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圆明园中的观鱼型景观

  • Update:2012-01-30
  • 贾 珺, 清华大学建筑学院
  • 来源: 《装饰》杂志2011年第6期
内容摘要
清代皇家园林圆明园以水景而著称,其中有多处池沼蓄养鱼类或与“观鱼”有关,继承了中国古代造园的一项重要传统,具有特殊的文化内涵。本文对这一造园主题的历史沿革以及圆明三园中的相关景点进行考证,区分出“实观”、“泛观”和“虚观”三种类型,并对其具体手法作进一步的探讨。

 


      圆明园中第三类观鱼景观属于“虚观”,以鱼跃鸢飞景区为代表,而且从某种意义上说,园中大多数其他水景都可以看作是此类观鱼之景的延伸。


      鱼跃鸢飞是四十景之一,位于御园北端。其主体建筑是一座方形的重檐楼阁,跨在溪流之上。(图11)乾隆帝《鱼跃鸢飞》诗序称:“榱桷翼翼,户牖四达。曲水周遭,俨如萦带。两岸村舍鳞次,晨烟暮霭,蓊郁平林,眼前景物活泼泼地。”[48] 诗中并没有提到游鱼景观。

 

11.《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鱼跃鸢飞景区—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鸢”指飞鹰,此处与“鱼”并列,源自《诗经• 大雅• 旱麓》的“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被引申为“德教明察,万物得所”之意,后世诗文常以“鱼鸢”为特定的典故(例如毛泽东主席青年时代所作的《沁园春• 长沙》:“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实际上与《诗经》的意思也很接近)。鱼跃鸢飞景区同样借用了这个典故,虽不排除溪流中确实有鱼,但从更高的层面来说,此处临近北苑墙,可俯瞰园外,视野开阔,极有农家水村的风韵,鱼和鸢均非限于实指,而是对其周围畅达活泼景象的一种象征性的概括。


      此外,九洲清晏西北角上曾有临水一榭也题额为“鸢飞鱼跃”(图12),情形大致类似。清帝园居期间所作的一些御制诗也经常使用“鱼鸢”之典,如乾隆帝《含清阁》诗曰:“春秋足风月,飞跃有鸢鱼。”[49]《味腴书屋》诗:“跃飞精趣察鱼鸢”[50]《映清斋》:“鱼跃何尝离藻浦,鸢飞每亦下云涯”。[51]道光帝《茜园》诗:“芦荻疏疏连岸角,生机活泼悟鱼鸢。”[52]这些均是在观水的同时所产生的一种联想,鱼和鸢一样,已经成为一种虚拟的概念,具有抽象符号的意义。

 

12.《圆明园四十景图》中的九洲清晏景区鱼跃鸢飞水榭—法国国家图书馆藏


      在历代清帝吟咏圆明园的大量诗作中,鱼是很常见的意象。例如乾隆帝《御园暮春即事》:“泼剌鱼跳依藻见,栗留莺语隔林闻”[53],《夏日御园闲咏》:“鱼唼花红浮水面,鸟为知寒自补窠”[54],《御园秋深》:“蛩音鸣节晚,鱼跃怯波寒”[55],《御园初冬》:“却疑嫩紫放新科,鱼偏识节群辞饵(霜降后鱼不饵)”[56],四季之景中均可见到鱼的身影。再如《雨后圆明园》:“画栋参差燕,文波泼剌鱼”[57],《首夏奉皇太后御园行乐之作》:“鱼识锦纹浮翠浪,鸟鸣仙乐下瑶阶”[58],《恭奉皇太后御园赏荷》:“鱼鲜弄珠跃纹绮,蝉如度曲杂清弦”[59],《御园舟泛三首》:“棹蔓藻醉鱼跃,帆拂垂杨乳燕飞”[60],如此不胜枚举。诗中“鱼”经常与各种鸟类或鸣蝉形成对仗,并与动态的水波涟漪联系在一起,从而成为泛舟、赏荷时的一种必然的点缀。


      由此看来,“虚观型”的观鱼之景其实重点已经不在于观赏鱼的实体,而是更大的范围内富有生机的水景及其周围环境。当类似景致呈现的时候,虽然未必有真鱼出没,却自然令人联想到游鱼,颇有几分“眼中无鱼,心中有鱼”的意思。

 


      圆明三园是典型的平地水景园,其中水系纵横,堪称鱼的天堂,各处放养的鱼类数量很多。乾隆二年(1737 年)内务府有奏案提及分七次将畅春园之鱼网入圆明园河内,鱼的总数在1 万条以上:“臣遵旨自本月十二日起,至二十日,臣七次往畅春园内等处网得金鱼等鱼一万二千二百六十尾。此内除鳣鱼、黑鱼赏给网鱼人等外,圆明园共放鱼一万二千一百五十尾”。后附清单:“大金鱼二百十九尾,小金鱼四百十四尾,鲤鱼四百二十七尾, 鱼一百八十尾,青鱼三尾,白鱼一百三十五尾,胖头鱼三百三十五尾,嘎呀鱼一百八十尾,鲫鱼等鱼一万零二百五十七尾。”[61] 种类包括大金鱼、小金鱼、鲤鱼、鱼、青鱼、白鱼、胖头鱼、嘎呀鱼、鲫鱼等,品种很丰富。


      这么多鱼平时需要喂食,所需颇大,对此《养吉斋丛录》曾载:“园中自谷雨至霜降,饲金鱼,每日例支九十饼。”[62]此处“饼”应指“银饼”。以专门赏鱼为主的鱼池大多需要特别砌筑,池底或设有水井,如怡情书史院内所做养鱼砖井,里口上径六尺,下径七尺,深五尺三寸,安松木井盘、青砂石井口。[63] 同时在其入水通道以及主要的水关、水闸等处需要专门设置铜丝或铁丝的鱼幪(鱼网),如内务府《活计档》曾记载:“(雍正八年八月初一日)太平台养金鱼处着安红铜丝系幪三块。”[64] 前引王致诚信札中也提及“沼有细铜丝网作篱,以防鱼之散布全池也”,可见此为必要措施。鱼幪易破,需要经常维修更换,内务府档案中可以见到不少相关记载。[65]


      圆明三园中所养的鱼似乎主要作观赏之用,清帝未必真的有垂钓的雅兴,也未见捕鱼的记载。倒是道光十七年(1837 年)内务府奏折记载有太监在圆明园中藻园内土山后高水河一带偷钓鱼,被抓获后供称:“河水甚浅,不能网捞”[66],可以成为圆明园养鱼情况的一个注脚。


      除了鱼池之外,圆明园中也在室内用鱼缸和玻璃瓶养鱼。内务府《活计档》曾载:“(乾隆五十四年十月十三日)将五福堂、苏堤春晓现安设鱼钢(缸)一对,着配做架座。”[67] 乾隆帝另作有《瓶鱼》诗描述养鱼的玻璃瓶:“玻璃瓶子贮鱼儿,庙市寻常衒鬻之。”[68] 另外一些荷花盆中同样可以养金鱼,如乾隆帝有《盆荷》诗曰:“益清花犹鲜,下可游锦鱼。”[69]


      古人观鱼,颇讲究时辰。《长物志》记载:“(观鱼)宜早起未出时,不论陂池盆盎,鱼皆荡漾于清泉碧沼之间;又宜凉天夜月,倒影插波,时时惊鳞泼剌,耳目为醒。至如微风披拂,琮琮成韵,雨过新涨,縠纹皱绿,皆观鱼之佳境也。”[70] 长期在圆明园生活的五朝清帝中,乾隆帝最喜欢赏鱼,园居期间,经常在清晨的时候去坦坦荡荡的金鱼池亲自喂鱼取乐,按《穿戴档》记载,仅乾隆二十一年(1756 年)四月至七月间,乾隆帝就共去金鱼池喂鱼达67 次之多(其中4 月19 次,5 月20 次,6 月17 次,7 月11 次)。[71] 他专门有《饲鱼》一诗描述其中乐趣:“坐石俯澄波,游鳞生趣多。识人先已待,得饲乐无过。讵是曝腮鲤,堪方听讲鹅。竿丝权且置,非欲效詹何。”[72] 除时辰因素以外,观鱼也具有季节性,最宜于春夏两季。以圆明园而论,春天到来,有“波涨鱼儿跃,窗开燕子穿”[73] 的景象;夏天则是“鱼飞常入境,蝉韵自调琴。”[74] 有时冬末初春的时候,水面还结着冰,已可看见鱼儿游动,如乾隆帝《濯鳞沼》诗曾记:“试向一层冰下看,文鳞依旧濯其中。”[75] 这些不同季节的实观景象可以与前文所述四季虚观之景形成很好的互补。


      综合而言,在古代园林中观鱼场所是一种具有文化含义的特殊景象,因此清帝在御园鱼池玩赏之余,也没有忘记拿《庄子》中的“知鱼”典故来议论一番,如乾隆帝《坦坦荡荡》诗中曾称“却笑蒙庄痴,尔我辨是非。有问如何答,鱼乐鱼自知。”[76]对于在圆明园长期生活的五朝清帝而言,鱼乐虽未必可知,但御园中的赏鱼之乐却是无可置疑的事实。

 

注释:


[1] 程俊英译注:《诗经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第516 页。
[2]( 汉) 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北京,1959,第482 页。
[3] 佚名著,(清)张澍辑:《三辅故事》,中华书局,北京,1985,第10 页。
[4] 佚名著,王云五编:《三辅黄图》,商务印书馆, 上海,1936, 第32 页。
[5]( 晋) 葛洪:《西京杂记》,中华书局,北京,1985,第15 页。
[6](汉)张衡:“东京赋”,见(梁)萧统编,海荣、秦克标校:《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19 页。
[7](晋)左思:“魏都赋”,见(梁)萧统编,海荣、秦克标校:《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40 页。
[8]( 晋) 石崇:“ 思归引序”,见(梁)萧统编,海荣、秦克标校:《文选》,上海古籍出版社,1998,第384 页。
[9]( 晋) 石崇:“ 金谷诗序”,见(明)梅鼎祚编:《西晋文纪》,清乾隆年间文源阁四库全书本,卷5。
[10](唐)白居易:“闲居自题”,见《御定全唐诗》,清乾隆年间文源阁四库全书本,卷453。
[11]( 宋) 岳珂:《桯史》,中华书局,北京,1981,第143 页。
[12]( 宋) 周密著, 吴企明点校:《癸辛杂识》,中华书局,北京,1988,第15 页。
[13](元)脱脱等编撰:《宋史》,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卷386。
[14](清)高晋等编:《南巡盛典》,乾隆三十六年刊本,卷22。
[15](清)王先谦撰写,沈啸寰点校:《庄子集解》,中华书局,北京,1987,第148 页。
[16(]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上海古籍出版社,1982,第29 页。
[17]( 明) 文震亨著,陈植校注:《长物志》,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南京,1984,卷4。
[18]( 明) 袁中道著,钱伯城点校:《珂雪斋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9,第1363 页。
[19]( 明) 刘侗、于奕正:《帝京景物略》,北京古籍出版社,1980,第102、218 页。
[20](清)胤禛:《世宗御制文集》,清光绪二年刊本,卷26。
[21] 同[20],卷28。
[22](清)弘历:《高宗御制诗初集》,清光绪二年刊本,卷22。
[23] 杨鸿勋:“ 略论圆明园中标题园的变体创作”,见中国圆明园学会筹备委员会编:《圆
明园》第1 集,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 北京,1981:第67—70 页。
[24]( 法) 王致诚著,唐在复译:“ 圆明园纪事书札”,见王道成主编, 方玉萍副主编:《圆明园—历史• 现状• 论争》,北京出版社,1999,第884 页。
[25] 同[20],卷30。
[26](清)弘历:《高宗御制诗二集》,清光绪二年刊本,卷87。
[27] 同[26],卷87。
[28] 同[25]。
[29] 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211 页。
[30]( 清) 弘历:《高宗御制诗三集》, 卷九十八。
[31] 同[30],卷七十一。
[32] 张恩荫:《圆明园变迁史探微》,北京体育学院出版社,1993,第122 页。
[33] 同[26],卷73。
[34] 同[26],卷44。
[35] 同[26],卷55。
[36](清)弘历:《高宗御制诗三集》,清光绪二年刊本,卷67。
[37] 同[26],卷10。
[38] 同[26],卷32。
[39] 同[26],卷35。
[40] 同[26],卷65。
[41] 同[26],卷75。
[42] 同[26],卷90。
[43] 舒牧等编:《圆明园资料集》,书目文献出版社,北京,1984,第196 页。
[44] 同[17]。
[45] 同[20],卷29。
[46](清)颙琰:《仁宗御制诗二集》,清光绪二年刊本,卷13。
[47](清)奕詝:《文宗御制诗全集》,清光绪二年刊本,卷8。
[48] 同[22],卷22。
[49] 同[36],卷12。
[50] 同[26],卷83。
[51] 同[36],卷98。
[52](清)旻宁:《宣宗御制诗初集》,清光绪二年刊本,卷9。
[53] 同[22],卷21。
[54] 同[22],卷9。
[55] 同[22],卷4。
[56] 同[22],卷11。
[57] 同[22],卷40。
[58] 同[26],卷9。
[59] 同[26],卷57。
[60] 同[36],卷4。
[61]“允禄奏遵旨网得畅春园鱼类并放入圆明园河内折”,见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编:《圆明园》,上海古籍出版社,1991,第 439 页。
[62](清)吴振棫:《养吉斋丛录》,北京古籍出版社,1983,卷26。
[63] 同[29] 第 214 页。
[64] 同[29] 第 1216 页。
[65] 同[29] 第 242 页载“水关挑换鱼幪”;第407 页载“五孔闸鱼幪四扇,挑换边抹,满换铁丝幪”。
[66] 同[29] 第 537 页。
[67] 同[29] 第 1627 页。
[68] 同[36],卷58。
[69] 同[36],卷91。
[70] 同[17]。
[71] 同[29],第 842 页—869 页。
[72] 同[26],卷10。
[73] 同[22],卷13。
[74] 同[23],卷39。
[75] 同[26],卷86。
[76] 同[22]。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