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那颗钉子!——有感于纽约图钉工作室

  • Update:2012-01-11
  • 吴智江, 太原理工大学
  • 来源: 《装饰》杂志2011年第12月

 

4. 保罗• 戴维斯的海报作品《灰烬》(Ashes)

 

 

5. 保罗• 戴维斯的作品《三便士歌剧》(Three penny Opera)


两次世界大战之后,工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尤其是在战争中大发横财的美国,电脑、汽车、通讯设备和新产品出现了爆炸性的增长,这就导致了一个重大的转变,也就是相对于生产而言,“消费”一词变得越来越重要。比如1969 年的美国,平均每2.4 人就拥有一辆汽车,法兰克福学派的代表人物马尔库塞就明确地将二战后的发达资本主义社会称为“消费社会”。在这里,消费的内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之前在消费行为中扮演重要作用的使用价值逐渐被淡化甚至抛弃,人们更看重的是商品的象征意义,消费成为了一种符号化的社会行为。而设计业也不再为生产服务,它开始着眼于人类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满足,也就是为消费服务了。图钉工作室的活动就可以看作是50 年代发端自英国的“波普”设计风潮的一部分,它对国际主义风格和高科技风格的设计嗤之以鼻,具有鲜明的反叛特征。这一风潮从大众文化中得到启发,并直接借鉴了波普艺术中挪用、拼贴及丝网印刷等的新颖创作手法,对现代设计领域产生了深刻的影响,这股风潮像玛丽• 奎特设计的迷你裙一样,迅速被年轻人接受并受到追捧。


图钉工作室是一个开放而多元的实验室,它几乎无所不包,艺术家们既关注维多利亚时代的装饰书和德国的新表现主义,也关注当下最热门的电影和戏剧,他们讨论战争、文化和政治的话题,同时也喜欢对美食和书籍侃侃而谈。他们熟稔美国社会中最能代表其文化意义的对象和符号,并意图创造出属于自己时代的设计,因此其作品往往更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而这正是现代设计中最重要的方面。

 

 

6. 米尔顿• 格拉塞为鲍勃• 迪伦的演唱会创作的海报作品《Dylan Album Poster》

 

7. 图钉范式——纽约图钉工作室回顾展(The Push Pin Paradigm)海报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