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琉璃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应用探析——以上海透明思考餐厅为例

  • Update:2014-05-25
  • 袁剑锋 华南师范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4期
内容摘要
本文以上海透明思考餐厅的琉璃运用为具体案例,分析琉璃材质在餐饮空间设计中的界面、陈设、光影色彩、主题意境营造等方面的应用,探询具有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材料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的创新思路和方法。

餐饮环境对于注重饮食文化的中国人而言十分重要,其氛围、风格越来越被人们重视。随着全球化的东方潮流和新式古典主义的流行,中国传统文化元素融入现代设计已成为中国现代室内设计的主导设计潮流之一。但与此同时也出现了很多设计误区,比如仅停留在表面效果,追求形似、一味的元素堆砌;毫无文化底蕴,甚至对文化元素的内涵理解错误。如何提炼、再利用传统元素及材料,让其在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得到充分的、正确的体现,焕发新的活力,成为设计师们不断思索和探询的新课题。琉璃是深具中国传统文化内涵的材料,也是极具个性与高识别特征的材料。但古代琉璃材料由于其材质的稀缺及加工难度大,基本以小件陈设品、饰品为主,难以形成大件的建筑装饰构件。材料科技的发展,使现代琉璃具有了良好的加工性和表现性,可以作为界面、陈设广泛运用于现代室内空间设计中。但同时琉璃材质还有耐磨度低、脆性大、耐腐蚀性差、清洁维护困难等不利因素,因而对其应用要充分考虑材质特点,并巧妙设计。
对比国内其他餐饮空间设计中仅用少量琉璃陈设品和局部琉璃小隔断,上海透明思考餐厅将琉璃作为室内空间设计的主体装饰材料,大量运用于室内空间的界面、构件、家具和餐具上,以适当的符号语言体现了琉璃的传统文化内涵和当代社会审美观念的融合,是非常有益的一种尝试。本文将对琉璃材料在该餐厅空间设计中的运用进行剖析,希望对于中国传统文化元素及材料在现代餐厅设计中的表达运用有所启示和借鉴。

一、餐厅空间布局设计概述
餐厅位于上海市中心,占地面积三百多平方米,共分两层。其经营设计理念为:“发展中国现代餐饮概念,营造一个现代、时尚而又具中式风格的餐饮环境。”
餐厅采用了以功能实用为主的现代餐饮空间布局。入口不大且偏在一侧,一楼是一个琉璃艺廊和酒吧,分前后两个区域,即面向广场一侧的开敞区( 图1) 和里侧的软包独立区。一架黑色的老式木楼梯连接着两个楼层。二楼是中、西餐结合的琉璃主题餐厅,由半开放的吧台区及空间狭长的用餐区组成。

二、视觉焦点的形成——琉璃陈设的运用
琉璃作为陈设品是目前室内空间设计中对琉璃运用的主要手法之一,因为琉璃内在的光色给人洁净、细致的感受,更传达出一种内敛、高雅的东方气质。随着琉璃生产技术的革新和现代人审美意识的变化,琉璃陈设品的陈列方式、功能性设计也在发生着很大的变化。
1. 装饰性琉璃陈设:以装饰观赏为主的琉璃艺术品。陈列方式可为点、线、面结合的方式。对于要重点突出的琉璃陈设品,往往可以采用较为独立的陈列方式,给予相对独立的空间,以显示其重要性。其总是与光源相伴,呈现在高台、矮几、餐桌、展示架或墙面上,成为整个空间的焦点。线性陈列具有较强的方向指示性,如纵深感、上下左右方向感等,并且线性陈列对空间有很好的分割感,利用得当可以很好地赋予空间灵性。如:餐厅一层软包区中间的水景兰花池中,造型统一的琉璃兰花灯嵌在浅浅的水面上排成四列,内置幽暗灯光的琉璃兰花在池中形成四条亮丽的光带,聚焦并引导了人们的视线,自然地将视线延伸到通往二楼的楼梯。为了制造更加丰富的效果或满足某些设计的需要,可设计一面富有冲击力的陈列墙,将琉璃艺术品组织起来,形成面状的构成。面状陈列可以让人感受某种空间的气势与张力。
2. 功能性琉璃陈设:利用琉璃材质的装饰性与易加工性,琉璃可与多种材料组合,设计成具有一定实用性兼具装饰性的陈设,如家具、灯具、器皿等。餐厅厕所的洗手盆被设计琉璃荷花和荷叶(图2、3),水通过感应装置从花蕊或低垂的莲蓬中喷出。既实现了洗手盆的基本功能,又以艺术的形式再现了具有传统意境的荷花池景,其艺术与实用性皆有体现。当然,这类陈设作为使用频率极高的设施,其维修成本也较高,因而必须考虑其材质的耐久性。
3. 空间导向性陈设:现代餐饮空间作为公共空间,其对于密集人流的疏导指示清晰明确是空间利用率和人性化设计水平的标志之一。常见的导向性设计手法是采用类似或统一的视觉元素进行导向,也可运用各种韵律构图和具有方向性的形象。此手法在餐厅中也得以运用:二楼的楼梯扶手柱头上饰琉璃“万事太平镇”,暗示着空间上升的方向。而走道墙面则悬挂代表方位的四神兽纹琉璃砖,沿着琉璃砖的方向延伸过去,引导客人转过一个半开放的吧台区,进入真正的餐厅区空间。

三、二次空间划分——琉璃界面的运用
室内界面,即围合成室内空间的底面( 楼、地面)、侧面( 墙面、隔断) 和顶面( 平顶、天棚)。室内空间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关系,主要是通过界面的方式来体现的。采用什么界面分隔方式,不仅要根据空间特点及功能要求,而且要考虑艺术特点及心理要求,更要考虑材料特点,充分发掘材质语言特色。餐厅的大门、隔断、墙面、穹顶等界面都由琉璃为主材构成,通过这一独特的“琉璃性”,把空间中形式功能不一的界面有机地统一、协调起来,强化了空间的特色。
1. 利用琉璃材质流动的色彩,增强实界面的律动感,消除空间冷漠感。空间中的实体界面多以静态的物质形式存在,当空间围合构件以某种形式重复出现,便会实现实体界面的动感韵律。琉璃静中有动的特殊质感在光照的作用下,赋予整个室内空间动感韵律美,其动感也是立体和具有内涵的。如:在一楼里侧的金色软包区,以琉璃装饰屏风隔断,圆形琉璃以阵列的方式排列,凹嵌在屏风上,组合成一面隔断墙。流动的色彩加上具有动势的圆形,增强了界面的律动感、柔化了空间氛围。
2. 利用琉璃材质良好的透光性,拓展空间。
琉璃材料价格较贵,一般较少做成整体琉璃隔断,可采用镶嵌、粘结等工艺将琉璃与砖、木、石等材料结合。其他材料如人造石、天然云石、纱幔织物、镂空竹、木等也具有透光不透形的效果,经常作为隔断材料使用在餐饮空间中。但对比而言,琉璃材质的透光性更好,使空间隔而不断,其色彩和纹饰配合灯光制造出丰富的光色、光影效果,感染力得以延伸,展现出“流动”的空间感。
3. 利用琉璃晶莹的质感,引起人们的视觉注视,改变视觉中心的惯例,在空间视觉和心理感受上影响人们对空间的感知。空间中视觉中心通常位于视平线或视平线的上方,但可利用有强烈装饰效果的界面或陈设引起人们的关注,起到一定的空间注视和引导作用,使视觉中心改变或偏移,从而调节因室内空间的缺陷带给人们的不适感。例如,餐厅二楼空间为狭长条型,空间显得较为局促。为此在餐厅尽端布置了一面巨大的色彩斑斓的琉璃屏风,同时把二楼的天花设计成以敦煌飞天壁画衬底,镶满乳钉纹琉璃砖的拱形穹顶,让视觉中心投向空间前上方,以改变原有建筑空间的狭促感。(图4)

四、琉璃光影色彩效果的强化
琉璃最大的特色就在于其材质的透光性与丰富流动的色彩及虚实光影色彩交织的立体视觉效果。琉璃光影色彩的营造和质感的表现与室内照明系统密不可分。
1. 隐藏的光源与灯具
由于琉璃材质反光度较高,在光线的照射下更易产生眩光,同时也为了营造愉悦的氛围,光源和灯具适合采用隐蔽的方式,使用隐式投光灯、嵌入式下射灯或漫反射荧光灯等。如餐厅吧台区(图5)为营造出强烈的时尚感和亲切的气氛,将变色灯隐藏在吧台琉璃砖后、红灯笼吧凳内,再补充一排射灯在吧台上空,使台面获得足够的照度。中餐区(图6)尽端的展示柜安装了隐式射灯,间接光照明既刻画了琉璃艺术品,又避免了眩光的产生。餐桌上一般都应有局部照明来补充光线,除了顶部的射灯,在餐桌中间还安放了一长排琉璃灯具,灯光透过厚厚的琉璃和镂空木罩投射出来,形成漫反射光线,非常柔和、清晰。
2. 明暗对比的局部、重点照明方式
琉璃在没有集中的光线照射时,无法体现出质感和色彩。为更好地体现琉璃陈设品的晶莹质感,可采用局部或重点照明的方式,既可使之增加立体感或色彩鲜艳度,也能进一步刻画琉璃艺术品的细节,使其传统纹样、浮雕以及流动的色彩更加清晰地凸现出来。如餐厅的琉璃荷花、荷叶洗手盆,四周是暗化处理的环境,只在主体的荷花和荷叶上用射灯进行重点照明,使其更加醒目,也渲染了犹如国画般的意境。对于重点投射琉璃陈设品的光源常采用白炽灯、金属卤化物灯或低压卤钨灯等,灯具用筒灯、射灯、方向射灯等安装在远离墙壁的顶棚、家具上,保持与基础照明照度5:1 的比例。对琉璃界面进行重点照明时,从照明装置至被照目标的中央点需要维持30 度角,以避免物体反射炫光。
3. 不同功能区的光色渲染
照明光色渲染的气氛可以影响人的心理感受。由于餐饮空间一般分为多种功能区,每个区域的光色要求不同,可以根据区域特点设计不同的光色氛围。
餐厅的吧台作为入口的标志,为了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力,采用了红、绿、黄三种强烈的光色对比,再辅以传统的铜钱纹样和红灯笼,以渲染一种时尚但不失传统意味的氛围。而吧台前的红灯笼吧凳透射出来的红色光带也强调了吧台区的界线。一楼软包区中间的琉璃兰花灯投射出幽幽的淡蓝光,为该区域营造出一种蓝色的浪漫氛围。二楼中餐区则采用了白色荧光灯为主,暖黄色琉璃落地灯、台灯为辅的照明光色,以提供一定的照明照度和用餐舒适度。

结语
透明思考餐厅的琉璃运用带给我们深刻的启示:一个优秀的新中式餐饮空间设计作品,不能仅靠传统文化符号、元素的堆砌,而是要深刻理解这些符号或元素的内涵,通过整合的设计,把它们恰当地、准确地运用到现代餐饮空间设计中,使传统文化符号与现代空间更加完美地融合在一起。

参考文献:
[1] 琉璃工房官网:关于琉璃工房,2013.7.15。
[2] 王进:《琉璃:女娲遗珍》,重庆出版社,2008。
[3] 邱林:“时尚审美语境下的当代琉璃装饰艺术”,苏州大学硕士学位论文, 2008。
[4] 李恭慰:《建筑照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北京,20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