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优秀毕业设计作品

  • Update:2014-09-30
  • 来源: 《装饰》杂志第7期

 

动画毕业设计的关键词与成败反思
王可越
 
* 本文为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项目“新媒体语境下的动画跨文化研究”(项目批准 号 :13YJC760077)研究成果。
 
十几年来,动画专业毕业创作一直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的骄傲。每年四十余部学生作品特色鲜明、风格多样,连续获得多项国际大奖,体现了多元化、国际化、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专业特色。通过多年摸索,毕业创作成为中国传媒大学动画教育与国际对接、产业对接的关键纽带。本文简要总结中国传媒大学动画毕业设计的特色关键词,同时反思影响动画毕业创作成败的若干重要因素。
 
关键词一 :氛围
 
良好的创作氛围是中国传媒大学动画学院不可替代的“基因”。对毕业设计而言,“氛围”无影无形,却往往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时至今日,毕业创作的价值氛围已经形成——无论自我衡量还是业界评价,学生的培养水准均以其毕业设计作品作为最终的评价依据。动画专业高手如云,师哥师姐全力以赴的工作状态为刚刚进入毕业设计创作的学生树立了可供参照的标杆。在激烈的竞争氛围影响下,无须教师督促,大多数学生都不愿在最终的展映会上落得下风。
创作氛围的作用体现在毕业设计的各个阶段。在创意阶段,学生们乐于分享创作构思。在咖啡厅,在工作室,讨论热烈,创新氛围浓郁。在制作阶段,学院特别提供了毕业设计专属的大型创作室,多组学生同处一室,相互影响,相互督促。如此的环境意味着压力,也带来了动力。在创作过程中,学生们相互学习,相互竞争,获得灵感,推敲创意,主动寻求作品提升的可能性。
 
关键词二 :程序
 
中国传媒大学的动画专业毕业设计一贯严格依照程序化管理,旨在让学生的创作热情与理性判断保持平衡。在毕业设计管理方面,严格规定时间节点,督促学生主动进行有效的项目管控。
开题前,动画学院组织毕业设计经验介绍会,邀请上一届优秀毕业设计的作者为即将开题的学生介绍经验,在时间管理、团队协作、艺术把握等方面明确认识。开题阶段,在暑假前后分别设置两次开题。暑假前的开题让学生尽早进入创作状态。开学后的开题则重点检验暑假的构思成果,提出具体的要求和建议。学院提早一年制定时间表,明确流程和节点,更严格的开题要求给学生形成压力,督促他们在创作前期不断反省、持续修改。两次中期检查在寒假前后进行,明确规定进入中期制作的时间点,有利于控制创作进度。
实践表明,严格的程序性管理对于思维活跃、缺乏持久性的学生尤其重要,能够帮助他们将热情转化为行动,合理规划、推进制作。学院不断强化学生的“程序意识”,强调创作过程中的统筹和管理能力,不仅有利于完成高质量的毕业设计,还对动画毕业生顺利对接行业起到提前演练的作用。
 
关键词三 :观念
 
动画专业学生多持有非常强的主见,他们善于自主学习、自主判断。因此,优秀的毕业设计导师并不是要控制或说服,而是要提供有启发性的思考角度。导师为学生提供更有价值的观念,让学生自己寻找、尝试、修正。我们发现,在毕业设计指导过程中,比起知识和技术,创作观念往往起到更关键的作用。其中,比较重要的观念有 :
(1)传达
让学生不仅思考“我要表达什么”,还要明确“观众接收到什么”。让学生站在观众的角度换位思考,建立有效传达的观念。不断追问 :作品的信息是否完整?色彩、节奏、叙事是否到位?最大程度上避免自说自话。
(2)目标
是展现小众趣味,还是参与大众文化传播?锁定小型创意企业,抑或在大公司获得合适职位?不同的创作目标,决定了作品评价的语境和标准。导师帮助学生建立“目标观念”,锁定主要创作目标,突出自身特长。让明确的目标成为毕业设计创作的出发点和推动力。
(3)合适
导师尊重学生的创作构想,同时帮助他们冷静判断,不断提醒 :你喜欢什么?最擅长什么?帮助学生建立“合适”的创作观念 :根据自身兴趣和特点,找到合适的题材、技法、切入点等。事实证明,“合适”的路径最大程度地避免了学生的热情虎头蛇尾,同时孕育基于个性特征的多样化创作局面。
我们认为,在毕业设计创作过程中,正确的创作观念起到统领作用。通过基本观念的沟通,导师能够更有效地引导学生寻找合适的表达方式,在保持创作冲动的同时,又不至于走太多弯路。
 
反思 :成功与失败
 
纵观中国传媒大学历年动画专业的毕业设计,我们一直在思考 :具有什么样特质的作品能成功?
首先,是独特而自足的作品。“独特”意味着作品在创意阶段就有鲜明而突出的艺术特点,而“自足”则意味着创作者的艺术、技术表现都能成为“独特性”的有力支撑。2014 年的优秀毕业设计《我和老爸》的独特之处在于表现父女关系,情感细节的细腻把握支持了独特点 ;作品《他的身体里住着一只猛兽》,其独特在于图像隐喻,角色设计、美术氛围、镜头语言成为重要支撑 ;《网迷宫》具有明确的商业属性,规范的制作流程、成熟的美术表现是关键。
其次,是创作目的明确的作品。在二十几岁的年龄阶段,动画专业学生思维活跃,创造力涌动。但创意涌现的同时,常常出现出发点不明确、过于发散、不够深入等问题。几部优秀的毕业设计作品具有明确的着力点,在创意环节,几部作品的创作者较早明确了作品“要的是什么”,因此,他们的作品框架清晰,细节取舍得当,与结构没有明显冲突,成功地避免了落入“细节陷阱”。
再次,是以兴趣和特长为基础的作品。“以兴趣为导向,以特长为路径”,这样的毕业设计作品才能够走到最后。否则,创作新鲜劲儿一过,剩下的将是漫长而枯燥的工作。学生们普遍反映 :面对和处理琐碎而具体的问题,一年的时间艰苦而漫长。因此,导师们鼓励学生寻找并锁定自己真正想做的,反复提醒他们,“这是不是自己真正想要做的?”“是不是能够掌控?”兴趣是驱动力,相应的艺术与技术能力则是完成创作的保障。
 
另一方面,什么样的作品失败了?
首先,眼高手低是毕业设计中最大的问题。一些学生自我评价较高,心中只有成功没有失败,野心大、起点高,也因此举棋不定,常常不断否定方案,无法确立着力点。
其次,团队搭建不合理。团队工作中,搭建不好的团队容易出现相互埋怨、指责的问题 ;每个成员都有自己的想法,都想当导演,如果无法协调则会造成致命伤。
再次,闭门造车。有的学生追求一鸣惊人,不愿提早与老师、同学讨论、修正创意。拿出来时“木已成舟”,不能及时迭代修改,这样的作品往往问题较多。
在毕业设计指导中,让学生发挥“应有的水平”,是导师最大的追求。“应有水平”意味着人尽其能,物尽其用。为了避免无法发挥最大水平的失败,指导教师需要引导和提示 :引导学生的热情,指出有价值的创意,鼓励他们向前推进。保持理性和情感平衡——既不能敷衍了事,又不能无休止地修改,拖延进度。
 
对学生而言,毕业创作是拓展自我、发现自我的过程 ;对学院和教师来讲,总结毕业设计经验则是反思教育理念与方法的最好机会。总的来说,优秀的动画毕业设计,是在丰沛的创意土壤中自我成长的过程。土壤机制提供了良好的氛围、资源、流程管理、创作观念等。这些特质固然重要,学生创作者的“内驱力”则更加重要。
这些年来,中国传媒大学动画专业毕业设计摸索前进的过程,处于中国动画高等教育的起步阶段。如何让动画毕业设计更上一层楼,是所有动画教师、业界专业同仁共同的,也是需要长期研究的课题。
 
 
《我和老爸》
 
作者:舒慕晴、陈斯琪
片长:730
指导教师:薛燕平
 
创作阐述
本片讲述了女主角在大学期间与父亲的亲情变化,逐渐成长的故事。
整个片子的制作是在 2013 年 7 月开始的,当时我们两人对制作影片有个共同的想法,要做一部反映我们的生活、接地气的短片,于是一拍即合,开始合作讨论影片。
我们在故事和剧本上花费了比较多的精力,确定剧本时,先从生活的小细节入手,去尽力回想自己认为感人的生活细节,并向朋友同学询问,倾听他人的故事,再从中筛选出一些符合
大学生普遍情感的小段子,组成了剧本的大纲。
接下来,我们将自己的情感带入写作中,写出了近万字的剧本。然而一部短片无法将所有的细节都加入进去,这样只会让片子的节奏太平,漫长乏味。在和指导教师交流沟通后,我们确定了片子的场数——7 场。
随后的工作便是分镜和故事版的绘制和修改,在导师的指导下,我们反复修改,在 12 月初的时候初步定下了故事版。至此,整个片子的内容风格已基本确定下来。
在进入中期的日子里,我们基本完全投入动画的生产过程中。因为片子的时长比同届其他组的要长将近一倍,所以制作起来是更加的漫长和考验耐心,其中不乏我俩的小争执,但逐渐在沟通中达成一致,分工协作、相互扶持地完成了进度。
由于正确地分配时间,我们并没有非常痛苦地熬夜作画,片子的制作也基本很顺畅,在 2014 年 6 月按时完成了后期。一路走来,帮助和支持我们的人给了我们鼓励,让我们坚持完成了这部影片。
 
导师评语
学生第一次和我谈起这个本子,我很感动,他们借助“究竟谁给谁主动打电话”这一变化过程说明了孩子的成长,同时也反映出家长对于子女总有一天要长大、离开自己的一种认同与适应。通过这个片子,我们可以看到两代人共同成长的经历,这个题材与切入点不仅是我们学院前所未有的,即使在全国的动画院校毕业作业里也比较少见。
两个学生很认真,尽管不经常主动找我面谈作业,但是每一次我检查她们的工作时都能给我以惊喜。我其实很喜欢以那件“老土的红毛衣”作为暗线。开始我给她们的建议是,最后主角穿着那件红毛衣,一个人躺在冰冷的雪地上,想念爸爸,可以挥动手脚,在平整的雪地上画出一个翅膀形状(我就这么干过),然后她蜷缩一团,连她带雪地上的痕迹化成一只蝴蝶,飞去。从而表现孩子在父母的关爱下成长了。但是不知道为何大家对这个“化蝶”桥段无爱,最终也没用,很遗憾。(薛燕平)

《他的身体里住着一只猛兽》
 
作者:谢茜颖、王旻譞
片长7 分钟
指导教师:杨晓军
 
创作阐述
人与周围环境的关系一直是我们感兴趣的主题,也是这部短片最初的创意来源。这部近 7 分钟的短片探讨的就是人与他自身及周围环境的一种矛盾关系,欲望与压抑、自由与禁锢,主人公在这些对立关系的夹缝里挣扎。为了表达这种对立的关系,我们构建了两个虚构的空间 :一个是主人公生活的环境——无数个单调方块中的一个 ;另一个则是代表着欲望与自由的世界,充满野性与活力的大自然。主人公偶然发现的墙洞成为连接这两个世界的契机,他身体里沉睡的猛兽苏醒过来,悲伤、愤怒等种种情绪伴随着内部和外部的矛盾冲突在他脑海里交织。他最终变成了一头猛兽,却被困在屋子里。
主角身体里的猛兽代表的正是那些人性里未被驯服的东西,它总是与这个社会给我们的标准格格不入,而我们陶醉于它的野性所带来的快感的同时,却又用社会教给我们的价值观去批判它、囚禁它。因此,我们如同主角一般生活在日复一日的矛盾和痛苦之中。
在整个创作过程中,我们遇到了很多问题,最困难的部分还是在剧本和分镜方面。有了一个主题后,怎样准确地提炼观点并且找到适合它的表达方式是一个大课题,分镜给我们的压力一直持续在整个制作过程中。为了能更贴切地表达主角的情绪,我们先后修改了好几次分镜,甚至画好了还在改。虽然这样的行为在一般动画制作过程中是大忌,但还是给我们这个两人小组带来了一定程度的好处。随着制作的进程,我们一遍遍加深了对短片主旨的思考,也就是这样,我们才在既有的主题里发现了许多新的视角,这个过程是痛苦而又快乐的。
 
导师评语
是“他的身体里住着一只猛兽”,还是蓬勃、强健的生命囚禁于颓败的、无生命的躯壳?究竟踯躅而行的是真的生命,还是着魔一般地盘旋、咆哮、奔腾才是真正的生命?抑或两者都是,但哪一个是理想的生命状态,是创作者的诉求?是遵从、节制、禁欲,成为道德律令下的囚徒,还是狂热、恣肆妄为、任由身体的能量奔腾四溢的野兽?
这两个二十出头的创作者也许没有刻意、理性地思考过关于生命、身体的哲学问题,但从她们动人心魄的镜头中,却也实实在在让我们感觉到不同生命状态的碰撞与矛盾。也许童年时纯粹的生命状态还未退出她们的记忆?也许苦行僧般的四年动画学习让她们生出对秩序、规则和未来的恐惧?谁知道是什么样的契机导致她们创作了这样一部优秀的毕业作品。尽管影片呈现压抑的主题和色调,但仔细品味,仍然无法掩盖其中的快乐和生机盎然——其实这才是两个小女生的真实状态!(杨晓军)

《网迷宫》
 
作者:刘闯、计东剑、赵樱乔
片长:257
指导教师:高薇华、李炜
 
创作阐述
我们小组一共 3 人,分别是刘闯、计东剑、赵樱乔,都是中国传媒大学艺术学部动画与数字艺术学院 2010 级动画专业的学生。通过创作本片,我们试图挖掘一个小事件的可塑性。我们用拟人化的手法讲述一只落入蛛网的飞蛾挣脱束缚的故事。
故事讲述一个女孩被走廊尽头的灯光吸引,误入陷阱。女孩从梦中惊醒,发现自己置身于黑暗的小屋内,屋子里摆满了各种各样描绘奇异景象的画卷。正在此时,怪兽出现,向女孩吐出烟雾,将其麻醉。
烟雾散去,女孩在怪石嶙峋的山洞里爬起身,众多怪兽袭来,将其淹没。女孩坠入一片黑暗。四周漂浮着无数只眼睛,她在这些眼睛里看到了自己的懦弱和迷茫。忽然黑色的大浪袭来,她努力挣脱,在绝望之时,前方又出现了光亮,她从这光亮中看到了自己破茧成蝶的过去。终于,她奋力挣脱了这一切,飞向那片光明。
光芒消失后,路灯下,一只飞蛾正向灯光飞去,它身后的蜘蛛网破了个洞。蜘蛛缓缓爬过来,望向远去的飞蛾。
我们通过这个故事影射现实,生活中的困境往往并不可怕,真正的恐惧却在我们自己的内心,真正束缚我们的也是这内心的恐惧。而突破就在一念之间。
 
导师评语
影片运用主观视角、运动镜头、快速剪辑的镜头语言,以阴郁的色彩风格与光影效果,以及诡异的音乐音效,将观众带入一种紧张不安的情绪中,展现了主人公从被束缚的恐惧无助到迸发力量重获自由的抗争过程。
创作者在充满张力与惊悚的氛围中设置悬念,于结尾揭示出故事主人公为一只落入蛛网的飞蛾的真实身份,使影片主题得到升华。导演手法干净利落,动画表演大胆奔放,结尾令人回味。
影片以落入蛛网的飞蛾的挣扎求生,展现了人类所共有的面对极度恐惧的心理经验。试图表达恐惧是外在压力于内心的投射,只有打破内心的恐惧,方能获得力量,战胜外界的束缚、获得身心的自由。本片的深层次内涵在于探索了束缚与自由、恐惧与自我救赎的永恒命题。(高薇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