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在中国设计”中的文字

  • Update:2010-03-16
  • 李德庚 蒋华 海军
  • 来源: 装饰

乡愁

有时候真的是佩服中国文化传统的强大。经过历史上多少次的文化冲突甚至灭绝手段,仍然血脉不断。文革和西化都没能完全切断它。在摩天大楼的丛林里,在虚拟世界的旅行中,大多数中国人依然固执地迷恋传统。

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的人们注重血脉亲情,在对祖先的崇敬和对后代的寄托的衔接部分寻找自己今生的意义。所以“家”对于中国人来说,往往有着西方人难以想像的多重价值。中国人不会像当代西方人那样倾向于把家看做是人生旅程的“驿站”,而更多是把家看做自我世界的中心。一个理想的“家”是几乎每个中国人此生为之奋斗的目标。

吕永中的家具是做给他自己的,是为了他心中的“家”。出身书香门第的他终究还是没能热爱大都市的灯红酒绿,选择了回归记忆。他的家具几乎无一例外地反映了“静”这一古代文人挚爱的主题。他喜欢用木,家具造型也有古风。跟这一代的很多中国人一样,他很怀旧,同时也在思考当下和未来。他给自己的家具品牌起了个很禅意的名字“半木”,如果一半是木,那另一半会是什么?更深一步说,如果一半是怀旧,那另一半可能是什么?

其实,家具都有使用和陈设两种功能。最初的时候,大多数家具都是出于使用目的。过了多年之后,使用功能就会减弱,陈设功能反而会增强。因为一方面,家具是前人根据自己的生活需要设计出来的,后人的生活需要跟前人不一样,所以它的使用功能自然就退化了。而另一方面,时间会给家具注入历史的记忆,产生更大的精神磁场,使人产生精神上的依恋,它的陈设功能就被放大了。

在中国,很多人喜欢买古代或仿古家具摆在家里,即便它们在今天几乎完全丧失了使用功能。这种现象看似荒谬,但如果理解中国人的这种依恋血脉传承的文化心理,理解中国人需要在现实的家中同步找到精神寄托的需求的话,就不难理解了。当然,复古主义的流行也反映出了时下所谓实用家具的问题:这些家具虽然是按照当代人日常生活的需要来设计的,但从根本上说,是沿袭了西方人对“家”的设定——“驿站”。如何营造充分考虑到中国人心理需要的“家”,这是一个不容易解答的问题。(文/李德庚)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