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现代化的传统:从希腊圣托里尼岛洞穴房想到的

  • Update:2014-09-01
  • 陈 玲 华北电力大学
  • 来源: 《装饰》杂志第5期

位于希腊爱琴海的圣托里尼岛(Santorini,以下简称圣岛)上,保留了希腊传统样式的民居建筑,这种被称为“洞穴房”(cave room)的民间建筑式样和建筑方法经历千年历史,在现代化的进程中并没有成为博物馆里的标本,或消失绝迹,反而日益蓬勃发展起来。对于传统建筑式样在现代化进程中的传承而言,这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案例。

一、严酷的自然环境和悠久的历史文化
圣岛位于南爱琴海,北面距离希腊大陆约200 公里,南面距离克里特岛90 公里,属于典型的地中海气候,夏季炎热无雨,冬季相对温暖湿润。圣岛的常住人口仅有一万五千余人。在自然条件方面,圣岛对人类生存的最大挑战是干旱。这里和阿纳菲岛(Anafi)是欧洲仅有的两个沙漠气候的地区。圣岛常年降水不超过400 毫米,地中海强烈的阳光又加剧了水分的蒸发。因此,全岛没有溪流,极度缺乏淡水,无法生长高大的树木。在20 世纪90 年代海水淡化厂建成之前,岛上的居民主要依靠收集雨水来解决饮水问题,有的时候还不得不从外部输入淡水。除干旱之外,圣岛还处于地壳运动十分活跃的地区,有史以来发生过多次剧烈的火山爆发和严重的地震,其中公元前1500 年左右的那次爆发最为强烈,历史上称为“米诺斯火山爆发”,强烈的火山爆发将原本是一个整体的岛屿,变成为今天6 个大小不一的岛屿。强风是当地居民需要面对的又一项挑战。岛的北面受强风影响尤其严重。总体看来,圣岛是一座自然条件严酷、物产贫瘠的海上小岛。
从历史上看,在不同文明时期,尽管原因不尽相同,圣岛却都能有足够的理由让人类定居。在米诺斯文明时期,这里作为重要的贸易港口,接受来自克里特、塞浦路斯、叙利亚和埃及等地的货物。公元前1500 年左右的那次火山喷发将岛上所有建筑埋在厚厚的火山灰下,米诺斯文明终结了。此后,圣岛在希腊、罗马和奥斯曼帝国统治时期,又成为军事堡垒、贸易港口和葡萄酒产地。直到今天,圣岛还保持了虽然规模不大但却独具盛名的葡萄酒产业。1956 年,圣岛又经历了一次大地震。地震严重摧毁了岛北部的很多建筑,许多村庄因此消失。真正使圣岛再次繁荣起来的原因是旅游业。进入20 世纪70 年代,圣岛旅游业开始发展起来,并逐渐成为岛上的主要经济支柱。每年从4 月到10 月,来自世界各地的游客络绎不绝。这些游客在风格别致的建筑与爱琴海共同营造的惬意浪漫的氛围之中流连忘返。他们喜欢居住在当地传统的洞穴房里,躺在露台的长椅上,悠闲自得地度过一个充满异域风情的假期。经历了漫长的历史演进,在现代旅游业的带动下,原本自然条件恶劣的圣岛,现已成为现代希腊经济活力最为充沛的地区之一。

二、圣岛民居建筑的独特风貌
民居建筑位于圣岛陡峭的悬崖上,从远处看,高居住密度的特点十分显著。(图1、2)共用一堵墙壁、一段通道,或者一栋的屋顶作为另一栋的露台,这些现象在圣岛的传统民居中十分普遍。这些依山而建的传统民居既相互挤在一起又错落有致,辅以缤纷的墙面色彩,点缀教堂的穹顶,构成了当地独特的视觉景观。仔细分析,这里的高居住密度也有其重要的实用价值,因为可以使建筑彼此之间起到防晒和防风的作用,同时也包括最大限度地利用岛上狭小的空间、安全的需要和节约建筑材料等。同样,传统社会文化对建筑的影响也不能忽视——传统社会以家族为单位聚居和彼此之间相互熟悉的生活模式促进了高居住密度。

1-2. 圣岛上传统民居建筑的整体风貌


3. 传统民居建筑的室内空间布局上呈现纵深长,而朝向室外的正面面积小的特征,其中一大部分室内空间是沿着崖壁挖掘的洞穴。


4. 观察岛上的残破建筑,可以发现这些建筑使用的材料主要是岛上的火山岩和火山灰。


5. 沿着圣岛的黄金海景步道可以看见这样一座漂亮的利用之前蓄水池改建的私家泳池。


如今,大部分传统洞穴房被改造成家庭旅馆,供游客们居住。岛上还在到处兴建这种传统的洞穴房,来满足日益增加的旅游需求。如果仔细观察每一栋民居建筑,它们的特征十分明显。这些洞穴房在室内空间布局上纵深长,而朝向室外的正面面积小(图3),其中一大部分室内空间是沿着崖壁挖掘的洞穴,厚厚的墙壁、拱形的屋顶、门窗面积较小。它们是居民不断适应岛上严酷的自然条件的结果。首先,在建筑材料方面,洞穴房充分体现了就地取材的特点。其建筑材料主要来自圣岛本地的原材料——火山喷发遗留的火山岩和火山灰,且很少使用木材,因为建筑所需的大型木材在岛上十分短缺。(图4)其次,在建筑结构方面,洞穴房具有优异的抗震特点,同时相对其他彼此分离、主体在地面上的建筑,能够更好地利用岛上的有限空间。厚厚的墙壁和狭小的正面面积不但有效抵御了强风,还隔绝了室外灼热的阳光,能够被动地调节室内温度,使室内环境具有冬暖夏凉的特点。当代建筑的研究日益重视这种具有被动式温度调节作用的建筑结构,认为这种建筑结构同现代建筑相比,更具可持续的特点,更为节能环保。由于岛上十分干旱,没有溪流,所以雨水收集对于生存而言是很关键的,岛上传统民居建筑通过对屋顶和露台进行精心设计,使降落的雨水通过预先设计的路线最终流进位于露台下面的蓄水池中。这种依托于民居建筑的雨水收集系统,的确是解决生活用水的一种低成本却行之有效的手段。
当然,洞穴房的居住舒适程度并不能和安装了空气调节设施的现代家居相比。在洞穴房本身存在的诸多问题之中,不利于空气流通和采光是最主要的问题。冬季,由于岛上的气温下降,湿度变大,加之室内有限的空气流通和缺少制热的装置,在这种民居内生活会使人感到寒冷和潮湿。因此,很多当地居民在冬季来临之时会离开岛屿到陆地过冬。

三、现代化对圣岛传统民居的影响
深入考察现代化进程对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的影响,对正在致力于完成城镇化历史任务的中国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今天的圣岛,现代化对传统民居建筑的改变随处可见。首先,海水淡化厂的建成,解决了居民生活用水问题,原来每家每户的蓄水池不再需要。它们被改造成露天泳池(图 5),或者成为制造人工肥料的化粪池。电力的供应使居民可以用电气化装置改善室内照明、调节室内温度和通风。现代化的交通运输方便了工业化生产的建筑材料的输入,也极大地促进了旅游业的发展。这些改变显著提高了当地居民的生活质量,并为当地居民创造了财富,但现代化没有破坏当地传统民居建筑,甚至可以说推动了这种民居建筑的发展。旅游业和传统建筑之间形成了良性互动的关系。传统建筑成为圣岛吸引游客的关键因素,反之,大量游客带来的商机又推动了当地居民兴建更多的传统式样建筑。这些新建的民居,尽管现代建筑材料已经部分取代了传统建筑材料,但传统的建筑式样和建筑方法则得以保留。为了吸引游客,民居建筑在色彩搭配上尤为用心,和旅游业兴旺之前单纯的蓝白色调,以及更早的土灰色调相比发生了明显变化。但也不能过分夸大旅游业在传统民居建筑传承方面的作用,从而得出没有旅游业,传统民居建筑就会随着现代化的进程逐渐被现代式样的钢筋混凝土建筑所取代的结论。因为,即便在圣岛这样经济比较发达的乡村地区,也同样存在着制约现代式建筑的因素。首先,在实现基本相同的公共服务品质的前提下,与局部改造现有建筑的方式相比,兴建现代化住宅的成本更高;同时在持续居住的过程中,现代建筑由于缺乏温度调节的设计等因素需要支付的成本则更加高昂。其次,当地的土地所有权结构又使得大规模的土地重新规划和开发变得难于实现。因此,有充足的理由可以断言,圣岛的旅游业显著促进传统建筑的发展,但传统建筑得以传承自有其内在的、更深层次的经济和制度方面原因。

结语
如今的圣岛和很多经历了现代化之后传统建筑荡然无存的地区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在这里,传统民居建筑在现代化的进程中重新找到了自身的价值定位,它们不是作为历史遗存在严格的保护下静态地存在,而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在当地居民的手中不断自我传承和发展,成为一笔丰厚又持久的财富。这里的传统民居建筑是传统建筑在现代化进程中自我传承的重要成功样本。圣岛的启示,促使正处于城镇化进程之中的我们去因地制宜地寻找更加优化的现代化之路。
* 本文由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奖金资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