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美学的经济2——美国社会变迁的32 个微型观察》

  • Update:2013-05-02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4期
内容摘要
作者:(美)弗吉尼亚·波斯特莱尔
译者:马林梅
出版社:中信出版社
出版时间:2013 年1 月

一个贫穷的农民,为什么在已经有了两件蓝色长袍的情况下,还要再买一件绿色的?一个沿街乞讨的寡妇,为什么要把指甲涂成红色的?“人类不会在填饱肚子、安居乐业之后才去关注美学,他们不会在基本需求得到满足之后才去追求审美需求。……美学并不是一种奢侈,而是人类的普遍愿望。”尽管身为女性的本书作者在写作中带有很强的感性因素,但不可否认,这段话说出了一个事实:人类生来就是视觉的、触觉的感官生物。
尽管同样是对社会的微型观察,但与貌似同一系列的《美学的经济——台湾社会变迁的60 个微型观察》不同,本书并没有从发展经济的角度探讨美学的意义以及创意的价值。就如同本书的英文原名(The Substance of Style)所表达的,作者试图通过书中的32 个案例观察我们生活中的多样性风格,重新审视审美价值的本质并探讨风格与个人及社会生活的关系,从而把美学放到了更广阔的文化领域。
感知判断是主观的,而主观性必然带来多样性,这也正是本书立论的基本前提。21 世纪的时代精神已经摒弃了古典时代非此即彼的二分法选择,多元主义正在日益流行,风格的判断已经回归到了个人的手中。正如作者在后记中所说:“要做到时髦,需要像对待食物一样对待设计。”的确,无论美食家如何评判菜肴的好坏优劣,最终评判食物的都是食客自己,感知性的“我喜欢它”要比认知性的“这是好的”更重要。(舟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