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芝加哥的发现:1893年与1933年芝加哥世博会考察

  • Update:2010-04-28
  • 李云
  • 来源: 《装饰》杂志

 五、科技神话与现代生活

从1851年开始,世博会就是展示现代工业文明的一个场所。科学技术不断推动生产力的革新,带来社会组织架构和运转模式的变革,在更为微观的层面,它也促成了新的城市面貌和城市生活方式的形成。

在19世纪末的时候,电力已经不算是什么新鲜事物,但哥伦布世博会上,广泛运用的电气设备还是让人们为之一怔,重新认识了这种能源的重要性。托马斯•爱迪生(Thomas Alva Edison)在世博会园区铺设了一条0.3英里长的电气铁路,这仍是当今世界的主要运输工具,在当时它一次载客量是20人,整个世博会期间搭载了26000人。爱迪生还在一个伸向密歇根湖心的码头上,设计了一条移动人行道,任何人只要花5美分,就可以在上面驻足观赏景物的变化,享受清风拂面。这在现在看来还是一个奢侈的发明,它出现在诸多描绘未来图景的文艺作品中,只不过现在人是用它来反思文明的合理性,并不把它作为理想世界的组件。

另一个重要人物是“荧光灯和无线电之父”尼科拉•泰斯拉(Nikola Tesla),是他点亮了世博会,让白城的夜晚绚烂过于白天。这届世博会的电力馆需为12万只灯泡供电,电量是1889年巴黎世博会的10倍。而且当时已经有了各种字母或图案形式的灯管,这是霓虹灯的首次亮相。我们现在城市夜晚的天际线已经在当时定下了基调。欧洲的科学家们本来很看不上美国这些实用主义的发明,在世博会后,还是对爱迪生等人表示祝贺,并承认这些发明将会影响世界的经济格局。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移动人行道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夜晚的荣誉广场

1893年芝加哥世博会夜晚的行政馆

1933年,“一个世纪的进步”的主题设定本来就是以科技为核心的,它以“科技发现——工业应用——人类享用”为主线,主要就是要讲述科技如何来让人类受益,费劲各种心思来展现各个门类的科学原理及其多方面的运用。当时对科学馆的设计要求是要突出科学的崇高地位,并将它命名为“科学圣堂”,后来考虑到宗教色彩太浓,改成低调的“科学大厅”,而实际上这种宗教气息却在世博会上四溢。

对现代家居的展示是这届世博会的一个特色,让观众能切实地感受科技对生活的影响,这集中在“明日之家”项目中。主要展示了两类住房,一种强调耐用的石材、节能的设备,合理的中央暖气和冷气供应,可以说是经济适用住宅,在1929年大萧条的背景下,这是对大多数人家居范本的设想。另一种则是更加前卫的试验性设计,运用轻薄坚韧的新兴钢材,厨房用具是不锈钢或者是玻璃的,屋顶是日光浴室,地下是工作车间,屋外是游泳池,甚至在房顶还有直升机停机坪,其实也就是把大量商业建筑和军事技术运用到住宅中。现在美国的中产阶级生活大多还未达到这个标准。

在1933年,科技不仅仅是神话,它还被看成是一剂良药,主办方认为科技与工业的紧密结合能拯救萧条的经济,而它在衣食住行各方面的应用也能给民众带来希望。
 

1 2 3 4 5 6 7 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