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地之子——庞薰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展

  • Update:2009-10-20

 

 

中国美术家协会、常熟市人民政府、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联合主办,北京画院美术馆、庞薰琹美术馆共同承办“地之子——庞薰琹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作品展”20091015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此次展览是在庞薰琹美术馆及庞薰琹家人的帮助下促成的。选取了庞薰琹艺术创作最为旺盛时期(上世纪三、四十年代 )的作品在此展出,以此来纪念这位中国二十世纪艺术的先行者 展品包括由庞薰琹美术馆提供馆藏庞薰琹作品72幅、佚失作品照片19幅和部分庞薰琹历史影像资料,集中展示了庞薰琹于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创作的油画、素描、水彩、白描、书法和设计图稿等作品。北京画院美术馆还以本次展览为契机,增补再版了凝聚庞薰琹二十余年心血写就的《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因此,展览中特设了由图文展板、手稿资料和历史文献构成的再现《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创作历程的部分。

青年时代的庞薰琹反对刻板机械地模仿“自然主义”和所谓“写实派”绘画,主张艺术家应该利用各自的技巧,自由的,自然的表现事物和自我。在《如此巴黎》这幅作品中,画家把不同时间和空间的形象以现代构成方法处理构图,通过蒙太奇的手法交织在一个空间,将繁华而疯狂的夜巴黎浓缩在画面上,表现手法虽然未脱西方现代派绘画的影响,但是,在形象、色彩方面具有装饰性,显然较为接近东方人的审美情趣,错综复杂的组合却不失和谐自然,激烈变化的表现却不失平衡合理。

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是庞薰琹艺术创作最为旺盛的时期,亦是其艺术思想与创作风格逐渐走向成熟的时期。1930年回国后,庞薰琹脱去西装,换上长袍,开始读线装书,用中国笔墨、传统画法画人物画。虽然其间主要还是画油画,但他已开始探索如何表现民族性装饰性的问题。30年代的油画《地之子》是庞薰琹有感于当年江南大旱,民不聊生,而采用象征主义的表现手法来创造一幅主题是中国总有一天会摆脱贫困的作品。他采用简化和拉长的形体描绘,大面积平涂,以平面、装饰的风格来表现朴实和力量。 他吸收外来形式,却加入了中国人的情感、神韵,包括造型和线条的运用。此幅作品正是他“中国学术现代化,外国学术中国化”主张的具体体现。本是一幅油画,曾于1932年在上海举行的首次个人展览及在第三次决澜社作品展览中展出,是他最重要的代表作之一。展出时曾轰动一时,但后来被当局认为有“赤化宣传”的嫌疑受到攻击。庞薰琹:“无论如何,从《地之子》这幅画开始,我在艺术思想上起了变化。”(本次展出的是1934年用水彩画的初稿)

30年代末,庞薰琹深入到“地无三里平”的贵州地区,踏遍80多个苗家山寨,于40年代初完成20幅《贵州山民图》。1946年回到上海,又用同样的手法,以苏南农民为对象创作了一批水彩画。他将画面作了高度平面化和装饰化的处理,写实和变形结合起来,具体的人物形象和非具体的装饰图案结合起来,再现客观对象和表达主观情感结合起来。有批评家称这批作品为“他的艺术历程中具有里程碑意义的重要作品。”这期间,庞薰琹还创作了一批大白描, 这些作品线条细致柔美,洋溢着装饰情调,有融合装饰与绘画为一体的意图。傅雷称赞他“具有东方人特有的气质,他的线条艺术成就很高,是东方人中的佼佼者。”庞薰琹是中国画家进入苗寨,表现贵州苗族生活的第一人。在完成《贵州山民图》的同时,庞薰琹还画了一批反映苗民民俗的作品,这些作品造型真实和写意结合,形意皆备。

早在巴黎时就对工艺美术的图案设计感兴趣的庞薰琹,回国后收集了上千幅中国古代青铜、陶瓷、丝绸和漆器上的纹样,并在此基础上在四川郫县创作了一本《工艺美术设计》。这本《工艺美术设计》将中国古代纹样与现代设计意识相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一条既是中国的、又是现代的设计道路,至今影响深远。

庞薰琹先生怀着美好的理想,从东方走向西方,又从西方回到东方,探索中国艺术的振兴之路,开启现代绘画和现代设计承前启后的新局面。他的理想和行为,也为现代中国艺术和艺术教育奠定了根基与方向。

 

庞薰19061985) 字虞弦,笔名鼓轩,江苏常熟人。位于常熟西乡塘桥的海虞庞氏是个耕读世家,出生于书香门第的庞薰曾学医,后弃医从艺:1925年赴法国,入巴黎叙利恩绘画研究所学画。1927年在巴黎格朗歇米欧尔研究所深造。1930年回国,并积极地加入当时有进步倾向的新兴美术启蒙运动组织;1931年在上海开设自己的画室,1932年与倪贻德等人创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第一个自觉吸收借鉴西方现代派美术成果、有宣言、有纲领的学术性社团——“决澜社”,在从事商业美术实践的同时筹备开办中国第一批现代意义的设计机构——大熊工商业美术社,1933年又举行工商业美术展览; 1939年受朋友鼓励,开始研究古代装饰纹样,并绘著《中国图案集》,后因受聘于中央博物院筹备处,有机会继续研究中国古代艺术品、深入贵州少数民族地区收集、整理大量民间艺术资料,历经二十五年坎坷铸就《中国历代装饰画研究》;1940年任四川省立艺专教授兼实用美术系主任,1947年在广东省立艺专教授兼绘画系主任,兼中山大学教授,1953年在北京中央美术学院任教,并负责筹建中央工艺美术学院,1956年迎来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成立(终于完成了30年前的心愿),并任第一副院长,此举奠定了新中国工艺美术及现代设计的教育体系的基础。1957年被错划成右派。1979年恢复政治名誉,恢复高教级别。198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1983年举办建国以来第一次个人画展。1985年逝世。家属将庞氏遗作479幅捐献桑梓常熟,于常熟高等专科学校(今常熟理工学院元和校区)建庞薰美术馆收藏、陈列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