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优秀作品

  • Update:2013-01-09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12期
内容摘要
11 月2 日,作为第三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颁奖典礼在清华大学大礼堂举行。“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设立于2008 年12 月,我国著名艺术家和美术教育家吴冠中将其作品《长江万里图》拍卖所得1275 余万港元全部捐赠给清华大学,设立该基金,并发起“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该奖项旨在重点奖励艺术与科学创新人才,鼓励青年学生加强艺术思维与科学思维的培养,探索艺术与科学、真理与美的内在联系。来自国内外的13 位著名科学家、学者、艺术家组成的评审委员会经过3 轮评审,以投票方式从参展的112 件国内外作品中评选出在本届艺术与科学国际作品展中最能够体现艺术与科学的融合,最具特色的9 件作品。清华大学原党委书记、教育基金会原理事长贺美英,校务委员会副主任、清华大学吴冠中艺术与科学创新奖励基金管理委员会主任王明旨,伦敦艺术大学-坎伯威尔、切尔西和温布尔登学院联合校长克里斯·赖温特出席典礼,并分别为9 件获奖作品的作者颁奖。本期“纸上展览”为读者呈现这些精彩的获奖作品。( 文字和图片来源:第三届艺术与科学作品展筹备办公室)

会呼吸的灯
城市中严重的汽车尾气污染,不仅夺走了昔日的蓝天,威胁到人体的健康,也使人们对未来的生活感到沮丧。《会呼吸的灯-1》正是基于这一问题而提出的解决方案。该设计源于植物的“呼吸作用”和“光合作用”。它以太阳能和风能为动力,一方面将城市中的“尾气”吸入“体内”,经“空气净化装置”转变成清洁空气后排出“体外”;另一方面通过顶端的L E D 照明装置为城市提供高效的照明。《会呼吸的灯-2》是一个延展方案,其特点在于它的扇叶具有显像功能。扇叶中心的“摄像头”可以捕捉到附近人的动态,然后通过体内的微处理,将相应的图像动态地显示在扇叶上,实现人和物的“交互感应”。

会呼吸的灯,Breathing Lamp ,2012
邱松
综合材料

集体作品
《集体作品》是这样一种生产过程:人们注意到它的生产机器时,机器才会完全发挥功能。机器对观众作出反应,把客流量转换成物体。随着它生产过程中人们对它投入的兴趣多少不一,它的产品色彩和尺寸也会变动不定。一旦某个人走近前来观看机器,生产过程便开始了。一条24 毫米宽的薄木板条经过一只胶水槽被抽出来,然后在20 毫米厚的木制底座上慢慢盘旋而起,随着回转台带着木制底座向下移动,薄木板条便慢慢地编成了一只篮子。一旦有第二个人加进来观看这一过程,一支记号笔就会在薄木板上涂上一抹浅色。前来观看的人越多,启动的记号笔也就越多,每一支笔的色调渐次加深,最多的时候同时启动四支记号笔,把薄木板条涂得发黑。这种互动是通过安装在机器框架中的传感器来实现的,它们能探测到观众的来往。篮子的高度由整个互动过程的时间长度来决定。驻足观看的人流越多,篮子就会编得越高。由于机器直接对每一名参观者作出反应,它的产品也就直接取决于每位观众。每一名参观者都在这件物品上留下痕迹,这样每只篮子都独特地记录下了人们对它
的生产过程投入的兴趣。一只篮子,一件用来装东西的容器,成了它自己的数据集。如果没人对这一生产过程感兴趣,机器就会完全停止生产,也就编不出篮子来。这种生产方式可以被称作“应兴趣而生产”。《集体作品》还质疑了人与机器之间的关系。观众被转换成了劳动者,尽管他们所付出的只不过是停下来观看的时间—然而我们最缺少的便是时间。通常工厂中的许多机器都只需要一些技术人员来监控它们的生产就行了,突然之间,一台机器竟然需要观众,才能生产出鲜艳明快的物品。

集体作品,Collective Works ,2011
米斯切尔-特拉克斯勒工作室:卡特琳娜·米斯切尔、托马斯·特拉克斯勒( 奥地利)
橡木薄板、记号笔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