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国黑体字源流考

  • Update:2012-02-21
  • 李少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2011年第3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黑体字是今天使用频度最高的两种汉字字体之一,但我们对它的了解却太少,它从何来?何时出现?怎么产生?这样的追问一直就有,但却不曾有明确回答。本文将对中国黑体字的两大体系展开全面研究,从历史科学的立场,探寻以上提问的答案。

引言
        黑体字是现代汉字体系中最重要的字体之一。尤其是随着20 世纪末电脑和互联网的普及,黑体字的价值得到了进一步体现,它简洁的笔画特征与屏显介质特性相符,从而成为了当今各种屏幕媒介中最有发展前景的字体。但是,关于这款字的专案研究,迄今为止尚付阙如,关于它的源起(产生的时间、地点、样式)更是没有准确答案。对这些问题的忽视使得黑体字设计及其应用变成缺少历史参照的无本之木、无源之水,严重制约着黑体字的发展。本研究旨在针对中国黑体字起源这个重要问题进行系统、详尽的历史梳理,为当代情境下黑体字的设计与应用提供基础理论参考。

一、文献综述
        在一般文献中,“黑体”往往指称的都是活字印刷的黑体。《现代汉语词典》对“黑体”的解释是:排版、印刷上笔画特别粗、撇捺等不尖的字体。[1] 这个解释描述了黑体字的两个基本特征:1. 笔画粗;2. 笔画端口方直。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笔画粗”已经不再适用于描述黑体字了,因为从20 世纪80 年代起,细黑体开始大量出现并被应用到正文领域,改变了印刷黑体单一的品种结构,也使得原先的定义变得局限。
        事实上,印刷黑体字只是黑体字族的一类,另外还有一类是美术黑体字。美术黑体字有着更为简单的技术实现手段,通常是手工绘制后经过简单制版即可上机印刷。美术黑体字字形多样,可以当成印刷黑体字结构上的延伸与变异,有的甚至打破了印刷黑体笔画方直的基本特征,形成了如圆黑体、宋黑体等不同样式,但因其保留着黑体的局部特征,所以仍属黑体字的范畴。为了在一个清晰、全面的框架中探讨黑体字的历史,本文将对这两种黑体字的源起及形式特征进行详细的分类论述。
        回顾中国近现代史,与中国黑体字的产生和发展有关的文献记载非常少。现存的记载基本来源于两类研究,一类是印刷史的研究,另一类是平面设计领域的字体设计研究。在有关近现代中国印刷史的文献中,以张树栋、庞多益、郑如斯等著的《中华印刷通史》影响最大。书中近代篇的第十四章第二节提及:“1909 年,商务印书馆创制二号楷书铅字,并刻制方头字和隶体等铅字,从而打破了长期以来由宋体字独据版面的局面。”这里所说的“方头字”正是黑体字。但是,在稍后的第十九章第一节中又认为黑体字是20 世纪30 年代摹仿日本汉字的一种印刷字体。显而易见,两条文献在黑体字产生时间的认定上相互矛盾。关于商务印书馆早期的字体创制活动,张秀民先生在《中国印刷史》中提到:“清末创办的商务印书馆,不断改进技术,采用国外新机器新方法。过去美华书馆只有七八号明朝字,而明体字方正呆板,无书法美感,习久生厌。商务乃创制楷书体,精美雅致,又有隶书体及方头体等。”[2] 张志强先生在《商务印书馆与现代印刷技术》一文中提到:“在字模方面,1909 年商务印书馆聘请徐锡祥镌刻了二号楷书铅字字模,使我国的活字增加了新的字体。以后,商务印书馆又聘请人刻制了少数隶书及黑体活字字模。”[3] 除了以上文献之外,关于黑体字产生的时间和原因还有其他声音,认为中国黑体字的创制直接受西文影响。在1937 年的《艺文印刷月刊》中,汪乃昌先生曾发表《中外字体之检讨》一文,指出黑体字是“现在”由西方传过来的一种体裁,为罗马所发明。[4] 这一观点得到很多当代学者的支持。曹振英先生认为黑体字是20 世纪30 年代仿造国外黑体字设计的一种字体;印刷史学者罗树宝先生则认为黑体字出现于20 世纪40 年代,是吸收西方等线体活字风格而设计的。
        在平面设计的字体设计研究方面,有关黑体字的论述主要出现在李明君的著作《中国美术字史图说》中。书中提出西文无饰线体字母直接影响到日本黑体字创制的观点,他论述道:“经过日本人民创造性劳动,将无饰线体糅和到日本文字中,大约在上世纪末的1899 年左右产生了汉字黑体美术字,……黑体字中的印刷美术字比手绘美术字出现要晚一些。1917 年日本筑地活版社制造出了三号黑体字”。[5] 设计家余秉楠先生则认为中国黑体是从日本买过来的,而日本的黑体是受西文无衬线体的影响而形成的。[6]
        综合以上文献资料不难看出关于中国印刷黑体字出现的文献记载虽然不多,观点却相差较大,在时间的断定上主要有1909 年和20 世纪30 年代左右两种看法。有关美术黑体出现的时间则是鲜有记载。关于中国黑体字源起的问题也存在着争议,可以大致归纳为两种观点:一是认为黑体字是受到西方无衬线体的影响而产生的;二是认为黑体字是由日本传入。

二、黑体字创制时间的确证
        虽然黑体字创制时间的文献记载较为模糊,甚至存在较大分歧,但关于黑体字的出处,多个文献都提到了商务印书馆。那么,商务印书馆最早的黑体字创制究竟是在什么时间?这款黑体是否就是中国的第一款黑体字?这款字的字形以及使用情况如何?就这些问题,笔者查阅了1909 年前后清末至民国逾50 年间出版的3000 余种书籍杂志及10 余种报纸,以求获得确切的答案。资料调研以商务印书馆及民国时期规模仅次于商务的第二大出版机构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为重点。此外,笔者还按照年代顺序选择性查阅了同时期其他出版机构出版的书籍杂志。在新闻报纸方面,则主要以清末至民国期间政治文化最为活跃,印刷技术最为先进的城市──北京、上海、天津、香港所出版的报刊为主要目标。调查结果简要汇总如下:
        通过对清末民国期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各种书籍杂志的详尽比对,笔者发现印刷黑体字最早出现在该社1910 年12 月出版的《东方杂志》中,在七卷十二期“东方杂志之大改良”这则以文字为主的整页广告中出现了“一”到“五”的黑体中文数字,这也是中国最早的印刷黑体字。(图1)次年,同本杂志广告页中出现了商务最早的美术黑体字,如:第八卷第一期的广告中出现“教育杂志”几个字样,这些字使用黑底反白的手法,字形明显区别于印刷活字的字体,有手工刻制的感觉,呈现很强的碑刻隶书痕迹。(图2)中华书局的出版物中,最早出现印刷黑体字的则是1916 年出版的《清朝全史》一书(图3),但仅应用于标示章节数。值得注意的是在“章”字的使用上出现了同字不同结构的情况,由此可见早期的印刷黑体字的字形规范性并不强。而在同时期其他数十家出版机构发行的书籍杂志中,则以1913 年由群益书社出版的《社会经济学》一书中出现的印刷黑体字为最早,书中的章节及数字均使用了一款字形偏瘦长的长黑字体,这些字样包含了三种不同字号,分别用于不同级别的章节及要点的标示。(图4)

1. 1910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七卷第十二期《东方杂志》一则广告中使用黑体中文数字。


2. 1911 年商务印书馆出版的第八卷第一期《东方杂志》一则广告中使用黑体美术字。


3. 1916 年中华书局出版的《清朝全史》中出现表章节名的黑体字。


4. 1913 年群益书社出版的《社会经济学》中使用的不同字号的黑体字。

        新闻报纸方面,笔者选取了当时具有代表性的几家报纸重点研究,如:近代中国发行量最大的《申报》(1872 年创刊);影响仅次于《申报》的第二大报《新闻报》(1893 年创刊);以及《京报》(1918 年创刊)、《益世报》(1915 年创刊)等。在《申报》的资料中,笔者发现在1885 年的一则“燧昌”火柴的广告中出现了美术黑体字样,这是目前发现的近代大众传播媒介中最早的美术黑体字。(图5)而在1913 年的“花颜水”的广告中,除了黑体美术字的大标题外,广告内文中也出现了印刷黑体字,这也是首次在报纸中出现印刷黑体字样。(图6)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