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韩国华阳九曲园林的“小中华”语境

  • Update:2012-07-26
  • 金银珍,景德镇陶瓷学院设计艺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6期
内容摘要
韩国的九曲园林是以武夷九曲为范本营建的士林园林群,是典型的“师法中国”的产物。延续500 余年的朝鲜朝,尊崇儒学成为国是,对中华文明的学习和效仿成为时代潮流,由此而形成以慕华思想为主要特色的“小中华”思想。这种精神追求,通过园林结构的方式定格在各地的九曲园林之中,宋时烈创建的华阳九曲园林就是典型一例。
* 本文为2010 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朱熹九曲棹歌对韩国九曲文化影响研究”(10YJAZH038)之前期成果。

        宋时烈(1607-1689), 字英甫,号尤庵、尤斋、华阳洞主,朝鲜朝晚期文臣、学者。其营建的华阳九曲园林位于韩国忠清北道槐山郡青川面华阳里俗里山国立公园内,总长约3.7km。园名“华阳”二字,取自于中华之“华”和《易经》“一阳来复”之“阳”。“华阳”传递出在冬至的一片阴气中,中华之阳气开始萌芽,徐徐复春,顺应潮流之意。
        宋时烈因其一生主张的“义”,与赵光祖之“治”、李滉之“道”、李珥之“学”、金长生之“礼”,并称朝鲜朝性理学之“五贤”。这种“义”,集中表现在宋时烈终生奉行的慕华思想。宋时烈一生不仅经受使其悲痛欲绝的大明之殇,还亲历清军入侵朝鲜导致的丁卯胡乱(1627)和丙子胡乱(1636)。作为亲眼目睹一国之君屈膝求饶的血泪场面的臣子,“复明抗清”成为宋时烈终生不弃的奋斗目标,恢复正统儒家思想成为宋时烈至死不渝的人生理想。诚然,园主是通过华阳九曲园林,把自己的奋斗目标和人生理想定格在其中,造就了有别于其他九曲园林的独特的“小中华”语境。所言语境既包括语言因素,也包括非语言因素,由此建构语言性语境和非语言性语境,故此,有“情景语境”和“文化语境”之分。华阳九曲园林“小中华”语境的建构,主要通过故事元素的纵深渗透和主题载体的多元穿插的方法予以完成。

1. 二曲:云影潭


2. 五曲:凌云台


3. 六曲:瞻星台


4. 七曲:卧龙岩


5. 九曲:巴串


一、故事元素的纵深渗透

        从有限的实景空间拓展到无限的想象空间,可谓园林设计的重要话题。华阳九曲园林通过园林内在故事纵深发展的方法,力求突破有限的实景空间、开辟广阔的想象空间。纵观华阳九曲园林,由建筑、山石、水体、植物等实景元素构成的实景空间中,处处渗透着故事元素,做到实景空间和想象空间的有机结合,在有限中创造无限。
        故事元素在华阳九曲园林中的纵深渗透,主要是通过华阳九曲曲名的设置来实现。对华阳九曲园林之渊源和诸曲名称之来源,朝鲜朝晚期学者成海应(1760-1839)之《华阳洞记》有载:
        华阳九曲,我东之武夷也。洞壑幽邃,峰壁峻削,清溪贯之,白石相错。始则李相庆亿庄也,尤庵宋文正公借之居,仍为万东庙及文正书院。一曲曰擎天壁、二曰云影潭、三曰泣弓岩、四曰金沙潭、五曰陵云台、六曰瞻星台、七曰卧龙岩、八曰鹤巢台,而九则巴串。列峙溪南北,而巴串独据其会,皆遂庵权文纯公所名。[1]
        华阳九曲园林曲名设置方法主要分两种,其一为以形名之,以貌状之;其二为出自典故、传说和中国先贤之名句。第一种方法是园林景观名称的最为常见的设置方法,而第二种方法需要设置者深厚的儒学和文化底蕴,从华阳九曲园林曲名的设置上,我们深深地感受到园主的儒学功底和丰富的想象力。具体而言,二曲曲名“云影潭”取自朱熹“天光云影共徘徊”之诗句,位于四曲金沙潭的岩栖斋斋名取自朱熹“自身久未能,岩栖冀微效”诗句,焕章庵庵名取自《论语》“焕乎其有文章”之句;七曲曲名“卧龙岩”则借诸葛亮“卧龙”之号隐喻园主;九曲曲名“巴串”之“巴”,所指为诸葛亮所在巴蜀。三曲泣弓岩乃园主于孝宗讳辰之时椎心泣血之处,因悲痛欲绝之躯体泣不可仰、状如弯弓而名。岩石表面有若干个脚印状的浅浅平平的小窝坑,后人认其为园主泪痕所致,称之为“磨不磷”,此语出自《论语》“不曰坚乎,磨而不磷,不曰白乎,涅而不缁”。八曲鹤巢台之名,来自于一个美丽的传说。传说台上曾有一对白鹤夫妇筑巢育子,故名之。
这些故事元素以时间维度的形式,在园林各处水体、建筑、山石之中进行纵深渗透,与各处的实体景观融为一体,为园林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使固定不变、理性客观的实景观空间幻化为变化多端、感性主观的想象空间和审美空间。这里既有儒学至尊孔子的声音,也有智慧化身诸葛亮的身影,更有理学硕儒朱熹的美文。可见,春秋时期至南宋千余年的岁月,乃至朝鲜朝均在此聚集叠加,加之“鸣于九皋,声闻于野”的白鹤之纯洁飘逸,故事的链条不断延伸,故事的叙事点继续变密,最终铸就华阳九曲园林的“小中华”语境。
        宋时烈的华阳九曲园林总长度只有3.7km,其实景空间比总长度为16km的李滉的陶山九曲园林和总长度为22km 的郑逑的武屹九曲园林小很多,解决这种实景空间狭小性的理想办法之一就是为有限的实景空间布置多个叙事点,以一系列的叙事链条,将时间维度缓缓展开。由于这些密布的叙事点的加入,水体、建筑、山石等实景空间陆续成为这些叙事点所依存的物质基础,各处园景变得厚重、深远、通透、流动,更加富有灵气,共同彰显华阳九曲园林的层次美感,故事元素与实景空间的相互交融,共同构筑虚实相间的景观空间,丰富和拓展华阳九曲园林的整体空间。


二、主题载体的多元穿插

        除了上述故事元素纵深渗透的方法以外,华阳九曲园林构建“小中华”语境的另一种方法则是以丰富的载体多元凸显园林主题。贯穿其各景观的主题是“小中华”,而装载这一主题的物理载体则有园林中的建筑、石刻、藏品等,它们以其独有的物质形体和文化内蕴承载和传递着园林主题,造就“小中华”语境。
        华阳九曲园林的建筑主要有枕流亭、万东庙、华阳书院、岩栖斋等。枕流亭位于一曲擎天壁之前,乃朝鲜中期学者金声振(1558-1634)所建,用以讲学授徒。楼阁中三间、侧两间,为白墙青瓦八字型屋顶,现为庆尚北道文化财第266 号。作为典型的韩国古建筑,其空间排列严格按照中国古建筑所遵循的中轴对称的布局原则逐次递进,体现出建筑对中国传统礼乐思想的遵从。其中三间楼阁为主建筑,供讲堂和祠堂所用,侧两间为副建筑,供师生居住,可谓主次分明。万东庙和华阳书院位于二曲云影潭之南。万东庙为纪念明神宗派军援助朝鲜壬辰卫国战争、抗击倭寇的功绩而建,藏有明毅宗御笔“非礼不动”。而庙名取自宣祖“万折必东”之匾,寄寓园主对明朝皇帝深深的感恩图报之情。万东庙承担起祭祀明神宗、毅宗之重任,从而彰显宋时烈强烈的正统意识。华阳书院位于万东庙之傍。中国传统书院建筑大体可分为祠堂、讲堂、藏书楼、斋舍和园景五大部分,华阳书院的整体结构也是如此。祠堂“院凡五楹”,匾以“肃庙”,为乙亥年(1695)御赐御笔匾额。华阳书院始建于九曲之外的万景台,上述万东庙竣工之后,于庚寅年(1710)移建于二曲,供奉园主77 岁时的画像。讲堂和草堂均在同一处,主要供园主平日讲学、居住和藏书所用。目前藏有园主的书籍、拐杖、几案、璇玑、玉衡等遗物。园景均分布于庭院中,主要由园主亲手所栽梨、杏、芍药等多种草木和庭院地面铺就的高矮不匀的石板构成,现如今,这些草木争奇斗艳、石板青苔依稀可见。岩栖斋位于四曲金沙潭北岸,其形制效仿朱熹云谷晦庵草堂,中三间、侧两间,为白墙青瓦八字型屋顶的木构瓦房,斋匾为弟子权尚夏所书。
        华阳九曲园林的大部分石刻均在六曲瞻星台,成海应的《华阳洞记》云:崇祯皇帝御笔“非礼不动”四大字,刻于瞻星台之壁……后又刻神宗皇帝“玉藻冰壶”四大字于其左。“万折必东”,宣祖大王御书也,亦附之刻焉。“大明天地崇祯日月”,文正笔也,刻于其趾。“苍梧云断武夷山空”,刻于岩栖斋之侧,亦文正笔也。[2]
        上述石刻位于六曲瞻星台对岸,离五曲陵云台只有20 米远,其中最醒目者有二,一为崇祯御笔“非礼不动”,二为园主亲笔“大明天地崇祯日月”。从“非礼不动”左壁上镌刻的“陪臣闵鼎重奉至,与宋时烈等谨拜手,稽首摸勒时四十七年甲寅四月日也”30 个小字可知,此乃崇祯四十七年四月,即1674年所刻。一向视清朝为犬羊夷狄的朝鲜朝,对内一直沿用崇祯年号,以至竟有上述“崇祯四十七年”之纪年。“大明天地崇祯日月”位于“非礼不动”之右下角,为园主身后所刻,具体时间不详。二者一上一下错落有致,可谓主辅关系清晰明确。与大部分完全裸露的摩崖石刻不同,该石刻群上方有一块类似于屋檐的不规整的长方形石板,说明在镌刻之前预先凿出,以供挡风遮雨,以便更好地保护石刻。石刻也称“铭刻”,以此来强调其所具有的纪念意义与记忆意义。这些石刻群聚集在此,以其粗犷浑厚之气势和见微知著的方式诠释着园林的主题,可谓标志性“小中华”语境所在。
        诸如祭祀明皇的万东庙和效仿中国古代书院形制和功能的华阳书院等建筑,明思宗、神宗御笔和园主亲笔石刻,明神宗、毅宗所赐御书御字,诸葛亮、王维、朱熹等先贤的名言名句,这些载体不分时序,均以物理载体的形式承载和传递着“小中华”这一主题。适当穿插在园林各处的这些物理载体,以其自身明确的符号意义和更为直观的造园要素,与园林中的地形、水体、植物和道路等元素构成一系列的多元空间组合,使园林空间凝结成具有丰富内蕴的符号语言。
         由于这些物理载体的穿插,使原本各自分散而独立的空间能够在一个主题上凝聚成为一个整体,从整体环境中获取意义;而在整体空间中,局部空间又各自通过对主题的彰显,明确其自身的符号意蕴,使原本复杂而抽象的主题变成具体而直观。在这个意义上,这些载体已经远远超出其功能意味,与各处的实体景观共同构筑多元一体的“小中华”之语境,创造出广阔无垠的情感世界和人文环境。


结语

        被成海应称为“我东之武夷”的华阳九曲园林,未曾在形式上刻意效仿武夷九曲,其山势地貌与武夷九曲存在极大的差异,甚至其江河只是“涓涓细流”而无法驾船,更无从谈起唱响“棹歌”。因此园主仅凭对朱熹《九曲棹歌》的理解和自身的想象,营建和设计华阳九曲园林。还有一点就是对九曲之“九”所蕴含的“崇九”思想的推崇。“九”乃阳数之极数,儒家文化圈中,“九”常有“多”、“大”、“极”之意,均以“九”为阳数之终,乃至以“九”为尚。在结构搭建和空间布局上,与迂曲委婉的地形地貌为主要特征的武夷九曲相同,华阳九曲园林根据其开阖变化的空间为依据,划分出山景、水景、居住等不同的功能区域,设计和穿插出道路、山谷、溪涧等,将不同的景区和景点联络贯通为一个结构统一、空间多变的完整作品,其各处建筑也严格遵循中国传统建筑一贯奉行的原则,在选址、朝向、功能等诸多方面,处处彰显“师法中国”之理念,加之丰富的石刻和藏品,处处营造“小中华”之语境。

注释:
[1]( 朝) 成海应:《华阳洞记》,韩国文集丛刊,景仁文化社,首尔,1986-2009,第511 页。
[2] 同[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