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生态实效设计范式——国际高校低碳设计工作坊巡礼

  • Update:2013-07-29
  • 赵 超
  • 来源: 《装饰》杂志第6期

 

跨文化的升级再造设计教学工作坊

在这样的产业和社会背景下,由中英两国16 所设计院校联合英国大使馆文化教育处、广州低碳产业协会、万绿达企业集团共同举办的“国际高校工业余料升级再造设计工作坊”就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来自东西方不同文化和教育背景中的58 名学生组成跨文化的17 个团队,参与了本次为期两周的设计工作坊。英国方面有中央圣马丁艺术设计学院、利兹大学、拉夫堡大学、伦敦都市大学、诺丁汉特伦特大学、普利茅斯大学、布鲁内尔大学等10所高校;中国方面则有清华大学、同济大学、广州美术学院、湖南大学、江南大学、香港理工大学6 所院校参与活动。通过跨文化与跨领域的合作,来自中英两国设计院校的师生团队设计出众多富有创意的作品。[4]

以“世界工厂”闻名的中国制造业每天生产出大量工业余料,成为环境污染的首要来源,传统意义上对于工业余料的回收是将其回炉变成基质原材料,这个过程不仅消耗大量能源,增加物流成本,而且再生产出的原材料的品质也大大降低,这正是生态效能理论在现实应用中面临的挑战。结合自身企业在工业余料回收处理过程中面临的诸多问题,万绿达集团提供了30 多种工业余料作为本次设计工作坊使用的原材料,这些材料大到油桶、化学制品桶,小到米袋、纸板箱、各种模具余料;本次工作坊要求学生们运用生态实效理论和升级再造方法,根据这些材料属性、结构、色彩、表面特征等进行产品的创新设计。学生不能通过粉碎、回炉等方式使用这些已经成型的工业原料,而是需要在原有材料形态基础上寻找灵感,尝试让这些余料变成一种新的可以量产的产品。学生们通过拼贴、重组、再构等具有后现代意义的设计手法,赋予这些废弃物以新的使用功能、形态语义,以及社会观念,用以延续材料的生命周期,探讨其未来商业运用的可能性。本文着重介绍几件本次工作坊创造的设计作品,希望能够抛砖引玉,引起学术界及产业界对于生态实效设计范式的进一步关注与探讨。

纵观本次国际升级再造设计工作坊,我们认识到,设计教育的重要职能是在方法、观念、哲学层面培养未来设计界的实践者、研究者、领导者;生态实效范式和可持续设计项目以不同形式在学院教育阶段的导入,为未来设计主体力量参与产业创新和社会整体性的观念转变起到重要的启蒙作用。通过跨文化的设计工作坊进行可持续设计教学,有利于在全球化语境中探索多元化的可持续设计形态与发展模式。与传统的孤立式的学院课程不同,本次产业、学院、文化、社会、政府等多方面参与构建的设计学习语境帮助青年设计师转向新的价值体系,主张人与环境相互依存,构建无缝式的设计伦理与跨学科的核心教学体系。学生们在社会化学习过程中领会到人类是自然的一部分,生态的良性循环对于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以及生态实效设计范式的应用方法。希望这样的设计教学合作与实践能够不断完善。

 

6.系列时尚个人包袋

设计团队:Peter May, Xi ao Li n, Jos h P limmer, Jenny Tong

指导教师:Pete Davis Zh ang Jian

作品材料:牛皮纸

利用废旧牛皮纸做成一系列背包和手袋,每一个个体产品上都保留了原有材料上独特的图案,使每个包袋表现出独特的个性特征,不仅传达了可持续设计的理念,而且彰显了个性时尚元素,这种设计对那些具有较强环保意识的消费者来说具有使用上和观念上的双重吸引力。牛皮纸材料的巧妙应用传达了防水、耐损、耐用等特征。“系列时尚个人包袋”作品设计制作简单,风格一致,适合批量生产和市场销售推广。

 

7.救灾与防护工具

设计团队:A o S u , J a m e s

Bennett, Savoy Cheu ng

指导教师:Zhang Zhan

作品材料:无纺布,包装袋,易拉宝广告支架

设计师充分发挥无纺布及包装纸袋所具有的防水、耐磨等特性,将这些廉价材料进行巧妙裁剪后,用尼龙搭扣封边,将其设计成救灾帐篷、防护服、自行车防雨篷等不同功能的产品。尤其是设计师针对第一时间灾后救援反应所做出的快速解决方案,体现出生态实效设计范式的社会属性和人文关怀。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