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设计致胜——访联想公司设计与用户体验高级总监李凤朗

  • Update:2014-05-25
  • 采访:田君、姚之洁;编辑整理:田君
  • 来源: 《装饰》杂志2014年第4期
内容摘要
在中国本土品牌中,联想是最早明确将设计作为品牌发展战略的企业。从1996 年联想集团在产品开发中首次引入工业设计,到2001 年4 月作为独立的公司级研发平台——联想创新设计中心正式成立。联想通过设计创新一步步奠定了在中国电子产品中的领导地位。一以贯之的对设计品质的追求,对设计人才的重用,不仅实现了技术价值的最大化,为企业的发展注入了持续增长的竞争力,而且真正开始将中国设计推向世界舞台的中央。1999 年加入联想公司的李凤朗,一直致力于PC 产品的创新设计,他带领团队先后摘得近160 项国际国内大奖,大大提升了中国设计的国际影响力。2013 年11 月9 日,本刊在杭州召开的ADM 亚洲设计管理论坛上,就联想的设计管理和创新模式,对李凤朗先生进行了采访。以下内容根据采访录音整理。

 

李凤朗

《装饰》:请您谈谈对“设计管理”的理解。
李凤朗:设计管理是在企业管理的基础上,属于设计的更独特的内容。很多企业有自己的文化、制度和流程,包括人员激励评优等,都是企业的标准化管理。讨论设计管理,应该把企业的标准管理剔出来。更多的是设计师专业的、更独特的管理。我的体会是,设计管理更多的是对创新本身的管理。这里有三个部分:一是创新的目标怎样设定和达成,要看清创新的战略目标、创新的执行力;二是怎样激发人的潜能和内心,包括自信心、胆量等,这些是设计创新中核心的要素,但也需要一些技巧;三是流程的冲突管理。这三个要素是设计管理特别需要去思考的事情。除此之外,还要重视设计的社会意义。
《装饰》:您怎样看待联想的设计管理模式和特色?
李凤朗:联想的设计团队一直能跟上企业发展的脚步,是非常不容易的。怎样让设计与企业同步,去解决执行层面的问题,这里有很多困难。企业发展有点像自行车比赛,有些时候骑得慢,但是在找机会,对风险的判断是最重要的,在领先的时候要决定在下一个阶段冲刺的时机,这是对设计的最大挑战。我们的团队很努力,在过去20 年的时间里,大家一直在抢跑,这个抢跑是力图跨越到更高层次的起跑。例如台式电脑面板的设计,我们必须要做品牌。这个项目做了一年的时间,设计要有担当,我们要一直认识到企业处在哪个历史阶段,跟企业一直同步去发展,这是联想独特的地方。
《装饰》:如何通过设计管理促进品牌创新?
李凤朗:设计对品牌的贡献有几点最重要,首先要有突破和爆发的能力。但是有创新能力还不够,其次还要做成能被识别的品牌。再次,创新是基础,要把创新的起点拉伸到品牌的识别上去,还要沉到底,要做到最好的品质。当你的品质不能做到极致的时候,你的产品永远是不完美的。我们的团队在过去七八年的时间里一直在做产品原型,不是基于当前竞争,更多地是考虑未来整个产业的爆发力和技术提供的机会。
《装饰》:如何协调设计部门与企业其他部门的关系?
李凤朗:一个好的企业,其中的关系是无法协调的。因为每个部门有自己的KPI(关键效益指标),只有把创新达到足够的高度才能协调,只有把企业利益最大化的原型告诉大家,其他部门才能放弃自己的目标。所以只有有高度的时候,才能协调;在同一个平面上时,是不可协调的。

1. Idea Pad Yoga。Yoga Concept 获2005 年德国红点奖设计概念类“最佳中的最佳”。Yoga获2012 年德国红点奖,2012 年美国IDEA 铜奖,2012 日本G-mark 设计大奖,2012 年中国设计红星奖,2013 年德国iF工业设计奖。


2. Idea Centre A720。A720 获2012 年德国红点奖,2012 日本G-mark设计大奖,2012 年中国设计红星奖金奖,2012香港DFA 大奖,2013年德国iF 工业设计奖。


3. Idea Centre Horizon。Horizon 在2013 年美国国际消费类电子产品展览会获15 项大奖。


4. Folder Pad。Folder Pad 获2013 年德国红点奖,2013 年美国IDEA银奖。


5. Yoga Tablet


6. K900


7 . S t o n e M o u s e。Stone Mouse 获2013年IDEA 铜奖,2013 年日本G-mark 设计大奖。


8. 瓦楞包装。瓦楞包装获2013 年美国IDEA 银奖,2013 年德国iF 工业设计奖。
* 本文图片由联想公司提供


《装饰》:设计与用户体验团队在用户研究方面做了哪些工作?
李凤朗:联想的用户研究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好的。今天成体系的用户研究,其实是跟产业脱节的。一个产业不是由用决定的,用户只是一个角色。实际的产业不是以用户为核心的,我们更多地是从宏观角度,从人类学角度看,这是有意义的,只是很多时候,我们不知道怎样用在产品上。我们的操作人员需要把这些研究成果拿到产品规划和产品定位上看。我们研究的用户并不是真正的用户,因为用户在选择时,还会考虑品牌的影响力,很综合的东西构成了用户。用户是活的,是活在生活中的,因此从理论上说,用户是不可研究的。而且用户是有弹性的,所以用户这个维度只是学术维度、背景维度,应该找到另外的维度,才能把问题解决得更理性。用户永远是相对维度,所以把用户夸大了,实际是在绑架用户,来制造自己的话语权,这是不太对的。从大的产业类别来看,要看竞争情况决定你的选择。用户有很大的容忍度和宽容度,用户也是可被行为改变的,所以我从来不用最火的产品,因为我担心自己是个用户。我从设计师的角度,看用户怎样使用产品,研究产品和人之间的关系。
《装饰》:品牌的核心理念是如何确定的?
李凤朗:这些年联想认识到,一定要通过创新推动公司向前走。在中国的背景下,联想这样的公司只能这样选择。因为大陆企业做不了最便宜的产品,台湾企业打通了制造的环节,流畅性比中国企业要强得多,可以取得价格的优势。所以联想只能做创新,因为每个创新都会不同,这样就有更多的空间。联想找到的空间是,用新的产品架构创新,驱动用户体验的革新,带来绝对的用户价值。
《装饰》:联想怎样解决产品差异化和品牌统一性的问题?
李凤朗:这也是专业深度的问题。真正把每个环节和细节做透,无论是工程质量还是设计感受,都要花费大量的功夫。如果有这个能力,设计就会非常容易。既能做差异,又能统一,因为一个产品的价值呈现给用户是立体的。所以一定要把产品做深,这样在制定策略的时候,就会很清楚如何平衡差异性和一致性的关系。
《装饰》:联想的国际化、多专业的设计团队是如何协同工
作的?
李凤朗:设计团队是联想最早开始重视的,从2002 年起,当时叫工业设计中心,就开始招聘外籍设计师,联想很早就认识到多专业和多文化对设计创新的价值。外籍设计师带来的是一个国家的历史和文化,对物的理解,对自然的态度,我们从中受益很多。因此,联想真正收购IBM PC 业务之后,我们这支团队,在文化沟通方面非常顺畅。我们团队里大约100多名设计师,30% 是外籍设计师。我们对文化的理解和吸纳,非常能接受。
《装饰》:您如何看待中国设计的优势和不足?
李凤朗:在设计的储备上,中国人具有绝对的优势。大家的思维和文化具有先天的优势,我们的文化有极强的包容力,有特别独特的文化理解力,因此对制定竞争的策略和目标,会特别有帮助。对于目标的设定和怎样实现目标,我们都有自己独特的哲学,《孙子兵法》里有大量的事例说明这个问题。在审美上更是这样,写意是非常了不起的,我们现在只是要把这些传统中国符号打开,重新还原到哲学思维里面。从原点创造出新的符号,这是我们现代人要做的。
唯一不足的是,我们没有清晰地找到商业目标和商业模式。这一方面与大家的努力和思考有关,另一方面与国家的定位有关。设计跟政治是紧密相连的,我们的新一届政府更加明确创新不是在一个口号上,明确提出创新是一个新的领域的原型,我们把原型做出来,就把资本、制造、技术、渠道整合在一起,思路就清楚了。在这种情况下,中国的设计是非常有希望的。政府从经济架构来看,给设计明确的定位,剩下的就是每个企业的执行了,因此我们设计的未来是很有优势的。由设计驱动创新,应该遍地都是机会。能够创造出被人尊重的新的产品,变成一个新的使用环境的符号,再驱动新的创新。
《装饰》:您对设计与用户体验团队未来的发展有哪些展
望?
李凤朗:对于联想来说,整个产业的节奏越来越快,首先要保证自己不能输,设计团队一定要跟得上企业的发展。在过去七八年里,我们用产品原型在驱动这家公司的创新,未来这条路一定要持续走下去。它的内涵要更大,从深度、广度上说,也许我们未来设计的是人的规范,未来要更加显性地去解决物理的地域的问题、文化的跨度问题,从中挖掘更深的问题。我们未来可以挖掘不同的民族对环境的理解,对人的理解,把这些提炼出来,作为公司最重要的DNA,未来我们有非常多的事情可以尝试去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