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书·筑”展——书籍与建筑的结合

  • Update:2013-02-11
  • 编译:朱美臻 (日)法政大学大学院社会学研究科;资料提供:LOCUS DESIGN FORUM 事务
  • 来源: 《装饰》杂志2013年第1期

韩国受邀参展设计师作品
承孝相× 洪童元
《某用空间》
承孝相在自然中建筑,洪童元在纸张上书写。然而是否了解建筑和书写行为的相似性呢?建筑连接着人与自然,书籍连接着思想与世界。我们在作品中不断追寻的就是“人”。思考开始于“空”的空间。书籍的“空”,是纸上未书写处的余白;建筑的“空”,是无特定用途又可以在需要时做各种利用的“暧昧”空间。这样的“空”提供了多样的可能性,建筑师承孝相称其为“某用”。与思考有关的各种行为都发生在“某用”的空间,得到的思考结果又影响到设计,最后重又返回人的生活。建筑调和着人的生活,“某用”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李大俊× 崔晚洙
《基于东方思想的场= Shed》
如果说西方人对建筑的思考建立于“建筑物= House (Home)”之上,那么东方人的思考则归于“场= S h e d(棚屋)”。S h e d 流露、传达、揭示着某处及其场所性。在此意义上,建筑就是处理场所关系的行为。建筑师和设计师的相遇始于二人对S h e d 含义的兴趣分享。他们对立足处理场所关系的建筑含义进行交流、讨论,试图阐明其意。建筑师李大俊关心场所(L o c u s)内表现出的儒学思想,设计师崔晚洙则注目于极简美留下的深远影响。不同的兴趣点并未妨碍书籍的创作,相反他们在反复切磋中实现了互补。

赵秉秀× 李那美
《土地,我们永远的家—赵秉秀和李那美的双重灵感》
书的背景来自建筑师与设计师之间“ 埋葬• 风景”和“埋葬•行为”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断面”的概念引起了我们强烈的兴趣,也成为本书设计的观念。断面存在于内部,或许事实上呈现的正是事物本质的、最终的形态。对人类来说,那就是土地。人最后的住所也是土地, 我们最终归于土地。

金宪× 安智美
《遗失的博物馆》
被包含的“过去”与颤抖中的“当下”—伴随现代社会被称为“开发”的浪潮,记忆从未像今天这样迅速被消除。这本概念书包含着对都市记忆的点滴割裂的目击以及重构的记录。同时,通过建筑与书籍这两个相异却又相关的领域,探讨“当下性”的时间概念。安智美的证明书系列摄影作品,反映出都市里昏暗、即将被“除菌”掉的小街道样态。金宪的部分则充满建筑师本人的作品。他的建筑从物理上的以及符号化的两方面概念来解读。通过空间和开窗,他在建筑中同时表现长久在此和一瞬即逝的事物。


 

1 2 3 4 5 6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