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第三场论坛:中外合作设计的经验

  • Update:2010-06-24
  • 来源: 装饰杂志社


赵健
:下一个问题我认为是跟许部长有关系的。设计师的思维、创意在中国的大环境下还是有限的。设计师实际上对设计作主的权利也是有限的。在这样的客观条件下您对设计师的理解是什么,你对设计的期许是什么?
 
许润禾:对于主题馆来说,各方面的干预比较少一点,整个概念设计,到最终实现实际上没有经历过很大的变动。但是我认为中国的设计方案如果是中国团队来做,应该是一种结果的体现。外方设计的方案提供给你更多的想象力。就拿城市广场来说,团队策划在全球6大洲,找了6个城市和6个家庭进行3个星期的影像拍摄,把他们的学习、健康、交往情况嵌入在里面,这样的纪实、创意非常客观地反映全球城市人的多元化生活面貌,这个创意是一致得到好评的。从设计方案一出来就得到认可。并且这个馆还有一大特点,大家也看到了,它所有展示的材料都是我们城市人当中所见到的普通材料,牛奶盒、窗帘、油漆罐这些都作为展示的元素。
 
赵健:许部长的回答勾起了我们的回忆。刚才黄建成讲到的是另外一种情况,当中差异来看,我认为我们设计师的定位、话语权的提升,只要条件成熟是有可能的。在这里趁机谢谢许部长这样的好甲方,好吗?请黄建成、王志勇就未来的想象,想象未来讲两句。
 
黄建成:说到未来的话压力特别大,因为在做整体方案时候一直在谈过去、现在、未来,这是现在做展览的套路。未来怎么表现?——我们对未来是有恐惧的,为什么这样讲呢?未来大家都可以想,但是落地作为视觉形象难度挺大。用儿童的眼睛来看未来这应该不会错,我用100张儿童画来呈现未来城市。还有印象竹林,我们用一个老外做的短片,同一屋檐下,实际上传达的是我们的理念,应该是人与自然要和谐相处的概念。
 
王志勇:我特别同意说设计师应该站在什么样的角度来做设计,或者未来应该向哪一个方向来发展。我以前在国外上学、工作,或者是跟其他合作公司体验过程当中,发现我们作为设计团队是互相羡慕的,我们非常羡慕欧洲、美国设计团队的生存环境,他们生存的土壤,他们在那个环境里可以有些他们的奇思妙想,有些设计理念得以实现,他们有很好的文化交流平台。我们未来这个设计要发展、要国际化,要站上这个平台,或者进入到设计师国际交流的团体里,跟他们去交流。实际上他们很多想法可能在我们中国观众看来是很奇特、很新奇的。但是在当地、是自然而然生长出来的理念,是自然而然的发展过程。
当然,他们也羡慕我们。他们非常羡慕我们有这么好的项目、这么多的机会。我看过瑞士的设计年鉴,设计年鉴里大部分项目是私人住宅,他们很难有我们这么好的机会,即使在欧洲,或者在那里开一个世博会也没有这么多的发挥余地。
论坛现场
 
 
毛其智:这次的主题是“城市”,但是如果看到人类对城市的理想和认识的话,可能我们要把它分成两个方面。第一,梦。我们并不是说梦都是要实现的,梦就是梦。第二点,我们确实有理想和追求。如果从第一个角度来看的话,到目前为止人类有很多梦做得还是很出色的。从第二个角度来看,把我们的追求、把我们发展的目标如果定得清晰一些来看的话,这个梦距离还是非常遥远的。我想这是我们人类自身的矛盾,我们在这个过程当中来提高、修炼自身。如果理解倪军先生的命题来说的话,并不是下一次世博会应该如何如何地做,而是我们对于理想、对于一个新的设计理念追求,再寻找一条更好的途径。
 
赵健:谢谢毛院长。昨天有一位嘉宾在走出一个馆的时候,他说太令人失望了,那是谁呢,是清华美院的吕敬人先生。您来跟大家说两句,好吗?
 
吕敬人:是说了这个话,但是不太全面。首先一定要感谢的是给我这个机会能够参观世博会,而且最最应该感谢的是所有参与世博会的建设者、设计者们和那些劳动者们,因为我看到吸引了这么多的观众,吸引这么多的人来关心世博会,我觉得这个窗户打开了,这是中国举办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活动。
每个人都有一个梦,但是梦未必都可以实现。梦往往是不现实的,当你抱着满腔热情,或者是满怀期待看的时候,某些不足、某些遗憾总让我有些失望。我昨天看到最失望的是日本馆,因为日本馆没有展示他本国的文化,他的主题演绎得不准确。在外界都说日本馆多么多么好,要等多长时间才可以看日本馆,但我看了以后感到非常失望。这主要是从主题演绎的准确性上来判断的,这是我想说的方面。
 
赵健:下面有请坐在后排来自天津美院的李教授,您昨天进入了荷兰的快乐街,中间有些真知灼见的见解,我认为非常好。
 
李炳训:感谢赵健院长,很出色的主持人。往往在这个时间段比较倦困的时候,突然间赶走我的困意。昨天看世博会感觉人非常多,感觉到无助和失望,这个失望也代表了我们的心情,想看,但是进不去。本身也没有什么特权,欲速则不达,而且在不经意下,突然间走到英国馆,英国馆据说很吸引人,传说很好,可是我们视线高度有限,突然间一回头看到这么一个展馆,我认为不是一个正式的展馆,很开放,像一个空中楼阁,所以我们跟着人流十来分钟就进去了,到入口才看到是荷兰馆,确实使我很震惊,也很喜悦。没有任何人流,感觉是一种很自然的进入。所以看完荷兰馆以后,应该说在那里待了40分钟,感觉时间过得很快,也很充实。通过它的建筑、规划、购物,包括一些小的空中楼阁式叠错的村落感、高低起伏感,整个建构感觉是一种空中城市的概念。国家的历史、文化、绘画大师的作品,还有时尚的东西,让我享受了一下荷兰未来的生活和现实生活大餐同时,又看到了旁边英国馆的全貌,很大的收获,也是意外的收获。
 
赵健:你昨天说只有荷兰馆是不要空调的。
 
李教授:确实是这样,由于时间的原因不说了。我觉得未来是参与的意识,昨天荷兰馆给我感觉最深的是它没有空调设施,可是大家又不觉得那么炎热,没有空气的沉闷、压抑。我觉得它的城市建筑空间浓缩得很到位,使我们在这个空间享受得很自然、很舒适,同时又很生态。
 
赵健:到李老师讲话为止,我们都是男生大合唱,最后的时间留给我们的一位女生,找一位杂志的女生来讲一下。上大美院公共艺术杂志的徐璐在吗?徐璐讲一下吧,大家欢迎!
 
徐璐:我去过世博会,只是去参加一个德国馆的沙龙会议。说实话我还没有真正地进到每个展馆去看过具体的展项,所以我在这里也不方便具体地评价展项。给我感觉每一个展馆都要排很长的队,但是在排队过程当中我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有些展馆外面他做了一些广场艺术,可以让人们在排队的同时没有这么无聊,可以一边欣赏别的艺术,同时可以消磨等待时间。我觉得这是一个很人性化的设计。我就谈这一点吧。谢谢大家!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