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设计思维推动电影艺术发展

  • Update:2015-08-26
  • 尼跃红
  • 来源: 2015年第5期
内容摘要
电影艺术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多领域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是现代工业、科技和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就。其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形成和应用都包含着设计实践活动,设计思维作为创造行为最典型的智慧活动,在电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包括电影技术的形成过程、电影产品的形成过程、电影后产品的开发过程和电影消费环境的变革。关键词:电影艺术、设计思维、电影美术设计、电影概念设计内容提要:电影艺术的诞生、成长和发展,始终贯穿着多领域的科技发明与创造,是现代工业、科技和文化相结合的伟大成就。其中,每一项新技术的形成和应用都包含着设计实践活动,设计思维作为创造行为最典型的智慧活动,在电影艺术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得到充分体现,其中包括电影技术的形成过程、电影产品的形成过程、电影后产品的开发过程和电影消费环境的变革。

          一、概念的变迁

电影中的设计活动一般情况下被统称为“电影美术设计”。近年来,随着国际间文化交往的深度融合,特别是国外大片越来越多地涌入中国电影市场,一些先锋的创作理念在悄然改变着人们对电影创作的认知。“电影概念设计”的兴起正在深刻地改变着“电影美术设计”的传统角色。电影中的设计活动已经不再是一种辅助性的劳动,它正逐步深入电影的灵魂。电影领域这种概念上的变迁,与设计领域有关造物活动概念的变迁有着同样经历。我们对设计活动的表述由最初的“实用美术”、“装饰艺术”、“工艺美术”到“设计艺术”,一直在寻找更准确、恰当的,符合其行为特征的概念,剔除那些非本质的属性。这种概念上的更迭不仅反映了社会的发展与进步,也反映了人们在认识上不断系统化、精确化的进程。
电影创作中的设计活动用“电影美术设计”进行描述是比较恰当、贴切的,而我们要把其中的“美术”两个字用在其他领域的设计上,就会显得有些可笑,例如:“建筑美术设计”、“视觉传达美术设计”、“工业美术设计”,等等。这是因为电影创作中的一切设计活动从本质上说是为了使电影拍得好看,而不是为了生产某种具有实用价值的产品,换句话说,不是为了批量生产工业产品。电影美术设计的目标与出发点就是为了获得电影整体上的美学意义与价值,无论是令人震撼的视听效果、现实中无法呈现的宏大场景,还是幻境中的奇观,都是为了让电影获得其他艺术形式无法比拟的审美体验。因此,电影创作过程中的设计工作都是围绕这个目标展开的,这体现了电影美术设计行为与目标的一致性。而在真正的产品设计活动中,美学价值仅仅是其工作目标中的一个方面,用“美术”的概念不能准确、全面地表达其行为属性。当然,在电影创作过程中,由电影美术设计师创造出来的成果(场景、服装、道具、模型等)有可能发展成为电影后期产品,这一阶段的设计工作目标和出发点发生了转变,成为实体性的设计活动,而不再是一种“美术”活动。
电影美术设计从创造性思维的性质上来讲,依然属于一种设计思维。设计思维作为一种思维方式,被普遍认为是一种具有综合处理能力,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激发洞察力并解决问题的方法[1]。设计思维既是一种积极改变世界的信念体系(既包含对自然规律的认识,也包含对社会文明和伦理的认识),也是一套关于如何进行创新的方法论体系。设计思维在电影创作中具有广泛的实践领域,例如电影中的人物角色。电影剧本中的文字描述是很有限的,需要对人物的性格、形象特征、角色定位、服装、道具进行预先设计,提供一个具体的视觉化的方案来指导演员的创作。再如电影中的场景,需要根据故事发生的年代,具体的时间、地点、自然环境提供设计方案,再现真实的拍摄环境。而电影中的各种自然现象——地震、山洪、风暴、雷电等等,也都是美术设计和特效工程师预先设计出来的,那些巧妙的构思和精致的细节足以达到乱真的程度。
设计思维在电影创作中的最高境界是“美的呈现”,电影人通过缜密的设计思维,运用各种先进的技术设备和手段,把现实中不可复现的情境、事件,甚至是虚拟现实,完美逼真地呈现在人们面前。在这里,故事的美、画面的美、音效的美凝结成为一个整体——电影的美。毋庸置疑,电影创作过程始终伴随着设计活动,设计思维在激发创作者的想象力、有效地组织运用各种创作要素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二、设计思维照亮了电影艺术的发展道路
世界上没有哪一种艺术形式像电影艺术那样汇聚了那么多科技的最新成果,闪耀着人类创新精神和想象力的光芒。从它诞生的时候起,电影就把人类对现实世界的好奇心、发明创造的冲动、揭示自然规律的欲望、表达社会生活的热情与自身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回顾电影发展史,每一项发明成果和技术革新都是人类设计思维和实践上的一次飞跃,每一次飞跃都推动了电影艺术的发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电影是一门综合的现代科技艺术形式,它以现代科技成果为工具材料,运用视觉形象和镜头组接的手段,在银幕的空间和时间里创造连续的、视听结合的逼真形象。电影产生和发展的历史,是一个充满着发明创造和设计实践活动的历史。电影在技术上的每一次创新,都是众多科学家探索未知世界和自然规律的结果。从连续摄影技术和设备的发明,到动态影像实验和放映设备的产生,中间经历了大量的科学实验,发明了大量新技术和装备。每一项新技术的诞生都伴随着产品设计,甚至科学实验本身就是运用设计思维的结果。
1872 年,摄影师出身的爱德华·穆布里奇开始了世界摄影历史上第一次连续动态摄影的实验研究,他设计了用24 架照相机排列,依此拍摄马匹奔跑的运动影像的方法。6 年后,他获得了拍摄活动物体的方法及发明专利。1882 年,法国人马莱利设计出软片式连续摄影机,用单台摄影机取代了一组相机的拍摄方法,使摄影技术和装备产生了巨大的变革。同时代欧洲的许多科学家、发明家研制设计出不同的摄影机以及呈现运动视觉的装置和玩具,例如:诡盘、走马盘、光学影戏机等等。其中,爱迪生是唯一在运动摄影和放映术两个领域都取得发明专利的科学家。他发明了在胶片两边打齿孔的方法,成功解决了胶片机械传动的问题,使活动摄影技术和装备趋于完善。1894 年,爱迪生的“电影视镜”研制成功,这是一种只能观看,不能投射画面的连续放映设备。1895年9 月,阿马特和斯克拉达诺夫斯基发明并设计出不同的放映设备。同年底,卢米埃尔兄弟发明的活动电影机问世,并首次以售票方式放映了他们拍摄的电影。人们公认这是世界电影史真正意义上的开端。这个过程中,还有大量人们对视觉、光学、机械传动方面的科学实验和探索[2]
在电影发展史上,除了在技术和装备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发明创造和设计成果之外,在电影创作过程中也始终伴随着各种设计活动。一部电影在拍摄前期,必须将文学剧本转换成为具象的视觉方案,在专业上称为“电影概念设计”,以这种方式将故事中的场景、角色、人物的活动、镜头运用的方式、声音与画面结合的方式表现出来,以此来指导、调动各方面的创作资源。电影概念设计是电影由传统的拍摄方式发展到数字时代的一种新的趋势,这一趋势突出强调了设计在电影创作中的地位与作用,使其超越了“电影美术”的概念,成为电影创意的重要组成部分和塑造电影灵魂的一项基础性工作。一个完整深入的概念设计,聚集了电影拍摄前期所有重要的信息,体现了导演的创作主张和艺术风格,是为电影创作而制定的“施工蓝图”。这个过程与建筑的设计和施工相似,电影概念设计承担的角色就像一位建筑师,两者的区别只在于使用的材料、工具和最终呈现的结果不同。建筑师的最终产品是实体性的空间形态,人们也把它称为“凝固的音乐”,而电影的最终产品则是非实体性的、流动的声音与影像。
在电影创作过程中,概念设计仅仅是一个初步的思想方案,必须由美术设计师将方案具体化,根据导演的意图和概念设计方案,对场景、人物造型、服装、道具等进行加工制作。这种设计不是为了创造新的功能,而是为了还原故事中人们经历的一切真实存在的事物,让故事在银幕上得以呈现。许多在电影创作过程中设计出的“产品”被投资人或制片方开发成电影衍生品,成为广大影迷竞相收藏的纪念物。作为品牌推广和营销策略,电影衍生品的设计和生产在文化产业发达的国家已经形成了一个规模庞大的产业,为拓展电影产业链、增加电影的收益做出了巨大贡献。根据统计数据,美国电影产业全部收益的30% 来源于电影票房,70% 来源于其他相关产业和电影衍生产业。而我国的电影产业收入90% 来源于电影票房,这说明我国电影产业依然局限于电影产品本身,电影周边产品、电影衍生品的设计开发还有着巨大的发展空间。
电影诞生和发展的历史,在某种意义上说,就是工业革命催生的发明创造和设计实践活动的历史,没有哪一项发明创造不是运用设计思维的结果。从这个意义上说,设计思维就是创造性思维,它将观察、想象、分析、判断连接为一个整体,而电影则是发明创造和设计成果的荟萃,电影作品是设计出来的伟大艺术。
 
三、设计思维拓展电影艺术的疆界
设计活动不仅贯穿于电影工业的技术方面,也贯穿于电影产品的生产和消费方式方面。设计意识、设计思维贯穿着电影创作的全部过程。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我们步入了一个大众文化消费的时代,它促进了文化产业的迅速扩张。创意设计深入到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电影的消费方式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传统的单一室内影院已经让位给集约化、规模化的经营方式。平面帷幕、环幕、水幕、巨幕、球幕等新的放映媒介正在改变着人们对电影的体验;二维影像、三维影像、多维度感受环境的出现,使电影由平面影像变为空间中的虚拟现实;围绕电影品牌衍生出的主题公园、体验场景、歌舞演艺……这些由好莱坞打造的电影产业模式正在逐步走入我们的生活。
这些因电影而产生的变化,都源于新技术的出现,其中推动电影技术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不是新技术本身,而是发现新技术在电影领域应用价值的创意和思想。任何一项新技术都不会自动形成生产力,必须首先提出应用新技术的设想和路径,这正是设计思维发挥作用的关键领域。设计思维不能被理解为设计师的专有概念,它在本质上是一种方法论体系,是以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案为导向的思维形式,它不是从某个问题入手,而是从目标或将要取得的成果着手,探索问题中的各种变量,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因此,凡是为了寻求改进而提供实用和富有创新性的解决方案的活动,都属于设计思维活动,它能够理解问题产生的背景,催生洞察力,理性地分析与概括各种变量,并找出最适合的解决方案。越是在复杂的、综合性的技术领域,设计思维的运用就越普遍。在电影领域,这一点表现得尤为突出。例如:球幕影院的出现,就必须在立体放映系统(包括光学和声学设备、影院空间环境)、动感座椅系统、计算机控制系统三大领域同时达到各项技术集成创新,才能构成一个全新、完整的放映环境,使人感受到逼真的、多维度的电影产品。
信息技术的发展,正在深刻地改变着我们的生活和思维方式,许多以往依靠人力和机械设备无法完成的工作,通过运用数字技术变为现实。好莱坞的许多科幻大片,例如:《星球大战》、《变形金刚》、《阿凡达》、《星际穿越》等等,其中的许多奇幻场景、运载工具、武器和战争场面都是依据设计师的创意和想象,借助计算机图形处理系统完成的。
电影主题公园是好莱坞开创的电影产业模式,也是其电影衍生产业的重要领域,它以电影内容的传播、延伸为主导,集旅游观光、文化娱乐、电影体验为一身,形成了规模庞大的电影产业链,成为其在全球推行美国文化价值的重要阵地。电影主题公园的设计建造,包括主题内容的生产、景观环境、体验场景、道具设备、各类电影衍生产品、游乐设施,以及经营管理模式等等,都是设计实践活动形成的成果。在这个内容庞杂、规模宏大的运作体系中,强有力的策划和创意设计是支撑其不断发展的关键因素。随着中国电影票房这十几年来的高速增长,已经培育出世界规模最大的电影市场,这个市场正在吸引着美国好莱坞诸多大公司将巨额资金投向中国。据不完全统计,美国环球影业公司(Universal Studios)、华特迪士尼公司(The Walt Disney Company)、梦工厂(DreamWorks Animation SKG, Inc)分别在上海浦东和北京通州合作建设电影主题公园,前两个项目总投资分别超过200 亿元人民币[3]。不仅如此,国内一些省市也将投资目光指向旅游文化产业,一些地方政府与地产商、影视企业合作开发建设各类影视主题公园。如海口市政府与长影集团合作,投资436 亿元建设“环球100”电影主题公园[4],光线传媒、华谊兄弟、万达集团分别计划在国内各地建设电影主题公园等等。目前以“影视城”名义出现的、有一定规模的主题公园已达一百多家。可以预计,在未来五年,中国电影衍生产业会迎来一个高速发展的时代。这些项目的出现,一方面会极大地促进我国电影产业规模的扩展,构建完整的电影产业链;另一方面也会为创意产业提供广阔的发展空间。创意设计作为创意经济的引擎,在我国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历史进程中必将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在电影产业的发展中也必将发挥出更重要的作用。
 
注释:
[1] 参见(英)安布罗斯、(英)哈里斯编著:《国际平面设计基础教程:设计思维》,詹凯、臧迎春、贺贝译,中国青年出版社,北京,2010。
[3]“球幕电影”,百度百科,网址:http://baike.baidu.com/view/60288.htm
[4] 东方卫视:“环球影城北京落户,将PK 上海迪斯尼乐园”,《东方午间新闻》,2014.10.14,网址:www.dragontv.cn/news/dongfangwuxinwen/2014-10-14/13686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