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茅竹湖水竹凉席装饰特征与制篾工艺探析

  • Update:2014-10-08
  • 刘英武 刘 浪
  • 来源: 《装饰》杂志第7期
内容摘要
湖南益阳茅竹湖水竹凉席席面图案朴实紧密,篾皮加工从选料、车节、揭篾、蒸煮、刮篾到编织、锁边,要经过十三道工序,而且全是手工操作。现在的制作方法较以前有所改良,传统工序包括一些传统叫法渐趋模糊,本文呈现的是其装饰特征与制篾工艺。

关键词 :水竹凉席、编织图案、篾皮
*本文为2012年湖南省哲学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编号:12ZDB076)、2011 年湖南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编号:11C0456)的阶段性成果。
 
水竹剖篾、启竹黄留竹青后编织成的凉席,民间俗称“水竹篾簟子”,又称“贡席”。早在元顺帝至正年间,益阳的老百姓就以水竹为原料,破篾织席,迄今已有 600 多年的历史,曾有“竹席、竹器压断街”的盛况。益阳地区的水竹凉席又以茅竹湖的最负盛名,织席只选用头青层篾,篾皮沁色如玉,席面轻薄如帛,把整床席子横折竖叠,席不变形,篾不损断。更为奇特的是,三伏盛夏,人睡在席上,收汗快,有种清风徐来之感。几个夏天过后,席色由黄绿转为红褐色,更为凉沁。作为一种热季卧具,以前无论是大户人家还是平民百姓都广泛使用。得益于资江支流志溪河的滋养,茅竹湖的水竹其身细长,节稀而平,纤维坚韧柔软,质地优于其他地方品种,是编织竹席的上乘材料。茅竹湖竹席对工艺要求甚高,篾皮加工工艺从选料开始,需要经过十三道工序。篾皮加工历经几个朝代一直延续手工制作,在老艺人的眼里,只有坚守传统工序方能加工出精良的篾皮,制作出明如玉、平如水、软如帛的水竹凉席。
 
一、织席图案的装饰特点
 
茅竹湖的水竹凉席分实用席和花席两种。实用席主要织成人字纹,有些穿插一些边缘纹样,席面图案朴素无华。花席只是相对于实用席而言,席面图案显得“繁复”、“花哨”,主要织成万字格、十字纹、菱形格、梅花眼、连环锁等花纹以及花鸟、虫鱼、人物、山水等各种图案,民间嫁娶还织上姓氏、年份与吉祥祝福。实用席要求篾皮表皮质密平滑 , 纤维柔软而坚韧,席面横直线正,紧扎无缝,这样能大大增加使用年限。规律性图案的花席同样具有实用价值,有些花席因考虑画面的设计效果,篾皮走向复杂影响了牵制力,艺术收藏价值高于实用价值。
 
1. 实用席编织图案
 
(1)人字纹
茅竹湖的水竹凉席以实用为先,其篾皮从加工到编织,都建立在满足使用功能需求的基础上,传统的编织图案以人字纹最具代表性,它更多的是体现出平实、朴素的视觉感受,篾皮骨骼清晰,多采用重复构成手法平铺开来。这种有极强规律的编织手法看似简单,也不失质朴、亲切,篾线走势呈斜角,少了横平竖直的单调。更主要的是篾皮在经纬上相互牵引,使席面韧性加强。人字纹编织图案方便了篾皮之间的衔接,下一根篾皮的接口可以隐藏在上一根篾皮之下,这样看起来席面很完整,好像是用无限长的篾皮编织而成 ;另外,人字纹图案便于席面的维修,当某个局部的篾皮断了,直来直去的篾皮可以根据断裂的长度及时修补上,避免整张凉席断线。如果是弧线构成形式,隐藏接头很难达到天衣无缝。人字纹的编织方式最大限度地保留了篾皮的韧性,篾皮之间的牵制使席面软如毡,茅竹湖的水竹凉席可以像毡子一样折叠、卷筒。早年,谁家娶妻嫁女常可看到娘家人挑着一卷卷席子,卷着的凉席不过一尺高,直径六七寸而已。
 
同任何一件编织艺术品一样,凉席图案都是通过篾皮在设计好的骨骼上编织而成的。之初的布局即称为起折,就是把织席的篾皮按照席子的尺寸进行安排,计算出长、短篾皮的数量。人字纹图案可以由单皮篾交替编织,也可以由两皮篾一组交替或者三条篾一组交替编织,虽编织手法一致,但因篾皮数的不同,编织的图案效果也有差异。将单根篾皮换成多根篾皮,同样的人字纹骨架编织出的图案又会呈现出不一样的视觉效果,多皮篾编织的凉席则更为费工。另外,相同皮篾的人字纹图案也会因排列方向的不同,而使席面装饰效果迥然不同。比如,将人字纹调整观察角度则出现阶梯状,如果将着色篾皮与原色篾皮穿插编织,阶梯纹饰尤为明显。当然实用席的织席篾皮一般不染色,就是利用篾表皮的色差或方向上的反光形成变化。(图 1-3)
 
 
 
 
(2)十字形与十字纹
之所以将十字形与十字纹图案分开解析,是因为“十”字图案有两种理解:一是指篾皮按照十字形编织,称为十字形,这是从局部装饰来看的 ;二是指篾皮编织出十字形图案,则称之为十字纹,这是从席面的整体装饰效果来看的。一般说来,十字形较人字形织席图案更为直接、简单,采用十字形的方式重复编织,图案具有很规律的组织结构,体现出一种劳动的节奏感和基本形式法则。采用 2.7 毫米细篾编织出的图案细致而精密,篾皮之间板密结实 ;3 毫米以上粗篾编织出的图案往往显得粗放,一些晒农作物的楠竹晒垫多是这种编织方式。这是使用功能导致的巨大差别,晒垫工艺显然不能和水竹凉席的工艺同日而语。现在茅竹湖的水竹凉席不常采用此类编织方法,但根据收集的 20 世纪 70年代用细篾编织的十字形凉席看,编织工艺精湛,沁色深红,有明显使用过的迹象,可见十字形编织方式在实用席当中曾广泛采用。相比之下,十字纹图案的凉席装饰性更强,多个单元的十字纹重复构成,加上织以不同花色的边缘纹样,图案对称工整,装饰感尤为丰富。这样的凉席游走于实用席与花席之间,席面板密程度不如人字纹和十字形的凉席。从篾皮的粗细、编织的工艺,以及图案的繁简程度看,居家使用,或作为礼品、室内装饰均可。(图 4、5)
 
 
 
 
2. 花席编织图案
 
花席编织图案分几何形和异形两种,茅竹湖之所以能编织出多种花席纹饰,是源于其质地优良的篾皮。茅竹湖水竹篾皮材质柔韧,富于弹性,纤维极强,能像藤草一样编织,编织图案规整的花席同样具有实用价值。
 
(1)几何形装饰图案
几何形装饰形式主要有万字格、梅花眼、菱形格和连环锁等,都是以一个基本形按照四方连续的骨骼排列,运用重复构成手法,极具规律性,形成特殊的装饰效果,体现出茅竹湖水竹凉席编织图案的多样化。图案通过各种经纬交织穿插组合,这些纵横交错的装饰方法,形成了茅竹湖花席的韵律美感。各种编织图案采用不同宽窄的篾皮编织,可以形成宽与窄、疏与密、点线面的构成感,体现出均衡、对比、重复、连续等形式美法则,这些工艺方式与审美特征也为益阳的其他竹编工艺提供了设计的借鉴来源。既然是花席,编织出的图案应好识别,篾皮的色差一般很微妙,为使图案层次感更明显,经线上的篾皮与纬线上的篾皮要体现出明度差异或色彩梯度,可以通过染色处理形成色差 , 也可以利用篾皮在光照下自然形成的不同反光,或者水竹材质上本身的区别形成差别。有经验的工匠可以在煮篾时通过温度、时间的控制,以及日照、浸泡等使篾皮产生色度上的阶梯。(图 6-9)
 
 
 
 
(2)异形装饰图案
异形装饰图案的水竹凉席主要是编织山水、人物、名家字画、飞禽走兽等,设计程序与织绣等纤维艺术作品相同,需充分考虑竹编的工艺特点。各种装饰图案的竹席一般是先将图案处理成归纳色画面,再组织篾皮的条数,篾皮的计算严格按照画面宽窄适时调整。民间艺人盛建德编织的《太阳》,篾皮通过纺织染料处理表现红色题材,利用篾皮的颜色和网点的疏密设计进行虚实处理,人物形象特征明显,字体的笔划高度简练,充分考虑织席的难度与可识别性。(图 10)不论何种图案,其织席效果都与篾皮有关。茅竹湖水竹凉席篾皮篾纹纤细,一面平整,一面稍呈弧形,篾皮叠加交织后席面有凹凸感,这大大增强了其透气感,席面图案也呈现出立体状态,具有一种厚度与深度,好似雕版。
 
 
 
 
3. 色泽之美
 
茅竹湖的水竹凉席只选用纯头青篾,刚编织完的席面色调呈略带竹青色的黄色。色泽虽然以竹材原色为主,但经过时间流逝、空气及肌肤接触后,竹席的色彩会由黄青色转换成深褐红色,沁色温润,这是自然的转换。在制作之初对篾皮进行特殊的着色工艺,这是有目的的设计。这样席面的色调愈加丰富多彩,着色一般选用纺织染料,或者植物染料。织席时各种颜色的篾皮相互搭配,或原色篾与着色篾组合,原色篾为底,染色篾作图,运用基本的形式美法则,形成色调各异、风格多变的席面。由于竹材本身具有光泽度,色相温和而明亮,抚摸却又有凉意,沁色之后透着一种浓厚的自然气息,暗红色仿佛是酷暑的沉积,取自自然,用于生活,最后还原于自然。绝大多数的水竹凉席选用原色篾皮的背后蕴含的生态价值,也是我们现代设计应遵循和效仿的来源之一。
 
4. 形式美与象征美
 
从茅竹湖水竹凉席人字纹、万字格、梅花眼、菱形格等各种编织图案分析,纹饰很好地切合了竹编工艺特质,其工艺体现了形式美与象征美。在编织图纹方面,编工细腻,篾皮的排列具有层次感,细致典雅,篾之间丝丝相扣,图案与席面浑然一体,有均衡规律,篾皮柔韧细长,具有形式美。编织的细致图案由宽度不足 3 毫米的篾皮构成,线逐步扩增成了面,象征人群、家庭和社会关系密切,构筑形成紧密网络。篾皮通过走向布局的差异,相互搭配来编织,象征各个族群、各个家庭互相扶持的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篾皮本无结构力,在编、织之间达到紧密串联,相互扶持,浑然一体。编织一席,一名熟练工需要费时70 个小时以上,编织的过程是循序渐进的,每条篾皮都得步步紧扣,编完的凉席是不能返工重做的,这也是一种极具耐力与成就感的艺术,从文化符号的意义层看,则可以诠释出期望人们摒弃成见,互相扶持,匡正社会乱象的隐喻。
 
5. 巧工之精
 
茅竹湖水竹凉席篾篾相织,平整方正,异常紧密,之所以为世人青睐,与其做工精巧紧密相关。历经千百年的陶冶、改进,水竹凉席篾皮加工有一套极其讲究的制作程序。首先,其选材非常苛刻,要求水竹节稀身直,色泽匀称,每根篾的表皮质密平滑,纤维柔软坚韧。编织的所有工序看似简单,但全需纯手工操作,工艺精巧,纹路清晰,讲究纹直线正,素雅洁净,通过篾皮的挑、提、飞、压的技艺,慢工细活,尽显精巧技艺之能。其篾皮的编织方法主要有两种:挑 2 压 2和挑3压3。挑2压2是指2片篾皮在上,2 片篾皮在下,这样席面十分紧密,是竹席编织中最常用、最精致的编织方法。挑 3 压 3 是指 3 片篾皮在上,3 片篾皮在下,席面较为松散,目前少有人采用此编织方法。编织时师傅要将篾皮按照送纬、压纬、送经、分经的方式进行,每道工序的工艺流程严谨规范,必须要求制料、合篾厚薄宽窄一致,毫厘不差,操作中手法要匀,成席后席面略带凸背状。据师傅讲,掌握此项技艺没有几年工夫下不来。水竹凉席席面横直线正,紧扎无缝,在正常情况下,一般可使用 30 年不蛀不霉,被人们视为神奇之物,由此可见其工艺之精湛,且越用越凉爽。在益阳人的眼中,水竹篾凉席是一个历史的见证者,承载着几代人对沁凉的回忆。
 
二、制篾工艺
 
茅竹湖的水竹凉席一般每平方寸的宽度需织十二根篾皮,精细的工艺凉席可达三十六根篾皮。篾皮的加工工序与浙江、四川、江西等地的大致相同,包括备料、车节、开竹、开刷子、揭篾、匀篾、牵(撕)篾、煮篾、刮篾、起折、织席、扭边、覆边十三道工序,有些工艺有着它的独到之处。(图 11、12)
 
 
 
 
茅竹湖艺人对水竹生长自然环境有苛刻的要求。选材时除从外观上要求色泽均匀,竹节平节间隙之外,还要考虑水竹的生长年限,以经过三到五年生长期以上的为好,这样的水竹纤维已经定型。过去老艺人在选材时还特别留意水竹的生长环境,原因是长在山坡上的质地紧密,长在湖田沼泽处的则比较疏松。另外还考虑竹节分枝桠的高度,不能有蛀痕、枯斑、白斑等。阴山竹(即生长过程中日照时间很短或者基本未见阳光)、风桩竹(由笋子到长成竹子的过程中,因各种原因折断了枝梢)亦不能投料加工。
 
选好料即进入砍竹、车节工序。车节就是将锯好的水竹料的竹节用篾刀削去。然后开竹,即把竹竿对半分开。竹材对半劈开后再暴晒封存数日,暴晒封存是否能使竹材迅速脱水并保持好纤维韧性?笔者尚没查询到科学定论,这只是当地艺人口授相传的一种做法。
 
织席的篾皮只选用头层青皮,将头青剥出是此道工序最终目的,称为解刷子。把经过解刷子后的粗坯篾条的粗黄层与青层分开,谓之揭篾,揭开的篾还只是毛坯篾。匀篾就是将经过揭篾后的竹青层两侧的毛刺(弹起的竹纤维)除掉,使之符合尺寸规格的宽窄一致的篾条。把经过匀篾工序后的篾条分成头青层和二青层,这称为牵篾或撕篾。手工牵(撕)篾一直沿用古老而原始的方法,需借用手与牙齿的巧妙配合,牙齿的力度要注意控制,不能把头青层咬破。手工牵(撕)篾是一项原始的手工活,牙齿、颈部与手指间的力量要达到恰当火候,一牵一撕之间头青与二青分离开来,正好是这项技艺的魅力所在。
 
将头青层分开后就要通过煮篾改变篾的物理属性与化学属性,煮能促使竹纤维软化,增强韧性,还能够溶解竹材中的糖分,日后免遭虫蛀,这是一道重要的工序。一般在煮足两小时后即可出水,这称为出篾。传统出篾要在沸煮之后迅速进行,捞出来的篾要轻放轻甩,尽可能地平展晾干,如果散热不匀容易使篾色暗晦,篾条容易断节和损节。当前的煮篾工艺也有在沸煮后将篾丝捞出来再浸泡在清水中,浸泡时间达到 24 小时以上,这样篾丝会更加柔软。
 
刮篾是篾皮加工的最后一道工序,分粗刮与细刮两道步骤。粗刮是除出竹青表面的一层枯脆的物质,细刮是将竹青刮成厚薄均匀、宽窄一致、光滑顺溜的篾皮。另外,篾皮表面的横断面刮成一面平整一面呈圆弧形,俗称“龟背形”。这样的篾皮织成席后可以反射光,使原色篾皮编织的图案容易识别,另外这样编织出来的席面小有起伏,避免人的皮肤出汗接触席面引起粘连。刮篾过后即进入起折(地方艺人的行话)、织席、扭边、覆边的环节。织席是一家子成员的合作,以前流传有“老倌破篾,婆婆编席”的说法。
 
结语
 
目前,水竹凉席的制作技艺已被列入湖南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但也面临着技艺传承与市场推广的诸多困惑。笔者走访期间,鲜见年轻人从事这门手艺,咨询其工艺,老乡们总是热情介绍,临别时还叮嘱笔者介绍些生意来,足见他们对此门传统技艺的不舍与无奈。
 
参考文献 :
[1]《竹工工艺学》,益阳市竹艺厂工人业余大学 教 研 组 编,1977。
[2] 彭舜村、潘年昌:《竹家具与竹编》,科学普及出 版 社,北 京,1987。
[3] 熊志明:《国际竹工艺品制作培训班培训手册》,99中国竹文化节组委会编,1999。
[4] 刘英武:“借火修形 曲直顺意”,《装饰》,20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