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小米手机设计谈

  • Update:2013-02-01
  • 采访:李江、黄德荃;撰文:水木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期
内容摘要
随着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系统的迅猛扩展,越来越多的厂商投入智能手机市场竞争当中。作为兴起于中国本土的智能手机品牌,小米手机凭借其“为发烧而生”的设计理念和对移动互联时代用户需求的准确把握,在很短时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市场成就,而其致力打造的极致用户体验和独特的互联网营销模式也为中国智能手机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提供了新的可资借鉴的思路。本刊近日采访了小米科技有限公司的总裁林斌先生,他介绍的经验,也许能为中国智能手机未来的发展提供借鉴。

手机在人们今天的生活中无处不在,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设备正深刻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在经历了十多年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功能手机时代后,2007 年,苹果公司发布了第一款iPhone 手机产品。iPhone 的出现几乎重新定义了手机这种手持移动终端,其变革的成就在随后的日子里迅速蔓延到世界的每个角落。随着移动互联网的普及和iOS、安卓等智能手机系统的强势扩展,手机飞快地从原本一个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工具变成了一部与人们形影不离的随身电脑。而今,这种变化的态势依旧强劲,正构成整个手机产业的转折和未来的发展趋势。

移动互联:手机设计的趋势与方向
近十年以来,摩托罗拉、诺基亚、索爱等厂商都曾一度引领手机行业,然而,随着智能手机时代的来临,苹果的iOS系统和基于Linux 架构的安卓(Android)操作系统凭借其易用性和开放性的优点,在移动互联时代的手机市场迅速取得了领先地位。据统计,iOS 已经占据了全球智能手机系统市场份额的近20%,安卓系统则超过70%,在中国安卓系统的市场占有率更是高达90%。随着人们对智能手机热度的持续高涨,也促进了智能手机设计的繁荣发展。在中国先后出现了多家设计和生产智能手机的厂商,其中一些取得了不错的市场成绩,而这当中尤以2010 年创建的北京“小米科技”最为突出。自2011 年8 月发布第一代小米手机以来,“小米科技”已先后推出了小米1S、小米1S 青春版等多款智能手机产品,特别是2012 年10 月上市的小米2 代,更是受到国内用户的热烈追捧,网络销售不到三分钟便告售罄,小米俨然已经成为智能手机时代国产品牌的一面旗帜,其扩张变化之快甚至超出了自己的预期。然而,抛开小米迅速扩展的表象不谈,其成长的背后显然与当今移动互联网的推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是移动互联网的强势扩展为智能手机的发展提供了无可替代的条件和机遇。
在小米科技联合创始人林斌创建小米公司之前的三年多时间里,他曾担任谷歌中国工程研究院副院长和工程总监,并与安卓系统的团队有着密切的合作。当时,谷歌在中国的手机搜索量每天只有20 万次,但到了2010 年1 月谷歌退出中国市场的时候,移动用户在手机上的搜索量已经达到了2700 万次。短短3 年多时间,骤然增长了130 多倍。当时,距离安卓系统发布还不到一年半、iOS 发布还不到三年时间,使用安卓和苹果系统的人还很少,大多数的手机用户还集中在诺基亚旗下。但这时从数据上反映出的人们用手机进行搜索的需求已经非常强烈了。据林斌回忆,2007 年自己在谷歌时还没有开始研发谷歌地图,但随后的进展却异常迅速。到了2010 年,中国的谷歌地图用户增加已经超过了每月1300 万人。似乎就是在一夜之间手机从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的通讯工具变成一部随身电脑,而原本主要的电话和短信功能却变成其中很小的一部分内容。从打电话发短信到能够上网、能够连接Wifi 和3G 网络,运行游戏、地图、搜索、微博、微信、聊天等智能应用软件,手机功能的蜕变吸引了大批移动互联网用户的加入,也推动手机向着计算机和与移动互联网密切联系的方向发展。
可以说移动互联网的扩张是小米智能手机产生并发展的先决契机,我们从小米手机用户的使用状况能够清晰地辨明这一趋势的走向。统计数据表明,2012 年9 月份,小米手机用户超过400 万人,到2012 年年底将很可能突破700 万人。虽然这个数字在中国目前整个手机销售量中占到的比例不足2%,但是这些用户使用小米手机产生的上网流量却占到了全国份额的5%~6%。这也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用户对智能手机的核心诉求价值,即在移动互联网环境下的上网、下载、搜索等的需要和使用。

小米:为发烧而生
利用智能手机可以快速浏览网页、阅读邮件、听音乐、下载和观看视频,手机作为多媒体应用平台的功能正变得越来越强大。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这样的趋势今后还将继续下去。而这也意味着实现层出不穷的用途将更加有赖于持续提升的硬件性能和完善的手机功能。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今天智能手机的发展就是十多年前PC 机发展过程的翻版。手机CPU、内存、SD 卡容量、屏幕分辨率等配置越高,手机的运算速度就越快,所能胜任的运算任务就越多,显示的效果就越好,给使用者带来的体验效果自然越佳。因此,用户对手机的性能和质量、功能及细节正在变得越来越关注。
虽然一部手机的好坏并不完全取决于其配置的高低,但在小米手机的设计团队看来,手机配置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其能否支持日益增长的用户对软件体验感的追求。从小米先后推出的两代智能手机产品,我们能清晰地看到其围绕这一手机设计理念而做出的改变。2011 年小米发布了全球第一款基于高通Scropion 架构的双核1.5G 手机;今年又发布了全球第一款28 纳米四核手机,采用了高通新一代Krait 架构。这个芯片组无论是在电路集成、性能提升和耗电量等各方面都比前一代有了很大的提升。小米2 代的显示屏幕作了性能上的改进,采用了342ppi 高精度显示屏,在视觉体验方面的精细和舒适度大为提高。另外,还采用了前置200 万后置800 万像素相机,并且配置了F2.0 的大光圈广角镜头,这些原本出现在电脑和数码相机上的配置如今都实现了在智能手机上的转型。从小米1 代发布到2 代推出之间仅相隔一年多时间,但硬件配置的提升所带来的优势显而易见。今天用户使用小米2 手机操作游戏、上网、编辑文档,会感觉到其运行速度、画面流畅程度等有了明显的改善,速率提升了近一倍,而耗电量则节约了60%,这些都归因于硬件配置升级所带来的良好体验。
未来智能手机的发展方向和趋势便是将更多的功能和更强大的硬件集合在这样一个巴掌大小的手持终端中。在林斌看来,“这恰好反映出了摩尔定律所揭示的信息技术进步的规律——硬件性能的提升以指数级的速度成长。同样的CPU 芯片,在同等面积的电路板里面能够放得下更多的电子元器件,就意味着能够实现更快的运算和更多的功能,硬件性能的提升便能够更有效地支撑软件的体验。”如果我们今天稍微回望一下2007和2008 年iOS 和安卓系统刚刚发布的时候,就会发现那时候手机上的游戏大部分还只有一两兆左右的大小,而现在iOS和安卓系统上的游戏,动辄上百兆,几十兆大小的早已稀松平常。一般来说,体验感越好的游戏,其中的图形、音乐、色彩对硬件的要求越高,这自然考验着智能手机的硬件配置,但随着硬件不断发展,手机功能也将会有更大的提升。
小米产品之得到大量用户的高度认可,其中最重要的原因就在于通过硬件升级的效能提升达到满足用户使用软件的需求。“为发烧而生”成为其设计的理念和追求目标。从1 代到2 代,某种意义上也可以看作小米产品认可和回应用户对极致体验追求的一种作为。当然,无形中小米也将长期以来手机生产过程中的“黑箱模式”转变为一种相对透明的方式,将CPU、显示屏、相机、内存等各种元器件的类型予以公开,甚至手机内部的操作模式也设置为开放和可更改状态,在最大程度上避免了某些虚假和欺骗性商业操作模式,而能够赢得更多用户的信任。

1. 小米手机1S


2. 小米手机2


3-4. 小米手机生产过程

多元化功能的用户体验设计
小米的设计师和策划者团队认为,今后智能手机发展的更多可能性在于配备了更强大的硬件部件之外,还将在手机中植入各种感应器,如距离感应器、重力感应器等,这将是打造多元化用户体验的关键。设计者将对这些感应器进行整合,从而使手机具备更加强大的功能。例如将陀螺仪和重力感应器、距离感应器结合之后的效果就十分有趣——在利用手机操作一些用摇摆动作来控制方向的飞行或赛车游戏时,手机的灵敏度会大幅提高,从而使游戏的操控性和体验感大大加强。林斌曾在市场上发现了一款耐克品牌的小配件,戴在手臂上能够监测人每天的运动量和消耗的热量。而手机每天都被带在身边,所以这样的技术完全可以植入手机,使智能手机具备类似的功能。由此,他也想到了更多有趣的应用,比如利用在手机中植入感应器,通过感知人呼吸的频率、声音、翻身的动作、脉搏的跳动等,监测人的睡眠质量,进而判断人的身体状况、监测健康,甚至还能够具备决定何时唤醒主人的有趣的智能功能。虽然这只是灵机一动的设想,但将这类功能植入手机,未来并非不可能。除此之外,像类似于Siri 这样的语音技术也将被更广泛地植入手机,其直接结果将使手机能够听懂人类的语言,围绕着手机所做的类似开发将引发未来智能手机设计的一场革命。从目前的发展态势来看,上述变化依然在持续高速发展,这也意味着手机的革命性变革还将继续下去。随着CPU 运算能力和半导体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日益强大的硬件性能提升,今后手机将成为一种集通讯、网络、摄影、摄像、游戏等功能于一身的多元化移动终端设备,它所实现的是更广泛和更全面的用户体验,势必带动整个智能手机产业的革新,并成为未来手机设计的重要方向。

5. MIUI 百变锁屏


6. MIUI 个性主题


7. 米聊米世界界面


8. 米聊语音对讲功能界面


9. 米聊语音群聊功能界面


10. 10 点:小米官网周一至周五每天上午十点钟的配件秒杀

瓶颈突破,技术实现体验
不难看出,小米手机追求的是性能与技术上的突破。然而,技术上的突破常常受到某些瓶颈的限制。林斌坦言,在与其他品牌的产品相比较时,他发现一些产品的配置并不比小米产品配置高,但其所提供的用户体验却更加丰富,对于这一点,小米也在做出自己的思考。从用户体验的角度来看,用户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对产品的感受是整体性的,人们并不会刻意追逐产品配置的高低,而相对更关注最终的整合体验感。在这当中,硬件的性能固然重要,但软件体验才是最终目的。因此,小米设计团队在人员的构成上涉及硬件、软件和后台服务等各个领域,其目的就是要在追求硬件性能的同时,更要做到在软件体验层面上迎合用户需要,今天用户所能感知到的小米手机的强大性能正是这种努力的结果。
软件是手机体验设计的核心,林斌承认,在这方面苹果的iOS 系统在硬软件结合和用户体验上的创造非常出色。在安卓系统环境下,小米设计也试图用细节方面的提升迎合越来越多的用户体验需要。例如小米手机十分注意在操作系统(MIUI)的操控性、输入方式的易用性以及各种其他细节的设计上贴合人们的使用习惯。比如长摁HOME 键手电点亮的功能避免了人们在黑暗中操作软件的不便;采用T9 输入法很大程度上提高了输入的速度和查找的便利性;预设在线短信更新功能使人们可以方便地选择满意的信息发送。这是小米的设计师对中国人使用手机的习惯进行调查的基础上所做出的调整和应对。目前,小米手机用户已达600 万之多。调查发现,用户对小米系统最直接的感受是简单易用、流畅,所支持的软件数量较多,这也让小米手机的设计师们更加重视软件的用户体验,试图将安卓平台开放的特征最大化发挥出来,并通过其开放特性使其娱乐性更强大。
在设计研发的过程中,设计师们也发现存在的一些问题在某些方面制约了手机性能的发挥。例如屏幕的大小、电池的容量等都成为限制手机性能发挥和体验感提升的瓶颈。手机的每个元器件都与手机功能有密切联系,林斌说,早期的半导体芯片是65 纳米,后来是40 纳米,接下来是28 纳米,现在还在向更小的单元推进,而在所有元器件中推进速度最慢的则是电池技术的发展。在今天手机电池制造还处于面积、体积和容量成线性正比结构的状况下,既要追求手机的视觉和手感的轻薄,又要维持更长的使用时间,的确是相当困难的任务。虽然设计师充分考虑到这一问题,并针对部分用户提供了高达5000 毫安的大容量电池,但这依然只是一种暂时性的解决方案,更具实质性的突破还需要在材料和技术上进行创新,现代设计永远与科技的创新紧密联系在一起。
除了电池之外,屏幕大小也是时下智能手机设计领域热议的话题之一。从使用的角度来看,手机屏幕的大小取决于人们对于手机能够接受和最适合使用的尺寸。在如雨后春笋般出现的各种大屏幕手机的压力之下,苹果公司被迫调整了乔布斯时代以来一直坚持的一只手能够操控的手机屏幕的最佳尺寸,2012 年9 月发布的iPhone5 的屏幕由3.5 英寸变为4.0 英寸。但在小米的设计师眼中,屏幕的大小并非一个定义般的数字,其背后所反映的是如何在便携、操作和屏幕的可视性条件达到一平衡。因此,小米2 代在保持与1 代大小几乎一样的情况下,减小了屏幕边缘的宽度,从而在基本不改变手机尺寸的前提下成功地将屏幕尺寸放大至4.3 英寸。也许有人会问,为什么不将手机的尺寸做得更大,比如4.8 英寸甚至5 英寸以照顾人们的视觉感官。林斌对此的回答很明确,作为移动终端,手机最重要的特性之一是其便携性,巨大屏幕的手机难免会造成便携性的丧失,同时也会造成用户手持时握感不佳,从而失去手机作为便携移动终端的优势。在此前提下,小米2 代利用342ppi 的高精度屏幕,将良好的视觉清晰度和用户适度的舒适把握感合二为一。

11. 小米酷玩:米兔车贴

12. 小米酷玩:米兔社区帽衫版


13. 小米社区活动:2012 第二届小米爆米花颁奖盛典


14. 小米社区活动:米粉祝福视频征集


15. 小米社区活动:我和小米的2012 征文活动


16. 小米手机爆米花全国行

不仅是设计:技术创新与营销模式改变
事实上,今天手机的设计和生产已不仅仅是针对产品本身,更多的是对设计、生产、流通整个过程的把握与创新。小米之前的手机巨头如摩托罗拉、诺基亚、三星、苹果,他们的成功经验和失败教训小米都一一分析和吸取,并在此基础上总结出适合于自身的经验和规律。
目前小米手机的设计和生产模式是每年发布一款产品,力求使该款产品达到最佳状态。每一代小米手机发布之后,前期的产品还将持续销售一段时间,两代产品之间会有相互的衔接和叠加,就如同小米2 代、1 代和小米1S 青春版同时销售这样的模式,目的是尽量优化资源,并适当延长产品的使用周期。从用户的角度出发看,这样的做法有益于用户对手机的使用、形态的认知和习惯,也有益于元器件厂商对产品的优化,从而更适合于单款手机生态链成长周期的需要。小米今天集中精力设计和生产单款产品的策略显然行之有效。销售数据反映,小米手机的销售量已经达到600 万部,这样的成绩对于单款手机来说已相当不错。而迅猛增长的销售量同样也增强了元器件供应商对产品的信心,有利于其控制成本和收回前期投资,从而形成设计——生产——销售——再设计——再生产——再销售的良性循环过程。这样的方式将有益于优化整个产业链,最终带来的价格上的优惠将返还于消费者。
不论设计还是生产,产品技术的创新永远是最重要的。纵观市场上出现的产品,如果无法在技术和设计上占据领先位置,势必很快落后于竞争对手,一代产品的落后就会拖累整个企业至颓势甚至退出市场。手机行业发展非常之快,以至于每一代产的更新都十分迅速,因此,技术与设计紧跟潮流进而领先潮流,才是今天手机企业生存和发展的关键。
除了保持产品技术的不断创新,小米还在实践中建立了一种适合于自身品牌特性的独特营销模式。这种营销模式改变了以往手机的卖场销售方式,转而开拓了互联网销售的新渠道。这一模式的优势是市场的开拓和推广全部通过网络进行,如微博、论坛等,最大程度地节约了渠道发售成本。这一方式不同于电视或其他媒介的广告形式,更容易对产品和销售的效果进行评估。在互联网上,用户对产品创意、推广、评价的信息反馈都相当精确,从而十分有利于产品设计的改进。小米手机在很短时期内拥有了大量用户,网上销售的商业模式和互联网市场推广形式的作用显而易见,而这也是小米手机保持高配置的同时维持较低售价的一个重要原因。在互联网成长迅速的当下,网上推广的优势在于利用用户的口口相传而快速提升产品的知名度,但投入成本相比却微不足道。
小米手机兴起、成长于移动互联网和智能系统大行其道的今天,其追求高端硬件配置、致力于打造极致用户体验的设计理念,以及独特的互联网营销模式是其成长和壮大的重要因素,也为中国智能手机的设计、生产和营销提供了新的可资借鉴的思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