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十年剑成——由“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引发的思考

  • Update:2014-05-25
  • 关东海 李 静,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4期

进入21 世纪,以高等院校开设玻璃艺术专业教育为代表的“学院派”玻璃艺术在中国拉开了序幕。所有新生事物的诞生都是历史催生下的“必然”,而这种“必然”亦是它能够健硕生长的原动力。国际工作室玻璃运动已经发展了半个多世纪,这股风刮到中国也源于对它的需要。而且它一旦在中国生根,必然会壮大出五彩斑斓的、有东方意蕴的艺术家群体。14 年过去,中国的“学院派”玻璃艺术从稚嫩的婴孩成长为翩翩少年,到了步入社会,接受公众批评,思考未来方向的时候了。
“ 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 经半年的筹划和准备, 于2014 年3 月1 日在江苏南通1895 文化创意产业园开幕。这场持续两个多月的大展汇集来自全国206 位艺术家的279 件作品,是迄今中国规模最大的一次玻璃艺术盛宴。展览开幕当日,来自全国23 所院校的师生、参展艺术家、企业、协会和南通市领导欢聚一堂,反响热烈。开幕式由南通市人民政府副秘书长陆善平主持,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刘大为,南通市委副书记陈斌,清华大学校务委员会副主任王明旨,南通市副市长朱晋,世界手工艺理事会主席、中国工艺美术协会秘书长王山,清华大学学位委员会副主席李当岐,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党委书记赵萌,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副院长苏丹,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主任林乐成,琉园和八方新气创始人兼创意总监王侠军,上海玻璃博物馆馆长张琳,秦皇岛市玻璃博物馆馆长郭绘宇,以及企业界、商业界的重要嘉宾出席了开幕式。刘大为对展览给予了高度评价:“每件玻璃艺术品都是艺术家通过把自己看到的世界、接触的世界和想象的世界,用精练的艺术语言,用玻璃这个特殊的媒材表达出来的。通过透明的玻璃,我们似乎可以看见艺术家纯粹的艺术世界,触及到一个潜在的真实世界,玻璃艺术魅力无穷。玻璃艺术让这种交流变得更加通透、更加真诚。这是一个饱含着激情和梦想的时代,当玻璃艺术家们对当下时代精神和风貌有了深刻的体察,才能创造出展览上那些符合时代审美风格的作品。”的确如此,透过这些展出的作品可见每位艺术家对艺术的思考,对工艺的追求。只有“真诚”地面对材料,面对工艺,面对艺术,面对伙伴,“清纯”的玻璃艺术作品才会焕发出它醉人的光彩。
此次展览评委由尚刚、王侠军、张琳、郭绘宇、张夫也、方晓风6 位专家学者组成,尚刚担任评审委员会主席。展览共评出金奖1 名,银奖2 名,铜奖3 名,44 位艺术家的作品获得优秀奖。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学生林晓燕的作品《没》以其在工艺上的创新和隽永的思想性摘得桂冠。活动期间,吴新安、冯平生两位德高望重的老先生现场表演两天的灯工玻璃艺术创作,赢得观众的赞叹。开幕式当天下午,清华大学美术学院工艺美术系玻璃艺术工作室主任关东海主持了艺术家座谈。王建中、庄小蔚、李玉普、李文、王檬檬等先后讲话,方晓风、周志、张琳等也参加了座谈,并对玻璃艺术教育和创作等问题提出各自的见解。此外,展览还为一些单位准备了宣传场地。经展览组委会讨论决定,努力争取将“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办成三年展,此次展览的组织模式将是未来展览活动的雏形。“中国当代玻璃艺术展”是全国艺术院校玻璃艺术教育教学成果的集中展示,是检视国内目前玻璃艺术发展水平的一次契机。来自各方的参展力量积极踊跃,其丰富多彩的面貌给每位艺术家带来对今后创作的思考。展览还邀请行业嘉宾参与作品的评审、宣传、开幕庆典和座谈交流。邀请行业人士参与学院活动,不仅对学校教学有益,也会对行业产生积极的影响,这一尝试在此次活动中证明是非常成功的。
在展出的279 件作品中,尽管铸造玻璃作品占据大多数,但吹制、灯工、雕花、镶嵌玻璃和玻璃马赛克作品也都出现,一些作品更探索了材料的综合性。可见,玻璃艺术家的创作构思和技术运用开始朝多元化发展。透过一些艺术家的作品可以看到,铸造玻璃在观念、技术上取得了较大的突破,一些已处于国际领先水平。展览自开幕以来,各方面的好评如潮,加之媒体的宣传报道,人们对展览的关注在持续升温。同时,通过听取各方专家的意见,以及围绕玻璃艺术教学与创作进行理论研讨,一个个问题也浮出水面。比如,作品在观念和技术上雷同较多,作品是否要亲手制作完成,如何在与国际玻璃艺术家进行艺术交流的同时探索自身的民族性等议题,引起大家热烈的探讨,试图以此作为今后探索和创作的方向。
展览的成功举办加深了兄弟院校间的相互了解,以多样的作品接受公众的检视和批评。展览得到各界的鼎力支持,并为今后组织类似活动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大家希望通过展览不断提高中国玻璃艺术的整体水平,加强院校间的交流和校企间的合作,推动行业整体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正如苏丹所言:“希望通过这次展览的活动与研讨,让充满活力的玻璃艺术与积极昂扬的时代精神交相辉映。当代玻璃艺术家们能够通过探索性的艺术创作衔接传统和未来,让玻璃艺术融入时代,丰富大众的文化生活。”

1. 林晓燕《没》(金奖)
63 厘米×30 厘米×12 厘米


2. 周刚《竹林七贤》(银奖)
70 厘米×30 厘米×28 厘米


3. 梁丞《种毒》(铜奖)
48 厘米×10 厘米×10 厘米


4. 王檬檬《潋滟》(铜奖)
3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


5. 解玄《轨迹—梦想蜃楼》(铜奖)
108 厘米×75 厘米×75 厘米


6. 陈彦铭《我是谁》
30 厘米×30 厘米×30 厘米


7. 冯平生《花之韵-1》
140 厘米×40 厘米×10厘米


8. 关东海《十年剑》
100 厘米×17.5 厘米×9.5
厘米


9. 胡金黎《消去的痕迹》
55 厘米×8 厘米×86 厘米


10. 姜昕《门神》
80 厘米×2 厘米×120 厘米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