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

  • Update:2011-09-19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
From the Academia to the Modernity - European Sculpture of the Nineteenth and Early Twentieth Century. Pérez Simón Collection.

展出时间:2011年9月16日-11月21日(北京)
主办单位: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
支持单位:北京歌华文化发展集团
中华世纪坛艺术基金会

“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收藏雕塑、绘画展”是2008年‘“古典与唯美——西蒙基金会藏欧洲19世纪绘画精品展”的续篇,19-20世纪初的56件精美雕塑,以及同时代绘画23幅将首次与中国公众见面。展览将再一次敞开私人珍藏的大门,邀请观众共享美的盛宴。
近80件藏品云集了欧洲学院派、新古典主义、浪漫主义、现实主义,以及现代派艺术家的作品。它们的创作者可谓众星云集,囊括了众多欧洲艺术史上的声名卓著的艺术家,如吕德、莱顿、巴里、卡波、罗丹、克洛代尔、热罗姆、毕沙罗、雷诺阿、高更、博纳尔等。这些展品以丰富的表现形式、多样的艺术语言贯穿起一条19-20世纪初艺术流变的脉络。
同时,本次展览还将强调一种分享的理念。艺术品的专业性将被弱化,取而代之的是令每一位观众都能看懂、欣赏和喜欢的美的展示。观众可以悠游于神话故事或生活场景中,亦可欣赏女性的优雅与孩童的天真,体味爱情的唯美与劳动的艰辛。这既有利于培养大众的审美情趣,也是对收藏家西蒙先生分享理念的传播。
本次巡展将于2011年9月正式启动,在中华世纪坛世界艺术馆展首展后,到深圳博物馆、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浙江省博物馆、湖北省博物馆、河南省博物院依次展出,跨越6个省市,至2012年11月结束,为期14个月。



01
弗朗索瓦•吕德(1784-1855)
《赫柏女神与朱庇特的鹰》
青铜
76.8 x 56 x 38.5 cm

1846年,第戎城委托弗朗索瓦•吕德创作一件雕塑,他便开始创作《赫柏女神与朱庇特的鹰》。这件大理石作品有八英尺高,直到吕德去世都还未完成——它是在吕德的遗孀的指导下、他工作室的助手保罗•卡贝(Paul Cabet)的帮助下最终完成制作的。建成的纪念碑1857年在巴黎市政厅公开亮相,得到了批评家的赞赏,泰奥菲勒•戈蒂埃(Théophile Gautier)就称之为“遗作展出的伟大胜利”,且融合了柏拉图对美最充分的定义。
这件《赫柏女神与朱庇特的鹰》现存于第戎美术馆。大理石的底座上雕刻着荷马、赫西奥德、欧里庇得斯、奥维德、维吉尔和卡图洛(Cátulo)的名字,赋予了作品诗学的意义并反映出艺术家对于古代所掌握的丰富知识。赫柏女神是朱庇特(宙斯)和朱诺(赫拉)最小的女儿,是为众神斟酒献食的青春女神。朱庇特的鹰是神的化身,象征着权力。虽然这件作品表现了“永恒青春”的神话主题,但是艺术家采用与前人不同的手法,以精湛的自然主义表现人物的身体。吕德在表现中将赫柏女神提升为女性的象征,而鹰则成为愿望和爱的象征,大概希望以此来强调生命周期的力量和持续的循环。正如第戎美术学院指出的,吕德的这件作品可以称之为“艺术的遗嘱”。因为这样的重要性,作品后来产生了青铜版本。熔炼工蒂埃博(Thiébaut)是制成第一个青铜件的匠人,西蒙基金会收藏的这件来自于他的继承人弗尼埃(Funière)和 加维涅(Gavignot)的作品。



02
安托万-路易•巴里(1796-1875)
《特修斯杀死马人》
约 1876年
青铜
73.5 x 67.2 x 30.2 cm

安托万-路易•巴里以表现动态的动物而著名。作为金匠的儿子,巴里最初在金属雕刻师福涅尔(Fournier)那里当学徒,为军方制作纽扣。之后他被招兵进入军队,在退伍之后跟随雕塑家弗朗索瓦-约瑟夫•波西奥(Francois-Joseph Bosio)和画家巴伦•安托万-让•格罗斯(Baron Antoine-Jean Gros)学习。因为格罗斯,巴里与浪漫主义艺术有了更直接地接触:他没有追随学院建立的法则。巴里的这种艺术品味引起了巴黎沙龙委员会的多次批驳,直到1850年才展出了他的作品《特修斯杀死半人马》。
这件雕塑的主题来源于奥维德的《变形记》,即拉皮塔(Lapita)庆祝庇里托俄斯(Pirithous)和希波达米亚(Hippodamia)婚礼的那部分。半人马不习惯饮酒,他醉酒后试图强暴人类女子,挑起了人类和半人马之间的战争。雕塑表现的是特修斯与半人马比耶纳(Biénor)打斗的场景,拉皮塔屈从于半人马可以被理解为一个隐喻,暗示理性被置于动物的本性之下。巴里巧妙地利用这个史诗般的情景,表现出了其雕塑中表现身体动态的娴熟技艺和对动物解剖细节的丰富知识。巴里创作的这个题材的作品有两个不同版本,构图略有不同。此作品属于第二个版本,比送去铸造的第一件更注重细节的表现,并清晰地表现出从乔万尼• 博洛尼亚(Giovanni Bologna)的《赫丘利斯杀死半人马》(Hércules matando un centauro )中获取的灵感。


03
让-莱昂•热罗姆(1824-1904)
《酒神的女祭司与爱神》
1897年
青铜
95.5 x 33.5 x 32.5 cm

让-莱昂•热罗姆并不是一个正统的学院画家,但他参与了当时很多的艺术运动。他的作品因为热爱描绘历史和神话故事而带有特殊的图像学特征。虽然热罗姆一开始就对雕塑产生了兴趣,但是直到1878年,他才开始雕塑的创作。艺术家把自己创作的绘画《波利切•维尔索》(Pollice Verso)中的一部分制成了雕塑。作为一个雕塑家,热罗姆对于创作彩绘的作品具有特殊的兴趣,受到当时考古发现的启发,他对于古典雕塑有了自己新的解读并运用不同材料或铜锈的组合创作了彩色的雕塑作品。总体来说,他的绘画和雕塑之间互有关联和参考:比如这件《酒神的女祭司与爱神》。虽然1873年的绘画作品《巴库斯》丢失且没有任何记录了,但我们知道,画作中表现了和雕塑中同样的形象。


04
马蒂兰•莫罗(1822-1912)
《爱侣》
大理石
96.3 x 44.5 x 40.5 cm

马蒂兰•莫罗最初跟随父亲进行艺术方面的学习。1841年,他进入美术学院深造。莫罗是在意大利学习、倾向于学院风格的法国雕塑家的一员。他的作品似乎受到了希腊作家朗高斯的影响,取材于朗高斯所著的一部浪漫的乡村小说《达佛涅斯和克洛伊》。故事中讲述了被牧羊人收养的两个孩子的故事,他们经受了各种不同的遭遇,随着时间的流逝,纯真的感情变成了全然的、热烈的爱,最终两个人结为夫妻幸福的生活在了一起。这个故事用象征的手法表达人们渴望的真爱的价值。小说《达佛涅斯和克洛伊》曾多次印刷,故事主题影响了很多艺术家,成为他们的灵感来源,就像我们能在这件雕塑中欣赏到的那样。



05
乔万尼•马里亚•本佐尼(1809-1873)
《蒙面纱的丽贝卡》
1871
大理石

本佐尼1828年起进入洛韦雷美术学院学习,是朱塞佩•法布里斯(Giuseppe Fabris)的学生。在罗马他继续就学于圣卢卡学院,并受到彼得罗•泰内拉尼(Pietro Tenerani)风格的影响。1861年和1863年,他曾在安特卫普展出作品。
这件作品表现的是圣经中的人物、彼土利的女儿利百加,她蒙着面纱,正等待着被介绍给将来的丈夫以撒。利百加以美貌、好客和谦逊著称。艺术家在这里通过面纱来表现人物的天真和纯洁,同时,高超的技艺又让她的身体显露出来,可以让我们看到她那贞洁的身躯和羞涩的面庞。这件作品的面纱让人想起加埃塔诺•卡拉尼(Gaetano Callani)现位于米兰王宫的大理石雕刻作品《女像柱》(约1778年)。《蒙面纱的利百加》被认为是本佐尼的杰作,它被复制达37次,在美国马萨诸塞州的贝克郡博物馆、印度萨拉加格博物馆、美国佐治亚州的高等艺术博物馆等地收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