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匠说纵横:厕所是一种学问

  • Update:2010-08-23
  • 来源: 石头贝子的博客http://blog.sina.com.cn/beiziboke

二、古代厕迹   

     

        话又说回来,如果大家以为中国传统的厕所只有上面提到的这些样式,那就大错特错了。历史上的权贵巨富之家,绝对不乏豪华厕所。
        最有名的两个例子见载于《世说新语》,都与东晋时期出身于天下第一豪门的王敦有关。王敦娶了公主,入住公主府,去上厕所的时候发现里面放着漆箱,内盛干枣,还以为是专供如厕时食用的零食,于是一口气吃个精光;从里间出来,看见外间有婢女捧着盛水的金盘,旁边放着装澡豆的琉璃碗,王敦又以为是特色小吃,就把澡豆倒进水中,拌拌吃了。其实干枣是用来塞鼻子的,澡豆类似今天的肥皂,用来洗手。显然,公主府厕所的种种高级讲究连高干子弟王敦都没见识过,当了一回土老帽。王敦还有一次去另一位富豪石崇家做客,发现厕所中竟然站了一排十几个美女,衣着华丽,宛如剪彩仪式上的礼仪小姐,还准备了甲煎粉、沉香等名贵香料,当面伺候客人如厕,然后还为每位客人换一件新衣服。别的客人都觉得不好意思,王敦厚脸皮,大大咧咧不在乎。虽然两段文字中都没有未提及厕所建筑的具体情况,但其精致豪华程度也可想而知,恐怕今天的五星级厕所也未必比得上。
        中国人很早就发明了马桶,成为中上层人家厕所中的必备之物。更简单的便器是溺器,也就是尿壶,应该出现得更早,一般置于卧室,并不放在厕所里。有趣的是,据说马桶早先叫“虎子”,后来改名叫“马子”,原因不太清楚,可能人坐在上面的感觉与骑马有一点相似。我们今天还可以在民俗博物馆见到旧式马桶的样子,一般都是圆鼓形,带着盖子,桶身涂有桐油,可以防水,很结实。这种形式应该很早就定型了。相信人类最初都是蹲着如厕的,后来发现还是坐着更舒服,于是马桶就成了主流。不过直到现在,大多数公厕依然保留蹲坑的形式,毕竟蹲坑比较简单,而且有避免接触传染疾病的优点。
 

图4 南方一位阿婆在河边洗刷马桶
 
        住北京四合院的上等人家一般在前院的西南角或者跨院的某个角落位置设置厕所,便于掏粪工人每日过来清理。这样的厕所主要供下人或客人使用,主人(特别是女眷)是不会去的,因为他们的卧室通常会专门隔出一小间专用的厕所,或者就在床的后面用帷幕挡一下,里面放一只马桶,平时自有仆佣负责清洁。南方许多地方的情形也大体类似,比如从前苏州评弹有个经典书目叫《珍珠塔》,里面有一个噱头,说某大户人 家小姐所住绣楼的楼梯很宽,宽到可以“四马并行”的程度。观众一片哗然,觉得太言过其实,说书人接着解释,说这“四马”并非“四匹马”,而是“四个丫环拎着四只马桶”并排而行,惹得全场大笑。
        中国古代的小说中极少写到厕所。《红龙梦》第四十一回写刘姥姥逛大观园,忽然“觉得腹内一阵乱响,忙的拉着一个小丫头,要了两张纸就解衣。众人又是笑,又忙喝他:‘这里使不得!’忙命一个婆子带了东北上去了。”显然园中的厕所设在东北角隐秘之处。住在园子里的公子和小姐自然不会去上刘姥姥光顾的这种厕所,他们精雅的卧室另外设有干净的方便之所。
        清朝乾隆年间另有一部流行的小说名叫《绿野仙踪》,曾经写到明朝江西万年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姓齐的老贡生,家住一个独立的小宅院,院东侧有一个夹道,北端盖了一间“毛房”,里面埋一口缸,上面铺上木板。老齐全家男女都在此如厕,并不使用马桶,反映了当时中下人家的生活实情。

1 2 3 4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