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分论坛第三场

  • Update:2013-01-11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12期
内容摘要
主持人:延斯·豪泽

交互式风景

荷兰艺术家丹·罗斯戈德(Daan Roosegaarde)与设计师、工程师团队创建了一家社会性设计实验室。面对不断变化的技术创新,罗斯戈德工作室通过交互式设计探索新设计的可能性。这种在思想和技术之间搭建起来的桥梁关系,工作室成员戏称为“技术诗意”(techno-poetry)。最近,罗斯戈德在上海建立了他的第二家工作室。

数码和技术似乎让人与人的联系更紧密。但是现在,我们希望人们能从计算机中跳出来,重新关注我们生长、生活的城市环境以及我们的身体。这便是我提出的“技术诗意”。
在2007、2008 年时,我们完成了一件作品名为“沙丘”(Dune)。它由数以百计的纤维组成。人们经过它时,纤维会根据人发出的声音作出反应。小孩的声音小,它的反应就微弱一些。我们完成这件作品并不单纯从审美角度出发,还想让它和人们一起玩、有互动。所以它是一个有情感、有声音、有触摸传感器的装置。我们称之为第二属性。在这里,技术、社会与人有了交互。我们把“沙丘”(Dune)放入公共隧道时,看到有新人以它为背景拍照。在这样一个瞬间,技术、美和情感结合在一起。这件作品也曾放置在香港的公共场所。2014 年时,我们计划把它带到上海来。
我觉得当今艺术家应该以项目为导向,而不是闭门冥想。
这件作品反映的是我们对新材料的探索,这种材料对人的行为有反应。最终的效果是它像自然界里的莲花。我一吹,它就自然打开了,然后慢慢收合。
现在要介绍的这个项目,其中一个特殊之处在于,没有客户、没有预算,这样我们可以放手去做。一年之后,该项目获得成功并进入市场。它用一种非常智能的材料制成,透明、有点像电子纸。我们用它做衣服,使其成为身体的一部分。它与用户的心脏相连,感知心跳。若心跳变化,衣服便呈现不同的颜色。同时,这种材料还能够感知人声。对我个人来说,我很想推出一款男装,这样的话,如果你在说谎,衣服可能会替你暴露出来。我总在追求如何跳出电脑屏幕思考,来看看新设计对我们的身体和环境产生何种改变。

(荷兰)罗斯戈德工作室、丹·罗斯戈德《 莲花》2012 年

(荷兰)罗斯戈德工作室、丹·罗斯戈德《 亲密》2012 年

再有,就是展览地的选择,如何让作品与当地人互动。我们曾在法国里尔做过一个展览。通过“莲花”项目赋予当地教堂新的活力,把旧城的遗迹、文化遗产和现代城市的情感、情绪相结合起来。
我们讲到设计未来的时候,不能忘记可持续性和能源消耗。我们现在尝试一种新型高速公路。它有点像荧光,白天吸光,晚上发光,因此省去了路灯照明。此外,高速公路的表面可以根据温度的变化,发生颜色的变化。温度降低时,路线会呈现透明的、雪花状的蓝色图案,很有诗意。而这是一种电动车的车道。电动车在上面行驶时可自动充电,而再不必把车停到充电站充电。我觉得在未来的两到三年,这都是有可能实现的。最后我想说的是,当我们讲到艺术和科学时,要考虑到未来,不仅把重点放在新的创新和技术上,也要考虑理想和情感。不仅依靠脑,还要追随心。

千兆像素图像及其艺术表现

徐迎庆,清华大学美术学院信息艺术设计系主任、教授。国际电气电子工程师协会(IEEE)高级会员、美国计算机协会会员。曾任微软
中国研究院研究员(1999-2002)、微软亚洲研究院主管研究员(2002-2011)。研究方向:自然用户界面设计及其应用、计算机
图形学与计算机视觉、文化遗产保护的数字化方法、虚实结合的智能玩具与游戏。

我们的作品叫《意生态》,它利用千兆像素图像的技术,包含了10 亿以上像素的照片。这样大的一张照片,首先它有多层次的海量内容。同时,我们还需要对它进行有别于传统图片拼接的处理工作。
当我们把图片放大,能看到里面的很多细节。从整体到细节,从宏观到微观,会得到完全不同的认识。由此,对拍摄对象进行交互的、多角度、多层次、多分辨的观察和分析。这种技术和图片分析,有很多应用之处,比如交互的全景地图、虚拟美术馆、文化遗产的数字化保护和传播。目前,我们用它进行敦煌文化遗产的保护。此外,在卫生保健方面,学生可以用它做虚拟显微镜。当然,也可以利用在物理和航天领域,进行虚拟的太空漫游。给大家展示一个例子,对艺术作品我们是怎么样应用它的。
比如,一幅很小的小画,我们通过千兆像素的图像,对它进行拍摄。大家可以看到它的很多细节。通过对它的三维重建,可以看到画面上艺术家特定的风格,他的用笔风格,他的绘画风格,对未来对于艺术家的鉴定、艺术作品的赏析以及艺术分析都会有很大的帮助。看到每一个笔划的细节。
现阶段,这种千兆图像多存在足够大的计算机里,或者放在云端的服务器上。而目前,我们已经开发了很多商业软件,比如微软开发的HDView,可以在不同的浏览器上去看千兆图像。
再回到我们的作品《意生态》。在创作过程当中,我们考虑到生命起源于海洋,因此希望去寻找那些有特别多细微结构的生物,通过千兆像素技术,呈现用肉眼难以察觉到的细节。用千兆像素相机实拍的过程是,首先完成海星、海胆、珊瑚等物体的摆拍。然后通过电脑的计算机手段,手动将这些计算机生成的数学图形、抽象图形与具象拍摄得到的海星、海胆进行结合,并加入光影渲染。加入光影后,我们发现整个画面都像注入了生命一样鲜活。
我们已多次提到,千兆像素图像的特点是能够包含和展现非常大的信息量。所以可以在图像中隐藏更多信息。所以我们将人类对自然的认识融入其中,比如海星是怎样的一种物体。我们把这些内容进行编码,以二维码的形式实现。用户可以免费下载二维码查看器,阅读信息。
在《意生态》这个作品当中,所有的东西都源于自然,但是它又不是纯自然的东西,可以视为一种意识形态的重构。人类在认识自己的过程中,还会改造自然,使自然资源呈现出一些它原本所不具备的物质形态。进一步,我们再试图创造自然。
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创造自然的同时,亦在反思自然。未来我们与自然有怎样的关系?怎样的交互?会有怎样的更进一步的飞跃?这都是值得持续探讨的科学与人文问题。

徐迎庆、敖梦星、邓岩、陈刚、梁潇、马歆、黄郁驰 《十亿级像素数字图像》 2012 年

当技术变成魔法

皮埃尔·凯勒(Pierre Keller),作为平面和立体造型艺术家,凯勒组织举办了许多代表瑞士的活动,如华沙国际海报双年展,巴黎第九届“年轻人双年展”和第十七届圣保罗国际双年展。同时他也是发行人、教室、艺术顾问、策展人和展览组织者。1995 年,凯勒成为瑞士洛桑艺术大学的校长。

瑞士洛桑艺术大学(l'Ecole cantonale d'art de Lausanne)
成立于1821 年,最初是一所教授纯艺术的学校,后来扩展了实用艺术部分,其学院名称也曾相应更改过。目前,洛桑艺术大学的专业兼顾艺术与设计,包括视觉传达、工业设计、产品设计、电影和纯艺术等。我们大约有600 名学生,他们来自世界各地。其中,视觉传达和工业设计专业的学生人数最多。
接下来将要演讲的弗洛里安·皮泰就是我们学校的毕业生。我现在虽然已经不再担任瑞士洛桑艺术大学的主管,但是我依然参与许多组织和活动,向全球推广瑞士的设计、建筑以及文化。尽管我对交互设计不甚了解,但是我深知它的作用、价值和影响力。
(凯勒随即播放了关于洛桑艺术大学的视频,并展示了该校交互设计专业学生及毕业校友的优秀作业和设计项目。)

后生物技术时代的蚂蚁拟态

K.S. 奥森(Kuai Shen Auson)拥有旧金山基科大学数字艺术学士学位,科隆媒体艺术大学硕士学位和科隆应用科学大学游戏发展与研究的硕士学位。他的艺术作品思考了不同艺术间的协作和后人类生态学的隐喻。后人类生态学是将未来建立于物种之间的交流和技术媒体(人工产品)与昆虫媒体(生物有机体)之间的共生的一种生态学。

一开始我对蚂蚁就非常感兴趣。在我看来,它是对我们的文化、技术发展做出贡献的一种很重要的小昆虫。我通过人类现有的技术,模拟蚂蚁的关系。
拟态技术之所以重要,因为它涉及到物种之间的交流。我从中意识到,虽然蚂蚁很渺小,但有着人类不可控制的力量。它们群居,有严格的等级制度。社会建造有序,也非常结构化。通过长时间的观察,我们可以对蚂蚁进行技术模拟,做成人工智能。
这部名为《蚂蚁超级力量》的纪录片,反映了蚂蚁建立的地下社会结构。在过去的一二十年间对其进行研究,创造出一个类似的结构,帮助人们提高工作效率、节省时间。
还有一本书叫作《超级生物体》,圆圈的地方是蚂蚁聚集的地方,我们可以把它比喻成人类的交通和社会网络。这是一个自下而上的结构,是用这些线把这些节点连起来,中间的连接这种集成体是一个网格的结构。库森博士研究军蚁已经很长时间了,作为调研员,他建立了一个模型,发现不同物种之间的移动有一定的相似性,就像我们和我们邻居之间的走动一样。
我与厄瓜多尔的生物学家合作,尝试模拟一个实时的蚂蚁网络。我们收取数据,它们的行为模式有点像网络上面说的B2B 的商业模式。这是非洲的一个野生动物园里的场景,我们用了一些系数,对昆虫回巢穴的行动进行了捕捉。
所以我们从生物的角度来说,生物模拟实际上是用生物或者昆虫来对它们的捕捉者,或者对它们相关的周围的一些物种,进行有机分析。也就是说,我们可以把它们量化,以很大的动物物种族群进行研究。我们现在有这样的技术,甚至改变它们一些行为。我们可以做一个比喻,把自己比作昆虫,现在的社交媒体就好像我们用以上提及的技术来观察动物活动情况,而我们观察的是人类自己的活动情况。

(厄瓜多尔)K.S. 奥森《与蚂蚁等昆虫游戏》2012 年

关于SIGMASIX

弗洛里安· 皮泰(Florian Pittet),SIGMASIX 的成员之一。SIGMASIX 是瑞士日内瓦的一家工作室,其目的在于视觉创意领域的实验。他们主要制作音乐视频以及为大型或小型客户定制实验装置。他们把未来看作游乐场一般,不断尝试新技术的应用,并探索混合了不同类型媒体的新方法。

我的作品主要通过运用投影,通过多屏幕投影出360 度的图像,结合影像和声音,营造气氛。我们认为,视频不是没接,只有光才是媒介。所以把我们所有研究的声像都放到当时的环境里来测试。同时,我们发现声效、对声音反应性也非常重要。这就是作品《点燃我的激情》(见本期纸上展览栏目)的灵感来源。它的想法是把物体和动画联系起来。我认为,现在有很多新技术、新东西,但是它们通常却会把事情变得更加复杂。我们要保证一件事物的简单性和有效性。作品是关于火柴的数码效果的展现。它在银幕上滑一下,就产生出数码火焰,模拟的是真实划火柴的情境。创造这个项目时,最重要的是你要知道要表达的是什么?你是否是想对公众说,我把所有东西集中在技术上,还是说想要把重点放在理念上。它并不仅仅是一个算法这么简单。我们的想法是,希望用户和参与者能够思考,把我们作品和在现实中划火柴的景象联系起来。技术只是工具,一个开发我们系统的工具。系统本身要有灵活想法,而这个想法要传达给我们体验者。
我还想介绍另外两个项目。这是一个奢侈品牌的项目,它以皮质箱包著称。我们与他们合作进行展示活动。公司想展现的是,如何切割这些皮料。通过这样的方式展现产品的质量。
因为在皮质裁剪的时候,做工非常精细的,所以他们希望能够在展会上也呈现出这一点。所以我们在展出当中,设置了与真实环境同样的工作台。你可以选择形状,然后就会有切割线的投影,由此可以看到这块皮料如何剪裁,如何做成一个包的。
同样,也是在这个公司的展会上,我们完成了另一个作品。这是一个很小的包的系列。但问题是展陈空间非常大,它前面的房间非常明亮,但是这个房间的展厅却十分昏暗。所以我们的设计就必须要求能吸引参观者的眼光。我们最后作品的效果是,有一个小窗口,当参观者走过时,LED 灯就会变化,能够吸引人们的注意。
最后一个项目,依然在这个展厅里。公司想要呈现一些代表性产品,且要求展示细节。我们的设计是想让公众能够把注意力转向这些细节。所以我们的展示空间,有一些小的地方,像佛龛一样。包放置在其中,待参观者走进橱窗时,里面有灯光亮起,可以仔细去观察产品和细节。在展厅中,还需要一些必备系统,如安保和照明。由于它们无法展示产品的美感,只是功能设施,所以我们要在进行展陈设计时,考虑将它们藏起来,不要让参观者那么明显地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