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设计的民主精神

  • Update:2010-07-06
  • 杭间
  • 来源: 2010年第7期


中信出版社前几年初版唐纳德•A•诺曼的《设计心理学》(The Design of Everyday Things)时,我和设计界的大多数人一样都注意到了这本书,但可能也和大多数人一样注意到了却没有想到去认真读一读。最近因为应约为中文版再版写推荐序,认认真真读了一遍,却一次又一次受到震动,我觉得我过去因书名翻译不确带来的判断完全不对。唐纳德•A•诺曼那种对日常观察貌似絮叨但其实深藏着的对人类的关爱之心,竟然是那样细致入微,用中国话来说是已进入了一种“大道”的境界,我搜索在自己阅读过的中国书籍中有无某位前贤有唐纳德•A•诺曼那样的“百姓日用皆道”式的关心,但很可惜,没有。多少年来我们一直认为是在为中国人的日常生活改善在研究和鼓吹设计,但这本书的作者让我明白,“小”是一种更伟大的关怀。

顺德工业设计园,一个中小企业对中国设计需求觉醒的案例            

生活是一个系统,2006年纽约库珀国家设计博物馆的一次设计展

正如《洛杉矶时报》评论的那样:“这本书,很可能会改变用户的习惯以及用户对产品的要求,而这种改变是生产厂家所必须面对的。全世界的用户,联合起来!”这个《国际歌》式的口号太动人了,因为如我这样,虽然研究设计多年,但也是不合理的日常产品的受害者和逆来顺受者,我常常屈服于音响控制器的复杂而放弃去调试它,就像我现在正在用着的这台电脑,我使用它但远未达到它的最佳状态。但诺曼告诉我们,这不是“我们”的错!我们有要求更好而又更简便的权利,当对一件人工制造物的价值进行分析后,透过现象看本质,我们相信消费者的觉醒,可以改变设计师和产品订货者的看法,因为我们手中有选择权。

《设计心理学》中富有意味的描写来源于作者对世界生活中发生的大小事件的观察,同时也是诺曼反躬内心自省体察的结果,诺曼说,以用户为中心的是设计避免少犯错误的一个根本途径。但这是否就是一个今天被媒体滥用已经日益变得庸俗化的“以人为本”观点的翻本?回答当然是“不”!因为人在使用人工制造物中所呈现出来的悲喜剧,说明人和“人”是多么不一样,而通过设计所体现的对“人”的“关心”又是如何天差地别,而这正是笼统的“以人为本”所欠缺的。

回溯设计史,20世纪波澜壮阔的设计思潮的产生无不与“为人民服务”有关,威廉.莫里斯的工艺美术运动,勒,科布西耶等的思想均与此有渊源,德国设计同盟的“标准化”主张其实是从技术的角度入手对人的关怀,格罗庇乌斯和密斯当年都是它的成员,托庇于它的思想影响才有后来的包豪斯的展开,可想它的绵延的影响力。“服务”的程度如何界定,取决于人的需要,这就是“民有”的概念。但“民有”的范围相当广阔,它关涉到不同人对环境和生存的基本和精神的需要,既是一个“物体系”又是一个生活价值也即文化系统,作为一种乌托邦的思想进行抽象的表述并不难,《乌有乡消息》《基督城》《太阳城》等等是这种可以展开文学现象的例子,但涉及到具体则产生本质的分野,按地理和环境分有:地理的、气候的、区域的、国家的、社区的、乡村的,按人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分有:政治和经济地位的、民族的、传统的、性别的、长幼的等等,在具体的生活系统面前,这样的分类永远是捉襟见肘,因此,设计的“民有”是结构性的问题,它是一个国家行政的体系的价值基础。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