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制随时变:铸就中国当代金属艺术新风格——记“1895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 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

  • Update:2013-08-29
  • 周尚仪 王晓昕 郑昕宇
  • 来源: 《装饰》杂志第8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作为“1895 中国当代工艺美术系列大展暨学术论坛”第一个亮相的展览,集中展示了中国高等院校和产业行业领域最优秀、最前沿的金属艺术作品,体现了金属艺术传统审美与当代新风的融合,有力促进了当代金属艺术教育教学与金属艺术产业行业的交流。本次展览园区效应的集聚,在凸现创新性作品、学术性研究、实验性探索的同时,也展示了工艺美术在文化创意产业中的重要地位。

二、学院教学与产业行业的互动

 

1.教学产业相互促进的优良传统

中国金属艺术教学源自于传统行业,不断从传统行业汲取养分,又在传统行业的基础上不断走向专业化,推动金属艺术设计理念和工艺手段不断进步,使行业发展从中获益。可以说,金属艺术教学与产业发展始终是相互促进、相得益彰的。20 世纪80 年代初,著名工艺美术家郑可在中央工艺美术学院建立了中国高等艺术院校第一个金属艺术工作室。他将现代艺术设计的理念和教学系统引入教学之中,培养出一批批优秀的金属艺术研究生和本科生。现代金属艺术教育培养出的高等专业人才改变了传统的“师徒相传”的模式,再加上艺术家参与到金属艺术的创作之中,不同的人才结构、不同的设计理念、不同的新工艺新材料,使现代金属艺术迅速兴起,发展迅速。[2] 中央工艺美术学院的何宝森教授,在首饰设计方面颇有心得,设计创造出既具有本民族特点,又具有时代感的首饰艺术品。[3] 老一辈金属艺术教育家们的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对当今金属工艺教学依旧产生着重要影响。当代金属工艺的教学立足于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基础之上,吸收世界各国艺术精华,兼容东西方文化,提倡以人为本的手工文化,关注人类生活品质,强化科技应用手段,不断探索新的领域。

本次中国当代金属艺术展既汇集了来自高校师生的作品,也广邀行业参展者展出佳作,使来自教学与行业领域的优秀作品汇聚一堂,不同背景的作者共话金属艺术未来的发展方向,为当代金属艺术教育教学与金属艺术产业行业的互动和交流搭建了新的平台,将创新性的作品、学术性的研究、实验性的探索三者进行了有机结合。

 

2.学校创新与产业实践的交流互动

本次展览不仅展示了教育与产业两个领域的优秀作品,更重要是展示了新的设计理念与新的工艺技术的结合,通过作品探讨了金属艺术未来发展的可能性。一方面,来自高校的作者将行业尖端技术和传统工艺与自身艺术理念结合,展示出创新的活力。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本科生王笑倩的优秀奖作品《节奏》,体现了现代设计思维和最新制作技术。她采用时下在建筑界最流行的参数化设计,使得作品在同一种形式下能够有多样的变化;同时采用蜡的3D 打印技术和消失模铸造,使作品造型独特,变化多样。她的设计思维和制造方法得益于先进的金属艺术教学理念和通识广博的教育体系。(图6)中央美术学院魏子欣的优秀奖作品《怀叶》,则体现出了教学中实践考察的重要性。该作品灵感来源于作者在云南鹤庆学习錾花技艺的实践考察。“我搜集各种植物叶子,将叶子天然的形态进行拼接,最后转化为图案。”作者运用錾花技艺表达了她对自然的感受。(图7)另一方面,来自不同行业的工艺美术大师和从业者也从展览中汲取了创新的能量。清华大学美术学院新疆工艺美术大师班的学员集体参观了本次展览。来自维吾尔、哈萨克、回、汉等民族的29 位工艺美术大师、设计师及企业家在参观学习中感受到了当代金属艺术的魅力。学员们体会到,在自己今后的创作过程中,要把握时代发展方向和新的工艺语言,注重原创的成果和思维方式的改变,在关注传统文化的同时,提升工艺品的时代风格。

学校是创新的源泉,是当代金属艺术创意和发展的试验田。行业则是当代金属艺术生产的第一线,汇聚了众多大师和传统技艺。通过本次当代金属艺术展览,学院教学和行业之间进行了良好的互动,彼此学习,共同进步。学院教学为行业提供了富有活力的创意和大胆革新的想法,行业也为学院教学展示了历史积淀深厚的工艺和经典审美的魅力。

 

6. 优秀奖:王笑倩,清华大学美术学院,《节奏》,5cm×3cm×3cm,银,2012

7. 优秀奖:魏子欣,中央美术学院,《怀叶》,10cm×5cm×12.5cm,纯银,2013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