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现代产品设计的美学视野——从机器美学到技术美学和设计美学

  • Update:2010-04-09
  • 徐恒醇

一、“机器美学”的萌生
19世纪是西方产业革命最终确立起来的年代,它使机器生产方式得到普及。正如格罗皮乌斯(1883—1969)所说:“上一世纪从手工业生产过渡到机器生产已经使人类招架不过来了,因此不可能进一步去探讨被这个空前大变革所制约的设计工作中的新问题,以致我们一直只能满足于从古代借用样式,通过装饰将历史上的原型传续下来。”

对于机器生产方式,当时人们存在两种不同的态度和历史观。约翰•罗斯金(1819—1900)和威廉•莫里斯认为:“工业产品将会带来的后果,就是同时毁灭工匠和消费者双方的精神;机器本身没有灵魂,它会让人类也同样失去灵魂。” 因此,他们把目光转向中世纪,求助于手工艺生产。然而,德国学者和建筑家哥特弗利德•森帕(1803—1879)却认为:“技术的进步是不可逆转的。”他提出:“应该教育培养新型的工匠,让他们学会运用艺术而理性的方式,理解并且开发利用机器的潜力。” 贝伦斯则进一步指出:“什么时候、用什么方法,才能把我们这个时代的伟大的技术成就,变成一种成熟的、高级的艺术,这个问题至关重要,在人类的文化中具有深远的意义。”

所谓“机器美学”,是研究机器生产时代产品设计审美规律的理论学说,它的创始人是勒•柯布西耶(1887—1965)和艾米迪•奥尚方(Amedee Ozenfant,1886—1966)。柯布西耶原名查尔斯•爱德华•乔纳雷,生于瑞士的德芳市,在本地的工艺美术学校接受了雕刻设计的培训,后被派往维也纳豪夫曼建筑事务所学习和工作。1910年他前往德国,在贝伦斯的设计事务所学习了5个月,深受贝伦斯和德意志制造联盟的影响。1916年10月,他移居巴黎,在那里从事建筑设计,并结识了法国画家、理论家奥尚方。他们二人共同提出了以新柏拉图主义哲学为依据的纯粹主义的机器美学,它的研究对象以造型艺术特别是产品设计和建筑为主。

新柏拉图主义哲学的代表人物是古罗马的普洛丁(204—270),他的著作收入《九章集》。他提出了三大本体的学说,即作为世界本原的太一、作为宇宙潜能的理智和作为万物运动的灵魂。他认为,艺术是理智美的闪光,艺术作品就是理智世界的象征。

奥尚方是一位后立体主义画家,他把自己的艺术理念称为“纯粹主义”。1920年他与柯布西耶合写的《纯粹主义》一文,发表于法国《新精神》杂志第4期中。纯粹主义原则强调对基础性造型要素的提炼和坚守。依据这一原则,柯布西埃认为建筑是一个关于光、色调、块面、外观和规划的问题。

机器美学的代表作是以柯布西耶于1923年发表的《走向新建筑》一书为起点。书中指出:“一个伟大的时代刚刚开始。存在着一种精神。存在着大量新精神的作品;它们主要存在于工业产品中。” 书中用三章的篇幅,热情洋溢地赞扬了远洋轮船的美、飞机的美和汽车的美。如果暂时忘记轮船是一个运输工具,我们面对着它会发现一种无畏、纪律、和谐与宁静的、紧张而强烈的美。它们都是建立在数学和谐的基础之上。因此,建筑也可以纳入机器美学的视野,帕提农神庙也是“激动人心的机器”。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