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圆明园中的观鱼型景观

  • Update:2012-01-30
  • 贾 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1年第6期
内容摘要
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以水景而著称,其中有多处池沼蓄养鱼类或与“观鱼”有关,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园的一项重要传统,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这一造园主题的历史沿革以及圆明三园中的相关景点进行考证,区分出“实观”、“泛观”和“虚观”三种类型,并对其具体手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雍正帝《秋夜印月池作》有句:“松引仙禽舞,萍摆锦鲤沉。”[25] 乾隆帝《濯鳞沼》诗序称:“印月池之右,别为一沼,有闸通水,育热河美鲫鱼数百头,取携为便。”[26]《钓鱼矶》诗序称:“回廊接小亭独出水面。时弄竿线,不在得鱼否耳。”[27]则此处当为赏鱼兼垂钓的所在,池中所蓄为鲫鱼,来自热河,与坦坦荡荡的品种不同。乾隆帝有诗咏道:“文鳞千许头,灵蘌恣悠游。……闯萍堤影动,戏藻浪花浮。”[28] 估计其中放养的鲫鱼数量很多,与浮萍、水藻相伴,景色也是不错的。坦坦荡荡和濯鳞沼印月池这两处景点都是典型的“实观”之景,均凿有相对独立的几何形水池,蓄养特殊品种的鱼类,亭榭之设仅作陪衬,地面上没有特别的花木假山之设,游鱼成为主要的观赏对象。


      除了以上两处之外,圆明三园其他一些大景区也经常会在某个院落中专辟一个鱼池。例如九洲清晏怡情书史殿后设有一个长条形鱼池,乾隆四十二年(1777 年)曾在池内添做养鱼砖井一眼[29];从样式雷图上看,在方壶胜境景区的锦绮、翡翠二楼一侧各凿有一个小鱼池,均为长方形,左右对称;圆明园西南角的藻园中也辟有鱼池,乾隆五十九年(1794 年)曾在鱼池北修葺游廊;长春园鉴园北部有一鱼池,北为半圆形,南为条形,整体轮廓近于勺形。


      长春园玉玲珑馆的澹然书屋北侧游廊环绕一个独立的小院,院中也辟有小池,本为规整的方形平面,因中间筑有一座仿船形的芥舟而变成曲尺形,池中养鱼,乾隆帝时常临观,并有诗吟咏:“阶砌临渌水,窗牖糊玻璃。坐可数游鱼,俯堪撷藻蕤。”[3“0] 方塘半亩犹然欠,澹趣凭来览有余。此意问谁能会得,画波几个小金鱼。”[31]


      以上这些小鱼池也都是真正的“实观型”的赏鱼之地,水池均采用封闭的几何形状,而且以长方形或曲尺形为主,池岸大多不设叠石驳岸,尺度都比较小,玲珑一区,仿佛是放大的金鱼缸,很适合蓄鱼玩赏。(图7)此外,绮春园蘋香榭中有一长方形水池,看上去也很像是一个小鱼池。这些鱼池均为所在大景区的局部点缀,地位远不及坦坦荡荡和濯鳞沼印月池重要。

 

 

7. 圆明三园中部分景区鱼池平面图—根据样式雷图重新绘制

 


      圆明园中第二类观鱼景观属于“泛观”,以九洲清晏的池上居、文源阁以及西峰秀色北侧的花港观鱼为代表。


      池上居原为九洲清晏一带的一处小景,极受乾隆帝钟爱,成为其重要的夏日休闲场所,并为此作有30 多首御制诗。由于此景未见载于《日下旧闻考》,而且从道光年间之后已被改建,因此难以厘清其具体景象,只能参照乾隆帝的诗文和张恩荫先生的考证[32],略加分析。


      乾隆帝《池上居》诗曰:“引流藉高水,曲折成石渠。注地得半亩,爰筑龙首疏。池上何所有,文轩碧纱橱。池畔何所有,九松翠郁扶。步廊三面围,其外乃后湖。”[33] 又有诗称:“砌石为池上构居,一泓襟袖揽如如。石湍响答松湍静,水镜澄含月镜虚。舒卷天真任岚霭,飞流自得乐禽鱼。丝竿烟舫都无籍,南柯空明意泛诸。”[34] 由此可见,池上居景色甚佳,辟有石渠引水,注入半亩方塘,水池三面环以游廊,其外即为后湖。池四边砌石为驳岸,池畔另有苍翠的九株古松和假山叠石。池上居正室内中还藏有很多名家书画。


      水禽和游鱼是池中重要的点缀。乾隆帝曾有诗注:“时有进活凫者,放之池中,任其飞去也。”[35] 可见其中曾蓄野鸭。而游鱼的地位相对更重要些,乾隆帝曾作《池上居四咏》,含池、鱼、松、石四题,鱼是其中之一,有“跃喜浮波潜喜渊,锦鳞几个镜中悬”[36] 之句,其余关于池上居的诗中也经常提到游鱼,如“雨现潜泥蚓,波恬在藻鱼。”[3“7] 饮鹤翩去来,游鱼结友生。”[3“8] 逐伴飘来新绀蝶,成群分出小秧鱼。”[39]“永日偏宜池上居,玻璃窗水泳游鱼。”[40“] 隔院闲常闻唳鹤,凭栏坐可数游鱼。”[41“] 帘下缃云猜乳燕,阶平镜水数游鱼。”[42] 如此等等。清帝来此消夏,虽主要不是为了赏鱼,但观鱼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除池上居外,圆明园中的藏书楼文源阁前也筑有一片较大的水池(图8),中心竖立大型湖石“玲峰”,两岸叠石斑驳,遍植青竹,据金勋先生记述,“池水由西北角流入,深五、六尺,清可见底。池水饲金鱼,大可盈尺,何止数千之多。沿池山石以上,陈列各种花盆,花开五色,灿烂如锦,序时更换,常呈繁盛。”[43] 说有数千条鱼,恐有夸张之处,但此池应该确实蓄有金鱼,与湖石、盆花组成生动有机的景致。

 

8. 文源阁水池平面图—根据样式雷图重新绘制

9.《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花港观鱼—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10. 样式雷图上的狮子林鱼箱—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提供


      花港观鱼是圆明园仿西湖十景之一,位于西峰秀色景区北侧溪流之上,原是一座三开间的廊桥(图9),至乾隆晚期改为七间过河敞厅。无论是廊桥还是敞厅,都直接跨在水池北侧的溪流之上,水中可能放养一些特殊的鱼种,随水流而动,人在其中,从左右两侧都可以观赏游鱼。


      长春园狮子林的曲池模仿苏州狮子林的玉鉴池,也和原型一样蓄养观赏鱼种。从样式雷图上看,水池中央放置了一座方形的鱼箱,以更好地养护游鱼。(图10)


      《长物志》记载:“阶前石畔凿一小池,必须湖石四围,泉清可见底。中蓄朱鱼、翠藻,游泳可玩。四周树野藤、细竹,能掘地稍深,引泉脉者更佳,忌方圆八角诸式。”[44] 圆明三园中的泛观型的鱼池均采用不规则的形状,尺度一般大于实观的几何形鱼池,周围以自然石块堆叠驳岸,更强调与植物、假山的配合,符合《长物志》所定的标准。


      从御制诗文判断,在另外一些景区的水池中也含有游鱼,清帝游览之中,常会注意到这些鱼儿,如雍正帝《春夜永春亭作》云:“鱼跃清波惊犬吠,月穿绿柳觉莺眠。”[45] 嘉庆帝《澄光榭》诗云:“静聆觅友巡檐雀,乍见浮波在藻鱼。”[46] 咸丰帝题绮春园畅和堂诗有“濯浪金鳞看活泼”[47] 之句。这些游鱼同样成为所在景区水景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这类“泛观”的景点中,景致的构成很丰富,鱼并非观赏的主角,数量未必很多,似乎也不强调特异的品种。在此游鱼只是景致的一个组成要素而已,主要作用是增添池水的生气。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