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特列恰科夫画廊的建筑装饰艺术

  • Update:2011-12-21
  • 袁 园,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1年第4期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特列恰科夫画廊是世界知名博物馆之一,以收藏俄罗斯画作为主。同时,该画廊建筑装饰也是莫斯科最具代表性的俄罗斯民族建筑特征的博物馆建筑装饰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史学、美学以及建筑学研究价值。本文通过对特列恰科夫画廊主体建筑装饰艺术的考察研究,从该建筑的背景开始,延伸至其具有特色的建筑外部装饰、设计细节等几个方面的分析,比较并总结了俄罗斯民族建筑装饰的特点,以求重新认识俄罗斯民族建筑装饰特征的艺术价值和文化价值。
关键词:特列恰科夫画廊、建筑装饰、俄罗斯、民族特征


二、门和窗
      特列恰科夫画廊主体建筑中,门的造型共有3 种,窗的造型共有3 种。门和窗主要以原木为材料,使用其木质本色,涂以清漆,并以木刻简单植物纹样装饰。其中,正门系圆拱形双推门,两扇门上各有一双圆拱造型玻璃。门的下半部分装饰以木刻植物形象。木门外侧共有三圈饰带,精细的白色连续花纹饰带、粗犷的白色花饰大连珠饰带以及土红色砖石与白色壁柱相结合的饰带。三圈饰带凸显了主立面入口的重要性,使入口大门华丽不失严谨,古典而又兴味盎然。(见图5)
       在主建筑结构的第二层,位于主门两侧的门为方形两扇门。这种门的造型相较于主门来讲,装饰更朴素一些。上部玻璃面积不大,圆拱窗形饰以斜菱格,中部装饰有团花及自然纹样木刻,下部只有几何形边框线。门外只有一圈饰带,风格粗琢,顶部是三瓣拱形、土红色砖石材质,连接门两侧壁柱。其中,柱头、柱础为白色并无装饰。(见图4)
      第三种门的造型极为简单,为双层对开木门。门的上部是饰以梅花形铁艺的圆拱形玻璃,中部和下部是木刻的花纹图样。此门为画廊现今的入口。门外饰有一圈拱形粗柱装饰,其中,柱头、柱中、柱础为白色。门的上方架有圆拱形雨搭并装饰着梅花形连续饰带,与粗柱装饰形成对比。(图9)

9. 角门即现今画廊入口


      窗的造型相对来说,更简洁一些。位于灰色浅浮雕装饰环绕中的三组六个窗口,出现在建筑的正立面。窗口均为简单的欧式拱形窗,区别在于窗中间的木质分隔是菱形还是圆形。
      第二种造型的窗位于正立面墙两侧。此种造型非常有特点,为了与主门相呼应,这种窗也设计成双拱形,玻璃上饰以斜菱纹。窗框由白色花纹饰带装饰,窗上部设计了圆拱尖顶形的浅浮雕。白色装饰与白色窗台以及窗两侧的土红色与白色相间的小立柱相映成趣,将一个古典而又华丽的窗饰演绎得淋漓尽致。(图10)

10. 主立面窗口设计


      第三种窗的造型出现在角门处。圆拱形窗的上部饰有白色平面帐篷顶,同样,立柱和窗台均为白色,无装饰。但在帐篷顶上用浅浮雕手法雕刻团花图案。(图11)

11. 侧立面窗口设计


      所有的门、窗设计都是为了配合整体建筑外观设计而做,风格含蓄、特征明显,古典、华丽而又不张扬,为整体建筑设计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三、细节装饰
      在建筑外立面与门窗装饰中,更多出现的是一些单体装饰的组合方式。包括“器物形”、“团花”、“植物蔓藤纹样”、“几何纹样”等。(图12、13)尤其是“几何纹样”组合方式灵活、变幻无穷,大大增强了建筑的趣味性。比如,通廊上装饰的三角线与方形的结合,大气、规整;利用砖石的棱角,自然形成的装饰带,加之强烈的光影效果,使墙面装饰自然而有意味;还有彩色镶嵌装饰,主要以蓝、灰相间的“手指”形色块,与土红色墙面以及白色饰带产生强烈的对比,使装饰色彩活泼、丰富。

12. 单体及组合“器物形”装饰


13. 几何变体装饰


      另外,还有一种值得注意的装饰手法:“堆叠”。这种手法的使用起源于公元9 世纪的木质教堂外部装饰。当时的建筑工人是以手工直接使用斧头等工具将建筑材料──原木砍成多层堆叠,动感起伏的装饰效果。后期,建筑材料有所发展,而“堆叠”也不再仅仅是木制建筑的装饰手法,而是作为一种俄罗斯民族装饰手法之一流传至今,也成为俄罗斯典型的建筑装饰特色之一。(图14)

14. 堆叠的装饰效果


      在特列恰科夫画廊通廊的立面上,出现了白色方块石堆叠的效果,点、面结合,是对“堆叠装饰手法的继承与创新。同时,也通过这一手法表现了俄罗斯民族建筑特征。
结语
      特列恰科夫画廊是19 世纪俄罗斯博物馆建筑的典型代表,体现这一时期莫斯科政府对公共建筑设计的重视以及对文化艺术发展的推动。19 世纪,由于社会的变革、民主主义和历史主义的兴起和复兴,使得建筑倾向也不再仅仅是只注重建筑物的自身,而且也开始注意建筑物与其周围空间,与周围其他建筑物、广场、街道的相互关系。建筑的风格也主要考虑到建筑物造型的严谨、规模的宏大、结构的合理和外形的美观。建筑师的注意力更多地转向建造一些实用的、具有功利意义的建筑物上,使得教堂为主体的城市风貌发生了变化,教堂不再像中世纪那样受到最大的重视,而城市建筑变得更加丰富多样,色彩斑斓。特列恰科夫画廊作为公共建筑形式之一博物馆的存在,就有力地证明了这一点。
      这一时期,公共建筑的兴起成为最大的城市特征。其中博物馆作为文化艺术的载体,也迅速发展起来。莫斯科国家历史博物馆、普希金博物馆,以及位于圣彼得堡的俄罗斯博物馆都是该时期的博物馆建筑代表。但是,特列恰科夫画廊是唯一一座以私人博物馆为基础的专门展示俄罗斯艺术的博物馆建筑。从设计之初,就将俄罗斯民族风格作为该建筑的装饰定位。瓦斯涅佐夫(兄)本身即为历史主义者,对俄罗斯民族建筑特征有着强烈的、敏感的辨识与把握。无论是建筑色彩、装饰带、浮雕效果还是门窗尖拱造型、几何、堆叠的使用,完全都取自俄罗斯─拜占庭风格装饰特征,并加以创造利用。使得该画廊建筑体现了典型的俄罗斯民族建筑特征,设计重点和细节处理上把握得恰到好处。

注释
[1]“特列恰科夫画廊改造,莫斯科,俄罗斯”,《世界建筑》,1999.1,第39 页。
[2] 瓦斯涅佐夫(1848-1926),历史史诗画家、风景画家、肖像画家、风俗画家,巡回展览画派成员。瓦斯涅佐夫创作的主要题材是民族历史,俄罗斯壮士歌和传说中的人物。他的建筑设计作品有他自己的房子(1894),著名收藏家茨维塔科夫在莫斯科的宅邸(1897),特列恰科夫画廊的正面设计图(1901)等。
[3] 特列恰科夫画廊(旧馆)几乎收集了俄罗斯宗教美术和18 世纪以后俄罗斯的所有美术杰作。而特列恰科夫(新馆) 则主要展出20 世纪的美术作品。
[4]“玛特廖什卡”:即套娃,一种俄罗斯的实用艺术品。套娃的名称来源于一个俄罗斯女孩的名字“玛特廖娜”。
参考文献:
[1]“特列恰科夫画廊改造,莫斯科,俄罗斯”,《世界建筑》,1999.1。
[2]《100 知性博物馆》,苑家禾、蔡裴骅、蔡心语译,文物出版社,北京,2007。
[ 3 ] J a n e T u r n e r ,D i c t i o n a r y o f A r t ,Ma cmi l l a n , L o n d o n ,1999.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