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未来的梦想——上海世博会城市未来馆展示工程巡礼

  • Update:2010-05-12
  • 周志
  • 来源: 2010年第5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2010年上海世博会召开在即,在本次世博的五个主题馆中,由西班牙INGENIAqed团队与北京清尚环艺建筑设计院有限公司和清尚建筑装饰工程有限公司团队合作完成的城市未来馆是其中的一道独特的风景线。为了探寻城市未来馆项目从概念设计、方案深化到建设施工等各个方面的进程,笔者多次赴上海进入到建设中的未来馆,采访了多名在这个项目中付出辛勤汗水的设计师和工程师。通过他们的讲述,我们能够得以了解一座世博会场馆的设计施工背后所包含的许多不为人知的故事,进而勾画出现代化大规模场馆展陈设计与施工的一幅全息图景。


        安•勒梅(Anne Lemée)女士是INGENIAqed团队的设计总经理,也是参与城市未来馆方案的主要设计者之一。2010年3月,本刊记者赶赴上海,在正在施工的未来展馆现场采访了这位法国设计师。安女士首先向我们介绍了未来馆的基本设计思路:第一部分是明日之梦,就是过去的人对未来的想法,放映着一些科幻电影,我们现在就是过去的未来,看看实现了多少。第二部分是未来在这里,也就是现在的城市是什么样子的,以往的梦想现在有哪些实现了。第三个部分是未来,就是我们站在现在的角度想象未来是什么样子。也就是说,站在过去、现在、未来三种角度去看待未来。
那么,在设计者的眼里,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的?而这样的设想是否会体现在设计之中呢?安女士向我们解释说,未来是想象中的,谁都不知道是什么样子,但未来会按照一定的想象在发展。这个方案的设计并不是想告诉人们未来的城市会是一个什么样子,不会给观众强加一个未来的模式,而是希望让人们感受到城市还是在一直建设当中,并没有改造完毕,因此每个人都有责任参与到城市的建设,在未来的城市建设上出一份力,就是要让人们有一种参与的概念。她认为,我们每个人都有责任对未来城市是什么样子负责,现在也许只是一个梦想,但以后就可能会按照这个梦想来实现。从现在开始来实现梦想,我们现在已经要开始对未来负责任了,因为我们现在也是过去的未来。这句话听起来似乎有些思辨的味道,但如果联系到整个场馆的基本概念,也就不难理解卡门的用心了。因为西班牙团队的这个设计方案显然与我们在脑海里所想象的有所不同,它既没有参照迪斯尼主题乐园的做法,也不像科幻小说里描述的那些场景。他们的方案是通过对一些现有城市面貌的展示,使观众们置身于城市之中,亲身游历并感受城市的现状,并同时参与对城市未来规划的讨论。总之,未来馆展示设计的基本出发点是要给观众留下一个畅想的空间,通过一些表现手段来让展馆本身激发人们自己去想象、去感受。未来的城市,就存在于当下,这也正如概念开发指导卡门女士之前在接受采访时曾经说过的一句话:“在当前的城市,我们就可以找到未来的影子。”

        据安女士介绍,城市未来馆最引人注目的一个空间就是和谐广场,这是一个场面非常宏大的部分,内容是现在人们会感受到未来的城市是什么样子,设计者在这里设计了五个感念,用五个城市来表现,即智慧之城、生态之城、能源之城、太空之城与水之城,人们通过这五个抽象的概念来展望未来。和谐广场是整个展馆的一个高潮,其中有一面500平方米的巨型LED屏,分辨率非常高,播放的动画是由北京的艺术家卜桦制作的。现在这种技术已经很大程度上取代了实体的舞台布景。她向我们介绍,其实未来馆内的每个展区都有像LED屏这样的高科技成分,比如和谐广场南面有机形状的覆膜墙体,上面覆盖的是一层半透明的特殊的膜,通过灯光会进一步突出这种材质的肌理效果,增强其表现力。这也是一个有着象征意义的造型设计——未来的城市也许不像我们想象的那样规规矩矩,有可能是另一种别样的造型、一种自然有机的形体,像高迪的建筑一样。

        在城市未来馆的展示设计中,多维与虚拟的部分如何与实体相融合也是我们关心的问题之一。对此,安女士认为,其实每个现代展示设计中的每个设计展项都会涉及到多媒体和实体的相互结合,有的是在其中,有的是多媒体打在上面。她向我们举了潘毅群的“城市之光”雕塑的例子,这件艺术品就需要运用光线来进行很好的结合,这样就可以把人的多种感觉混合起来,带来一种综合的感觉。此外还比如触觉,一楼的九个方盒子就是用锈蚀钢板来做的,观众触摸上去会有一种冰冷的感觉。来到未来的这个区域后,可能材质就更柔滑一些。

        除了一个很好的概念,如何才能够通过情节的起伏和节奏感让参观者沉浸于展馆预设的环境与氛围之中,也是设计者在展示的剧情设计中需要考虑的。安女士向我们介绍,在在第一区,人们进来时是处在一个科幻电影一般的音乐当中,有一个小的高潮;在进入下一个展区之后,感觉心理又会平静下来,在图书馆那里可以静静的翻一翻书;上到二楼之后,情绪又会被再次调动起来,达到一个新的高潮,就是这样一种有起伏的情节安排。

        在采访最后,我们向安女士提出了一个一直很感兴趣的问题,就是从设计者的角度来看,她最喜欢这座场馆的哪个部分。她表示,自己最喜欢第二层,因为第一层都是过去时,上到二楼就来到了现在,从过去走过来了,走到了现在和未来。在那里有几本大书,那是前人的思想,在后来则是现实,这是按照一个时间线来设计的,其中有些部分是可以和观众互动的。如果全部用互动那么人流会全部停下来造成拥堵,所以是部分参观、部分互动,这些也都是经过专家论证过的。比如还有一些理论用在互动的部分上,那么对这种理论不太了解的观众也许就翻几下就进行到下一环节,但研究这些的专家可能就会停下长时间互动。设计本身会考虑到不同受教育阶层的观众。

(文章内容为节选,全文请阅读《装饰》2010年第5期)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