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公共艺术之“公共性”流变源考

  • Update:2013-03-11
  • 何小青 上海大学数码艺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2期
内容摘要
公共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它使公共空间的艺术与社会公众产生相互影响,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本文从政治学视角探寻“公共性”缘起的思想演变的过程和基本特点,通过对公共艺术模式的发端之争阐释了公共艺术起源多元化和公共性多样化。

 公共艺术属于当代艺术范畴,它使公共空间的艺术与社会公众产生相互影响,是体现公共空间民主、开放、交流、共享的一种精神和态度。与古典艺术和现代主义艺术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在于其公共性。“公共性”是公共艺术审美观念的核心,是公共艺术理论的灵魂。

1. 意大利罗马万神殿广场


2. 法国巴黎艺术桥


3. 美国纽约华尔街

一、“公共”与“公共性”内涵的概念解析
汉语体系的“公共”一词含有“公有”性,强调多数人共同或公用之意。从西方古代历史文化去考察,“公共”一词派生于希腊词pubes(public),相当于maturity(成熟、完备),是具备公共精神和公共意识的公民成熟可以参加公共事务的标志。[1] 到十七世纪初,公共(publicus) 的意义缩小到staatlich的内涵,即指与“国家相关的事情”,publicus 更为广泛的含义消失了。到18世纪的时候,把“公共的”削减为“与国家相关的”过程在德国法学家那里达到了高潮。[2]
在西方学界,以汉娜·阿伦特、尤尔根·哈贝马斯以及理查德·桑内特为代表的学派对公共生活的研究构成了一个精神的等边三角形,而这三条边则代表了对公共性的不同理解。[3] 汉娜·阿伦特指出,“公共性”最一般的含义是公开性,它首先意味着,在公共领域中展现的任何东西都可为人所见、所闻,具有可能最广泛的公共性。对于我们来说,展现——可为我们,亦即可为他人所见所闻之物——构成了存在。[4] 阿伦特打比方指出,“公共”作为公共生活领域中的一种本质,“公共”就“像一张桌子放在那些坐在它周围的人群之中一样”。[5]
尤尔根·哈贝马斯认为,“公共性”是自由主义经济模式下,“公共领域”的一种国家制度组织原则或源自于公众的批判原则。[6]“公共”是市民社会物质生活的产物,是在公民参与国家政治和国家管理的架构中的一种规范,用以约束政治群体言行和确立公民义务;是人们在超越私人利益的社会交往中进行舆论批判和自我理性反思的标准,是一种交流的共识平台与平等依据。[7]
理查德·桑内特在“公共”与“私人”这两个概念发展变化的历史框架当中考察“公共性”,“公共性”是社会交往行为和人们“公共”观念认识中所体现出的某种具体内涵。

二、艺术“公共性”缘起探寻及特征把握
柏拉图认为,城邦的产生归根到底是由于人的非自足性,“我们建立这个国家的目标并不是为了某一个阶级的单独突出的幸福,而是为了全体公民的最大幸福”。[8]
亚里士多德在《政治学》的开篇即指出,“所有城邦都是某种共同体,所有共同体都是为着某种善而建立的,由于所有的共同体旨在追求某种善,因而所有共同体中最崇高、最有权威,并且包含了一切其他共同体的共同体,所追求的一定是至善。这种共同体就是所谓的城邦或政治共同体”。[9] 让- 皮埃尔·韦尔南总结道,城邦的本质特征就在于“社会生活中最重要的活动都被赋予了完全的公开性”。这种公开性的含义在于:“一是指涉及共同利益的、与私人事务相对的,二是指在公众面前进行的、与秘教仪式相对的公开活动。”[10] 城邦的独特性在于使古希腊的城邦真正变成公共生活领域,全体成员共同参与的领域。

三、艺术“公共性” 模式的发端之争
关于公共艺术“公共性”模式的发端,不同的学者持有不同的看法。对公共艺术起源的不同认识包含了研究者认同哪种公共艺术的公共性模式为正宗的问题。[11] 表明了研究者在研究中所选取的参照对象与对公共艺术“公共性”模式理解的差异性。
1.源于史前洞穴岩画和原始部族——“史前说”
“史前说”派学者认为,公共艺术最早可以追溯到史前洞穴岩画和原始部族成员所共有的艺术形式,这些艺术形式涵盖了所有作品。史前绘制在岩壁上的绘画反映了团体的信仰、需求及知识;新石器文明那些巨大的纪念物和仪式中被用到的艺术道具最初的制作目的是为了能够在公共场合中使用,让参加仪式的其他族群成员看到。[12] 那些产生于观念形态或社会结构比较同质的原始社会中的艺术相对于当代的公共艺术而言具有更高的公共性。持该种观点的人主要有美国美学家埃伦·迪萨纳亚克。
埃伦·迪萨纳亚克认为从石器时代直到现在,传统社会中的艺术很少为满足个人享受或私人性审美而制作。史前绘制反映了团体的信仰、需求及知识;新石器文明的建筑物可以被当时的每个人目睹,仪式中被用到的艺术道具在仪式的公共场合可以被人亲眼看见。
2.源于古希腊罗马时代——“广场说”
“广场说”派学者认为,公共艺术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古希腊罗马时代公共广场上设置公共雕像和艺术品的传统。约翰·约阿辛·温克尔曼指出,“希腊人从很早便开始运用艺术来描绘人的形象以志纪念,这一途径对任何一个希腊人都是敞的”[13],古希腊设置在城市广场上的雕塑在某种程度上具有公共艺术的开放性与公共性特征,正是在这种开明大度的民主制度基础上和相对开放自由的公共空间中出现了古希腊的公共艺术。为此,孙振华在其著作《公共艺术时代》中将古希腊时期的艺术定义为“前公共艺术”。
3.起源于纪念碑文化——“欧洲说”
德国杜宾根大学艺术史系教授塞拉裘茨·麦考尔斯基(Sergiusz Michalsxi)研究表明,公共艺术的雏形诞生于16世纪的欧洲,单纯的纪念碑开始与公共装饰雕塑相结合。意大利西西里岛墨西拿镇1572 年建立欧洲首座完全为公共空间设计的公共纪念雕像,目的是向在勒班陀(Lepanto) 战役中击败土耳其人的奥地利人唐·胡安(Don Juan) 表示敬意。欧洲首座公共纪念雕像完全是为公共空间设计的,这座雕像不仅意味着纪念性雕像从中世纪的城堡和宫廷中走入了普通的市民空间当中,而且在这个过程中,新生的雕像摆脱了以往只是用来向君主和贵族等个人表示尊敬和顺服的功能局限,日益转向了用以纪念更具公共性意义的历史伟人与爱国事件。
19 世纪末公共纪念雕塑演变为资产阶级政治文化的承载体,用以表达各自政治理念、政治诉求,从而产生出了一种独特的“纪念碑文化”,使得公共艺术的价值层次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这些公共纪念碑雕像其功能与价值发生了质的转变,从而对欧洲各国公共雕像的建造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起源于20 世纪——“美国说”
现代城市公共艺术的缘起,主要始于20 世纪30 年代初的美国。当时处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美国在富兰克林·D·罗斯福总统实行的新政的支持下,为了促进本国文化艺术的福利建设及援助艺术家的职业生活而发起了一项委托画家作画的巨大的公共赞助方案,也即发起了一场艺术为城市社区和市民大众服务的普遍运动。[14] 还有一些学者从公共艺术基本概念的形成和公共艺术较大规模的实施这一角度上来讲,公共艺术的起源应该以20 世纪60 年代美国国家艺术基金会(National Endowment for the Art,简称NEA) 实行“公共艺术场所计划”(Art in Public Places Program)与“百分比法令”的颁布为标志。[15]

四、简要评价
这四种不同类型的公共艺术模式表明了研究者在研究中所选取的参照对象与对公共艺术“公共性”模式理解的差异性。“史前说”观点中所涉及的公共性模式是相对部分具有私人性质的艺术而言,指的是一种基于共同观念信仰背景的同族群成员在公共仪典场合的文化共享公共性。“广场说”观点认同哈贝马斯的古典型“公共领域”中的自由公民权利式公共性。“欧洲说”的公共性观点则建立在资产阶级公共领域的社会舆论批判和民族共同体凝聚力的向度之上。“美国说”观点体现了美国新政时期政府关注公共福利建设、立法保障与公众参与,并将其与公共艺术的发展融会起来。这些不同的公共性模式之争从客观上说明了公共艺术起源多元化和公共性多样化。目前学界倾向以美国“百分比法令”的颁布作为公共艺术形成的标志。

注释:
[1]See Mathews. (1994)The Public in Theory and Practice Public, Adm in is tration Review, p.21.
[2](美)约翰·克里斯蒂安·劳尔森:“颠覆性的康德:‘公共的’和‘公共性’的词汇”;(美)詹姆斯·施密特编:《启蒙运动与现代性》,徐向东、卢华萍译,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第260 页。
[3](美)理查德·桑内特:《公共人的衰落》,李继宏译,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第1 页,中文版序。
[4](美)汉娜·阿伦特:《人的条件》,竺乾威等译, 上海人民出版社,1999,第38 页。
[5] 同[4],第40 页。
[6]( 德) 尤尔根· 哈贝马斯:《公共领域的结构转型》,曹卫东等译,学林出版社,上海,1999,第231-241 页。
[7]Jeff Weintraub,“ The Theory and Politics or the Public ? Private Distinction”[G]//Jeff Weintraub and Kishan Kumar. Public and Private in Thought and Practice: Perspectives on a Grand Dichotomy.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Press, 1997, p.2.
[8](古希腊)柏拉图:《理想国》,郭斌和、张竹明译,商务印书馆,北京,2002,第42 页。
[9]( 古希腊) 亚里士多德:《政治学》, 颜一、秦典华译,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北京,2003,第125 页。
[10](法)让- 皮埃尔·韦尔南:《希腊思想的起源》,秦海鹰译,三联书店,北京,1996,第39 页。
[11] 郭公民:《艺术公共性的建构:上海城市公共艺术史论》,复旦大学,上海,2009,第11-16 页。
[12]Ellen Dissanayake. W h y P u b l i c A r t i s Necessary[M]//Penny B a l k i n B a c h . N e w L a n d M a r k s : P u b l i c Art, Community, and the Meaning of Place. Washington, DC: Grayson Publishing, 2001, p.28-29.
[13](德)温克尔曼:《希腊人的艺术》,邵大箴译,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桂林,2001,第109 页。
[14] 翁剑青:《城市公共艺术:一种与公众社会互动的艺术及其文化的阐释》,东南大学出版社,南京,2004,第15 页。
[15] 董雅、唯建环:“公共艺术生存和发展的当代背景”,《雕塑》,200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