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凿枘工巧】——中国古代家具艺术展

  • Update:2010-11-30
  • 来源: 装饰

【凿枘工巧】——中国古代家具艺术展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收藏市场的日益繁荣,中国古代家具收藏也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与此同时,多种观念的碰撞,也引发了我们对其审美、价值、文化、情感、传承等更多层次的思考。

至今,对于中国古代家具收藏的价值观念、审美取向等诸多问题依旧浑沌不清,但随着研究的深入,我们终将趋向于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探寻,以器具为载体,探讨东方思想、传播先贤智慧,“【凿枘工巧】——中国古代家具艺术展”由此应世而生。展览以中国古代漆木家具为切入点,试图从文化艺术的角度,以尊重的态度,展开更为深入的探讨,以期激发人们对于中国古代家具之美、中国文化之美以及传统文化的现实意义的再认识。

沧海桑田,在历史的洗礼中,一些珍贵的家具或流离散失,或损坏衰败。此次海内外收藏家无私的将珍藏宣展于世,一则记录保存其形制精髓,以表达对先人的尊重景仰;二则宣扬教化,感知大众,以为遗产保护尽绵薄之力;三则学习交流、赏器论道,共同推进中国家具艺术之研究。

现场图片精选

《凿枘工巧》序(马未都/文)
中国古典家具的设计与制作建立在相关的人文环境基础之上,而中国各地人文背景差异性很大,从而导致家具千姿百态,许多作品超出今人的想象。是次展览,即可说明这一现象。
家具在农耕民族为主的国度中地位举足轻重,与之相关的文化形成体现着一个民族的生存意识。在中国传统家具中,以功能分类——休息类的卧具、坐具;工作类的承具、庋具都包含着农耕民族最本质的生存原则。适者生存,在家具制作之中,传达的不仅是一个民族的物质,更多的是一个民族的精神,这个精神就是尊严第一,舒适第二。在任何冲突情景下,舒适一定让位于尊严。
以西方人看来,这缺乏科学精神,这也正是东西方永远发生的碰撞的根本原因。中国人认为,精神与物质相比,精神永远在上,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制做家具亦然,先有道,后有器。这与科学精神背道而驰,而千百年来,正是这种背道而驰的人文精神,造就了中国人的独特文化气质,家具文化不过为森林中的一木而已。
这一木依然撑起一片天空。一个由席地而坐的民族转化为一个垂足而坐的民族,这里包涵了多少人文信息,许多信息不是我们可以感知的。整个亚洲地区,只有我们中华民族彻底告别了席地而坐的起居习俗,其它民族诸如日本、朝鲜、韩国、泰国、印度、尼泊尔,甚至伊朗、伊拉克都还或多或少地保留席地而坐的习俗,这让全世界不得不对中国刮目相看,是什么让中国先人们如此这般?
中国人的学习精神可以解释一切。中华民族之所以在四大文明古国中唯一延续至今而不间断,就是因为我们善于学习,肯于学习。我们屈尊向一切民族的长处学习,让我们的文化立于不败之地。中国人历来注重在学习中创新,我们的家具文化深深地体现了这一点。
我们面对先人灿烂的家具遗存,材质可以忽略不计,文化不可以忽略不计,文化在家具中的表现既在整体也在局部,从整体架构到细部的装饰,中国人把自己的聪明才智及情感都容纳其中,让中国人在生存中有尊严,在尊严中有地位,在地位中有舒适,在舒适中有享受。
而这一享受,无论从精神层面还是物质层面,都是古人和今人梦寐以求的。观者所见这济济一堂、大江南北的家具遗珠,包涵着无穷尽的信息,不是任何一人可以解释的。

是为序。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