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从工艺美术到艺术设计

  • Update:2009-12-09
  • 杭间
  • 来源: 2009-12

一个名词的处境背后
        1998年在国家教育部颁布的学科目录中,没有了中国高等教育界延续使用了近半个世纪的“工艺美术”专业,而将其改称为“艺术设计”(研究生的专业目录又称为“设计艺术”),这其中可能有其它的人为原因,但它所造成的事实是:“工艺美术”先是以名词尔后逐渐实质性地退出了中国高等教育的学术舞台,一个词汇在我们中间消失了,我们有理由认为这是本世纪中国重要的历史事件之一,这不是危言耸听,因为,词汇的变化是中国社会生活的缩影,也是中国经济结构转型的外在表征,文化和教育在这个时候往往成为中国社会变革的晴雨表,用毛泽东多年前说过的一句话:它象征着中国工业化步伐向前迈
进了一大步。
        曾经被我们无数次引用过的,20世纪五十年代毛泽东关于建立“工艺美术学院”的批示:“提高工艺美术品的水平和保护民间老艺人的办法很好,赶快搞,要搞快一些。你们自己设立机构,开办学院,召集会议”,还是在这篇文章,毛泽东说:“国家要帮助合作社〔指手工业合作社,引者注〕半机械化、机械化,合作社本身也要努力发展半机械化、机械化,机械化的速度越快,你们手工业合作社的寿命就越短。你们的‘国家’越缩小,我们的事业就越好办了。你们努力快一些机械化,多交一些给国家吧。”毛泽东以一个伟大政治家的远见卓识,洞察了过渡时期,手工业和工业的关系,并定下了以手工业的原始积累,为中国实现工业化创造条件的国策,中国以手工业形态为主的工艺美术的命运,在那时就被决定了。
        长期主管工艺美术的轻工部的建制的调整,也暗含了现代工艺美术的历史命运:
        1954年11月,国务院决定成立中央手工业管理局;
        1958年5月,中央手工业管理局与轻工业部合并;
        1959年6月,中共中央发出《中央关于重新建立手工业管理机构》的指示,合并一年后的手工业管理局重新单立;
        1965年初,国务院又决定撤销中央手工业管理总局,改建成立第二轻工业部,同全国手工业合作总社合署办公;
        1970年4月,第一轻工业部、第二轻工业部、纺织工业部合并为轻工业部;1978年1月,轻工业部与纺织工业部分开……
        近几年的几次调整不必一一列举,从轻工业部到中国轻工总会,再成为中国轻工行业协会,工艺美术从五十年代的以前的个体作坊,到手工业合作社,再到国家行政管理范畴的集体企业,最后在机构改革的背景下又回到个体,中国现代工艺美术的遭遇折射了现代中国产业结构调整和意识形态纠缠不清的历史。耐人寻味的是,每次调整,总是有国家政治经济的大背景,五十年代中苏关系的蜜月与工艺品的大量外销,八十年代的改革开放与重新恢复传统工艺品的生产,具有所谓东方文化特征的传统手工艺,为每一次中国现代化的追求最初开始时充当了基本外汇积累的重要力量,它无知无畏地面对现代工业对它将要造成的深刻威胁,以“烛炬成灰”却照亮整个中国现代化前程的方式,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而离开了这一点,我们的思考就无从说起。


历史的必由?

        不管我们对工艺美术怀有多么深厚的感情,对它作多少现代的诠释,仍然抹不去那些手工物品中含有深深的小农经济的印记。手工制品的巨大基础是乡村,即便是宫廷工艺,也依然是封建制下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的产物。1840年后,当西方的先进科技随着殖民势力强行进入中国,中国的有识之士和洋务派开始“师夷长技以制夷”,在中国推进近代工业化运动的时候,那些手工的、个体的“工艺美术”劳动,便遭受了第一次沉重的打击。面对世界的工业化潮流,正如康有为所说:“夫今为入工业世界矣,已为日新尚智之宇宙矣,而吾国以其农国守旧愚民之治与之竞,不亦颠乎?”须“奖励工艺,导以日新,令部臣议奖创造新器,著作新书,寻发新地,启发新俗者”,才能“举国移风,争讲工艺,日事新法,日发新议,民智大开,物质大进”在现代化的进程中,手工文化无法自觉转换为以工业文明为主体的城市文化,同样,手工艺原来提供生活必须的性质也变了,如果企望“工艺品实用化,日用品工艺化”,那么,传统工艺在现代的遭遇,必然是尴尬的。
        一个名词的“消亡”有它的前因后果,而结果总是长期积累的产物,现代中国的工艺美术虽然有无数杰出人物前赴后继的努力,但是,那种因文化选择或是体制带来的混杂着手艺的、装饰的、现代设计的过程,不可避免地要“种瓜得瓜”。
        从手工的、单件的、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到机械的、批量的大工业生产方式,我们的生活完成了一次大的飞跃。电子的、信息的时代已经到来,人类的物质创造在这一百年里超过了过去全部历史的总和,我们的生活没有理由不变,只是,变化得慢的身体与变化得太快的社会总要产生无法解决的矛盾,我们会在夜深人静时怀念乡土手艺的温暖,但是,我们似乎别无选择。
 

        (文章内容为节选,全文请阅读《装饰》2009年第12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