受它,以表到出我们是如何找到对方的。过程充满着奇妙与探索,很有趣也很生动,大家都很开心,展示的过程至今也被我们津津乐道。(冯双晨)

       

        三天的课程中我很喜欢第二天的,在动手中我体会到了设计的快乐。老师在每个人的座位上留了个纸袋子,里面装着不同的东西。我觉得这个做法本身就很新鲜,带给我们好奇感。我的袋子里装的食品之类的包装条,老师要求我们找到和自己一样的同学一起利用材料的特性来体现互相找到对方的方法。我们组把包装条都汇集在桌上,五颜六色的挺好看,不过也挺伤脑筋的,我们刚开始真有点大眼瞪小眼的意思,好在老师的一番话让我们茅塞顿开,她说没必要先想半天,可以在动手的过程中找到灵感。我们立马动起手来,于是一个个活灵活现的小东西就出现了:小羊、小树、小狗、小人……我们几个边做边构思,抢着发表言论,可好玩了。其他组的同学也被我们吸引了,纷纷过来给我们做的小东西拍照。等我们把各自手中的成品最终摆放在一起时,赫然发现真是一个庞大的家族啊。于是乎我们便编了一个类似爱丽丝梦游仙境的故事,获得了老师的好评。其他组的同学也都做的有声有色,我发现好的构思和灵感真的都是做出来的,不能只是坐在那儿干想,动手更有利于捕捉灵感,所谓的“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应该就是指这意思。(杨晖)


 

 

 

         说实话我从没上过这么可爱的课程,老师在上课之前会给每个人发一个袋子,里面装着“礼物”,打开袋子后,去寻找和自己持有相同“礼物”的人,然后组成小组,一起完成下面的作业——用老师给的材料去演示自己如何找到同伴的。我们组的材料是中药,所以我们非常束手无策,只能凭借着手去思考,最后的作业会怎么样大家都没有预期。其实在现实的生活之中我是个不太能够容忍我的生活出现所谓的“意外”的人,这也算是我第一次像李木老师说的那样,做好了再想(笑),但是能有这样的体验真的很棒。最后我们用中药拼成了中国地图,老师好像也非常满意我们的思考过程,THINGKING WITH HANDS,这也算是很不错的体验设计吧。(谢恬)

       

        我们组选的是木酒塞,我们并没有像其他组那样讨论选择很久,而是很快就决定了将木酒塞组合成一个大的红酒瓶的想法。我们通过使用麻绳将酒塞绑住并摞起,快要完成时,我们又利用剩下的木塞做了一个酒杯和小餐盘。
我们发挥了自己的创造能力,从另一种视角去看待材料,这是一种抽象的观念,并非实际的客观。(于单)

 

第三课:信息图表设计

        很可爱的Kent Millard教授为我们讲授有关信息设计的课程。
教授通过举例分析,强调了数据在信息设计中的重要性。如何将已知数据方便快捷的展示出来,对于信息设计是很重要的。
        接下来,教授要求我们进行小组的“Visualizing a music collection”,将大家整理的音乐素材按照LATCH的分类方法,进行数据的整合,并且做成一张表。刚开始我们很苦恼,不知道要如何下手,通过老师和助教的进一步讲解,我们逐渐找到突破口,并且在形式上做到了创新。(于单)

 

       

        这位老师教会我一点,那就是整合。将纷乱的资料简明扼要的整理出来,而这正是我缺少的那一点,“整合”两字说起来很轻松,但实际操作起来,并不简单。它的前提是大量的信息储备,也是我们课前的作业,这不是无目的性的收集,而是有选择性的整理,你必须对这些庞大的DATA有足够的认识。
        然而要知道,虽然我们列出很多条件,但有哪些是为了“这个”目的服务的,这就需要我们进行simplify了。对于设计而言,明确USER要的是什么是重中之重的,而单就这次课程来说,目的就是如何让USER更方便、轻松地在大量的歌曲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歌曲,在这个目的的指导下,我们开始进行最初的筛选,将有用的信息保留并分级排列,明确哪些是设计中的不变量,哪些是可变量。整理后我们惊喜的发现原来可以供我们再设计的空间竟然如此之大,同时也为自己的想象力感到自豪,迫不及待的开始想各种有趣的“FILTER”,现在回想起来,整个过程都相当的兴奋,我甚至感到当时的心跳比平时快了一倍。(李悦)

 

 

学生作业:

 

 

 

 

 

 

对它说:
A:这三天的课程很深刻,很难忘,回国之后要抓紧时间朝着自己的目标所努力。我喜欢这个难忘的美国之旅。
B:能够感受到和国内不一样的学习方式真的很不错,虽然只是只有三天的课程,体会到的东西也和本专业没有什么关系,但是依旧还是很兴奋,相信会对我的今后完成作业有所帮助。
C:老师在课堂上教会了我三点——兴趣、快速反应和团队合作!
D: 最终的成果,让我们组的每个人都很开心,老师和欣赏我们的IDEA!而对我个人而言,我发现自己真正的爱上了设计!

                                                                                                                                                                 (编辑:孔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