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字里行间——中文字体设计竞赛之我见

  • Update:2012-05-08
  • 李少波,湖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3期

        作为汉字设计领域的专业赛事,“方正奖”中文字体设计大赛以及主题论坛吸引了众多的目光。本次大赛共收到三千多件参赛作品,其中主题字体仿宋作品213 件,创意作品1878 件,应用作品1166件,数量创历史新高。评审阵容也为历届最大,包括安尚秀(韩)、今田欣一(日)、靳埭强、吕敬人、邱振中、齐立、王敏、王序、徐冰、朱志伟以及李少波等11 位不同领域专家。评审工作结束后,主题论坛就“字体设计”与“字体应用”两个环节对目前汉字字体设计的相关热点问题进行了深入探讨。作为已参加三届大赛策划和评审工作的成员,我对此次活动感触颇深,记录下来,与大家探讨。
 

一、专业组合、意料之外
        大凡竞赛对评委的选择均十分谨慎,因为评委人员的确定一方面体现着赛事的等级,另一方面也意味着大赛的导向与偏重。此次评委中有字体设计师、平面设计师、书法家以及艺术家等,体现了汉字设计在今天的视野与边界。有趣的是由于各人专业背景跨度较大,所以在评审过程中对作品的选择上自然也就存在较大差异,这种差异按我的理解应该会基于评委的个人专业背景和经验的不同而产生,搞平面的会青睐视觉效果和创意突出的作品,而搞书法的会对书法类的作品有所倾斜。为此我特意与书法专家邱振中老师交流对作品的体会,出人意外的是邱老师说:“与偏书法类的字体设计相比,我更喜欢利用平面语言设计的作品。”[1] 追问其原因才知道,正是因为他所从事的就是书法领域工作,所以对书法类的作品要求也就十分严格和谨慎。与邱老师相反的是,很多评委非常喜欢这些书法类的作品,我想主要是因为这类作品较能体现出作者的基本功力吧。

1. 创意类金奖:《生命的触丝》,薛湘莹
 

二、创意艰难、智勇者胜
        竞赛是每两年一次,我从第四届开始参与,由这一届对比以上两届可以看到参赛作品数量越来越多,但总体水平持平,并没有太大惊喜。我想原因比较复杂,其中一个较为明显的是与时间因素有关。我们知道一种风格或者形式语言的产生不是孤立偶然的,它受社会文化、科学技术、生存状态诸多因素的影响,把它放到时代背景中,它就成了宏观的机制中的一个微小部件,当大的环境相对稳定,风格的变异也就相对平稳。字体竞赛时间跨度较短,自然,在连续几届的作品征集之后,新创意的产生也就会越来越艰难。当然,其中还与字体竞赛的模式有关系,与其他类别竞赛不同,字体竞赛是规定好了字样内容、尺寸甚至编排模式的,这些都或多或少地限制了作者的创作,特别是历届字样内容的统一更是影响了新意的产生。另外,也与参赛者受前一届的评审结果的影响有关,很多设计师往往过度解读获奖作品信息,认为获奖作品的风格语言或者模式技巧会是获奖的诀窍所在,因此,创作时便不加思考地加以模仿跟风。虽然,评审中鲜见那种几乎一模一样的作品,但创作手法高度类似,形式语言高度雷同的作品还是比较多的。好在即便有那样多的限制,每次仍然会有不少智慧与勇气兼具的优秀创意涌现,为大赛抹上重彩。

2. 仿宋类金奖:《古仿》,郭毓海
 

三、专业精深,功力凸显
        自第五届起,大赛增加了一个正文标准字体竞赛单元,第五届为“楷体”,这一届为“仿宋体”。此
次这个类别所征集到的作品为200多件,相对其他类当然较少,但考虑其特殊性有此数目亦可自安了。仿宋是所有汉字四大体类中难度最高的。若溯其源流,首先可以窥见宋体的影响,这也是其名的由来,但它对于宋体笔画特点的弱化甚至背离无疑又凸显了其与楷体之间的关联,把握这种“非宋非楷”但又“仿宋似楷”的笔画特征是极其微妙而敏感的。它的难度还体现在其兼容了毛笔和刻刀这两种风格迥异的工具特点。另外,从造型来说,仿宋结体的斜向结构也比宋体这类四平八稳的规正字形难些,因此,能写好宋体不一定能写好仿宋,书法写得好的不一定仿宋写得好,非得兼具书法基础和专业字体设计功力的作者才敢在这里一试身手。而且幸运的是,虽收集作品不多,但其中佳品频现,水平超过大家的期待。

        获奖作品揭晓后,核对参赛者信息后大家才恍然大悟,原来获奖作者中有几个都是字体专业设计师,难怪有些作品确实已经相当成熟。值得一提的是此次仿宋类一等奖作品,评委对这款充满着魏碑气息的字体都很喜欢,但对于是否属于仿宋类别却存在争议,主要是它的笔画特点与仿宋并不太符合,好在字形整体设计较为成功,最终瑕不掩瑜,拔得头筹。

3. 应用类金奖:《语》,张恭宇
 

四、勇于担当,把握方向
        在评审之后的研讨环节,王序老师直言应用类别参赛作品素质不高,所征集作品不能代表中国字体设计应用的真正水平。一席话引起大家讨论和反思。竞赛至今已有十年的稳定发展期,其在业界的知晓度与认同度是毋庸置疑的,但应用类参赛的好作品不多,我觉得其中原因有二:1. 当今设计界各类竞赛频繁,数量之多让人应接不暇,参赛投稿的选择面加大后,平均到某一个竞赛的人数自然也就下落。2. 方正大赛最初几届专注字体设计本身,在日本森泽字体竞赛停办后已成为亚洲最大的字体专业赛事。将范围拓展至字体应用领域,体现了主办方希望拓展平台,提升影响,进一步推进汉字字体设计与应用水平的愿望,这本是好事,但近几年字体设计急速升温,已然成为各赛事关注的热点对象,因而在此情况下,大赛虽紧紧围绕字体并以“字体应用”为类别征集作品,但实际上仍然与其他平面赛事高度重叠。按一般赛事规律,要想吸引到优秀的作品,非要有专业影响和社会影响不可。然而,这一点对已经在字体领域建立地位的方正赛事的“拓展之举而言,仍需要时间和经验积累,诚如王序所言需要“好好准备”。
        中文字体设计大赛到目前已走过了十年历程,通过字体设计大赛,在发动大众力量和智慧,推动字体
设计发展与创新的同时,也挖掘和培养了一批优秀设计人才。如何进一步提高竞赛的影响力,为我国设计的健康发展助力,这是大赛应该思考的。活动期间与论坛主持许平老师谈及我国字体设计的现实问题,确实备觉沉重。浮躁的社会风气影响、重文轻工的历史积弊,过于庞大的汉字字量,缺失的政策保护,变味的院校教育,并不科学的创作模式,亟待提升的字体设计师的水准等等问题都是字体设计必须面对和解决的,这些问题中最关键的当数字体设计知识产权的政策认定与保护在我国的缺失,而恰恰这个问题又离设计本身最远,在这个尴尬的场域中,需要的是有责任感的设计师、字体公司以及设计院校的行动,更需要的是有责任感的政府部门的尊重。

4.评审现场 

注释:
[1] 此句话根据现场对话大意整理,未及与邱振中老师核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