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设计教育中的设计沟通模式探讨

  • Update:2009-10-28
  • 王采莲
内容摘要
中国当前的教育背景让大学设计教育从精英教育转换为普及教育,导致了教育水平的下降。针对此问题,笔者就设计教育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设计沟通进行了探讨,以期能解决设计教育中沟通不畅的问题。
自从1999年的大学扩招以来,中国大学的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模式转换为普及教育,这样做的后果直接导致了教育水平的下降,大学生普遍学而不精,教师所教与学生所学没有完全划上等号。笔者所在的工业设计教育领域,由于其专业的特性,这种现象更加突出。中国工业设计教育真正发展不过二十余年的时间,期间,社会变迁,经济发展,目前已经有1000多所学校开设了设计类专业,但设计教育体系并未跟上发展的步伐。
设计专业与其他学科门类最大的不同在于其教育过程中的多元化个性化的特点。设计教育如何才能更有效?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与学生进行良好的设计沟通,教师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因势利导,进行启发式教学,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进行创作,激发灵感将自己阶段性的学习成果与老师沟通,在正确的指导下学习到设计方法和形成正确的设计评价体系,得到及时有效的反馈。所以在设计教育中,设计沟通的成功与否成为设计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笔者结合自己在工业设计领域多年的教学经验,对设计教育中的设计沟通模式进行了一番探讨。
1、沟通与设计沟通
《大英百科全书》中对沟通的定义为:沟通是用任何方法,彼此交换信息,即指一个人与另一个人之间用视觉、符号、电话、电报、收音机、电视或其他工具为媒介,所从事交换信息的方法。”管理学大师西蒙曾经这样描述沟通:“沟通可视为任何一种程序,借此程序,组织中的一员将其所决定的意见或前提,传送给其他有关的成员。
一般来讲,沟通就是发送者凭借一定渠道(亦称为媒介或通道),将信息发送给既定对象(接受者),并寻求反馈以达到相互理解的过程。具体包含以下意思:1、沟通是信息的传递。2、沟通还是信息的理解3、有效沟通并不是沟通双方达成一致的意见,而是准确地理解信息的含义。4、沟通是一个双向、互动的反馈和理解过程。
设计教育中的设计沟通存在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有效的设计沟通过程是教师能将自己的专业知识通过一些方式准确的传达给学生,学生能有效的获得设计信息,并用自己的设计实践进行反馈,教师再进行针对性的设计辅导。最终学生能掌握教师所教的知识点,并将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学生与学生之间进行设计沟通时,能互相取长补短,以达到共同进步。
但事实上,在教与学的双向的互动过程中,教师和学生都发现,始终不能达到自己所预先设定的目标,教师认为学生没有达到教学目标,学生也觉得收获不多。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这是因为在沟通过程中,存在一个漏斗理论,沟通漏斗是将沟通的过程比做一个漏斗。它是一个逐渐将主要内容遗失的过程。假定一个人心里想的是100 % ,他嘴上说出的可能就是80 % ,别人听到的就只剩60 %了,而别人根据自己的文化背景真正听懂的可能只有40 % ,等到别人按照自身的理解将其转化为行动之后, 只能残余20 %。[1]设计沟通的过程要想法设法的使漏掉的内容减少,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沟通模式上,集思广益、多做探讨。
2、设计沟通模式探讨
2.1建立合理的教学计划
工业设计是一门独立的交叉综合性的学科,是由科学技术、艺术与经济统一的边缘学科,工业设计师的宗旨是通过设计来满足人们不断增长的物质要求和精神要求。时代要求设计师应该具备“科学家的知识、发明家的头脑和艺术家的表达能力”,即集科学家、发明家和艺术家于一身的“通才型”的知识结构。合理有效的教学计划是教学效果得到保证的前提。教学计划中通常包含学科基础课,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各门课程要根据学生应该具备的知识结构进行教学大纲的制定,并按照合理的先后顺序进行教学环节的实施。混乱的教学实施环节会直接导致学生与教师之间设计沟通的信息流失,从而造成设计沟通不畅,如此的恶性循环将直接导致学生思维上的混乱,达不到教学要求。因此,建立合理的教学计划是设计教育中保证良好的设计沟通的基本前提。
2.2课堂采取图文并茂的多媒体教学方式
大学教育中,学生是教学的主体。传统的教学方式是教师讲课,学生听课,教师成为课堂的主体,学生被动接受,事实上导致了角色的错位。尤其是设计类专业大部分概念和设计方法都要通过图形语言直接传达给学生,传统的教学方式无法做到这一点。多媒体教学的出现很好的解决了这一问题。多媒体教学是指在教学中采用图像,声音、文字、动画等方式进行教学的一种新型教学方式。通过多媒体教学方式使得晦涩难懂的设计概念通俗易解。比如:在工业设计《产品材料与制造工艺》这门专业课程中,在进行木材的分类与结构、物理特性等的讲解后,再用多媒体结合具体的产品实例对其在产品设计中的成型工艺进行讲解,最后以工厂实际制作胶合板椅等多个木材制造工艺视频进行知识点的强化。
2.3以多角度二维草图进行设计沟通
设计类教育区别于其他学科专业教育的最大特点在于其课程环节中的实践性环节较强的特点,通常在教师的讲课教学环节完成后,课堂辅导交流环节成为学生能掌握良好设计技能的重要环节。学生进入设计阶段后,在明确设计定位和设计概念后,要进行方案设计。在此阶段,学生应该具备良好的设计表达能力,运用速写笔,配合马克笔、彩铅和色粉等快速表现手段将设计想法完整的表达出来,不仅单从一个角度,而要多角度进行产品细节的表现,包括产品各部分的大 小尺寸、比例、色彩、材质等。学生只有通过充分的二维草图表现,才能将设计信息完整的传达给教师和他人,然后教师再根据其所传达的设计信息进行客观的评价和修正,从而进行设计教育中有效的设计沟通。(如图1)

 

2.4“做”设计而不是“画”设计——以三维草模和效果图进行设计沟通

 

设计沟通的另一重要方法是“做”设计而不是“画”设计。设计方案进入后期,为了进一步验证二维草图设计的可行性,我们要将其要转换为三维形式进行最后的设计校验,以达到进一步的设计沟通。“做”设计的方法之一是利用石膏、粘土、油泥易塑型材料进行将前期的二维图形转化为三维模型。三维模型能以立体的形态表达特定的创意,以实体的形体、线条、体量关系等元素不同程度地表现设计思想,使设计思想的结晶化为视觉和触觉化的近似真实的设计方案。这一阶段主要通过运用简单易行的材料制作草模,并不断修正加以完善确定立体的整体感觉。学生和教师在设计沟通上可以通过直接对形体的加减来完成,避免了以往在进行二维设计的时候感觉很好,做出立体形态来却不尽人意的的状况。“做”设计的方法之二还可以通过三维设计软件对方案设计进行直观的交互设计,并将最终的形态和结构进行细化,制作出高度仿真的效果图,从而达到与教师的最有效沟通。(如图2)

 

2.5应用意象看板进行设计沟通
意象:牛津英文辞典的定义为某物的心理象征,不只由直接的知觉,而且由印象或想象。产品包含了“意”与“象”二部分。所谓的“意”,以设计的活动来看,即是设计者概念的运用;因此“意”属于产品的语言;而“象”为产品呈现的具体风格。教师与学生之间、学生与学生之间由于所拥有的知识背景均有很大的差异,于是,运用意象看板沟通可以解决设计沟通中的盲点。
Baxter就曾提出以生活形态看板、心情看板与主题看板作为设计师在造型概念发展时的辅助工具,以助于设计沟通。[2]
生活形态看板通常是理想中的消费者意象。这些意象应该传达一些有关消费者个人和社会价值的信息,此外它也呈现这些目标消费者的生活方式。心情看板所要表达的是产品所呈现的价值。它可以吸引具有这种生活形态特点的消费者。主题看板则收集了设计师认为可以传达产品最终的目标意象。这些产品可能来自于不同的市场而有着各种不同的功能。(如图3、4、5)
借助于遵循生活形态看板、心情看板和主题看板,不仅可以启发学生设计的灵感并提供新产品开发中修正、调整或进一步扩充的视觉造型信息来源,还可以在学生和老师之间设计沟通时进行统一的视觉感觉描述,并明确产品的外观风格目标。

   

2.6通过分组教学进行设计课题的实施

 

现代教育带来了教学难度的提高,在目前教学周期较短的情况下,除了上述学生与教师之间的设计沟通能帮助学生迅速有效的提高创造力外,利用分组教学进行课题的实施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每一个人都存在着很大的个体差异,如家庭出生背景、教育背景以及影响到个人成长的社会环境、政治制度、民俗习惯、信仰宗旨以至生理上的发育程度、智商、悟性及心理的承受能力等等,分组教学可以使不同学生的知识结构背景结构发挥作用,学生在讨论与磨合中,可以成倍的解决普通教学针对个体时所不能完成的任务。教师在实施分组教学的过程中要尽可能的把握每个学生的潜在的能力,调动其积极性,使其在小组中发挥最大的能力,鼓励学生大胆的再合法的边缘性参与中获取知识,从而达到学生与学生之间,学生与教师之间最大的沟通效率,为学生的设计学习一步一步打下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胡河宁:《组织传播》,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年,第287 页。
[2]Baxter, Mike, , Product Design- Practical methods for the systematic development of new products, Chapman & Hall, 1995p.218-p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