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教学总结-李久太

  • 李久太

  

一.课题要求
其教学宗旨是培养学生逻辑思考能力和空间创造能力两项基本功。
逻辑能力具体体现为解析能力和重新架构的能力,同时能以清晰的体系将两者呈现;
空间能力则包含创作与表达,即不仅能掌握一定的创作方法,还能将成果清晰、合理甚至动人地予以传达。
 
二.授课过程和培训目的
空间设计的能力可以分解出两个关键点:解读空间和重构空间。本课程的训练目的正是基于此。
解读即将优秀的空间范例深度解析,将优秀特征之处理清,排序,形成空间经营的关键架构;重构则是根据经分析得出的关键架构,创造拥有类似特征的空间。
重点是后者。
课程总时长四周,分为两个阶段。前两周形成一个空间单元,向下层逻辑深化,重点培养空间的造型能力和深化设计能力;后两周在前两周的工作基础上,形成一个类组团式的空间系统,重点培养空间组织能力。
全程贯穿的方法是“范例法”,即筛选优秀的范例,解析其中的精髓,将精髓逻辑化,使之成为工作的标尺和方法。
 
三.难点与要点
空间解读的工作中,难点是能够准确凝练地抓住空间的本质特征;
空间重构的工作中,难点是能够将上述抽象特征用全新的具象空间表达。
 
上述所有工作中,要点就是时刻注意设计优劣的标准——目标与方法的匹配度+设计的效率。
在设计的过程中,很多好的想法会涌上心头难以割舍。如何取舍这些好的想法呢?看设计的目标是什么。此次课程设计中,设计的目标不是老师强行加给学生的,而是来自对范例空间的解析,即实现范例空间具备的特征,而优秀空间的范例是学生自己筛选出来的。
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初学者往往会画蛇添足,生怕工作量不够,但是一味追求简约又很难找到入手点。所以我在授课过程中强调设计的效率——形体尽可能简单的同时能够实现尽可能丰富的逻辑层次。不是一定要简单,而是比值达到最优。
 

 

学生感悟
 
 课后感想————思源
我的收获:改变了我以前认为的“设计是理性的”这一观点、使我明白怎样向案例学习——关键词法(无论是评价自己还是评价作品反思作品都是很有效的)、探寻事物本质、“是非”观、用专业的态度对待兴趣、好切板妙用、U胶屎blablabla...
虽然你是目前我碰到的最年轻的老师但是你的课我最乐意上,从你的课我确实得到很多启发,甚至觉得自己有些一直以来根深蒂固的观念被你撼动到了,所以真的觉得你很牛。大家都说你很能讲,但我觉得有价值的思想有必要积极地表达出来,就像你说的,影响更多的人。
 
课后感想————郭佩珊
为期一个月的的三维造型课程在忙碌中度过了,实感意犹未尽。觉得还能够跟着老师学到更多的东西,很幸运能遇到李久太老师,度过非常有意义的一个月。
在这次课程中学到了很多的东西,更深入的模型制作方法,制图的要领,造型感受…但是本次课给我最深的感触是李久太老师带给了我们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很难讲这种方式带给我的感受,豁然开朗却又值得深思。学会把感性的思维转化成理性的分析,当你看到一幅喜欢的作品,教你尝试着去理性的分析,为什么喜欢这幅作品 作品中什么吸引了你 在这幅作品中反映出你的什么心理…这样一系列的问题在最初给我了些许困惑,一开始被“喜欢就是喜欢啊,需要理由吗”“一切都凭借这感觉走”这些本能的想法扰乱,但后来经过跟老师的学习和分析后,也许没有完全掌握理性的思考方式,但是却开始尝试去理性的思考,去分析一个事物,这是之前我所没有遇到的。学会一种新的思考方式,以另一个视角思考问题…这些很棒,能带给人新的观念,一次又一次的更新思维才能使达到新的高度。
感谢老师授之以渔而非授之以鱼。
 
课后感想————李芷仪
这个课给我最大的帮助是,它让我知晓了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思考方式。老师教会了我如何去思考,如何去做设计。对我们今后的发展起了很大的引导作用,让我明白做任何事情都有有目标,要有目的的去做,而不是盲目的无用功。通过这一门课,我也懂得了作为一名设计师,我们应该负起一种怎样的责任,在未来如何去完善自己,做得更好。
在做作业的过程中我们会遇到林林种种的问题,需要我们去反复的探索,思考。渐渐地,我发觉自己是如此热爱这个过程。因为,在思考探索中我们会收获许多意想不到的东西。这门课程让我收获颇丰,得到的远比付出的要多。
 
                                                              
课程感受————郑方遒
    《三维造型基础(2)》的授课老师是建筑学院的李久太老师,初次见面就被他的口才所折服,授课过程并不拘束,其中穿插了一些小故事,而且时时伴有活跃气氛的交流提问环节。
    他在课程的开始就端正了我们的思维,要用“利害思维取代是非思维”,世上的事情本来就没有绝对的是与非,现在的我们更该从看待问题的角度和高度出发,抓住本质,才能在你所坚持的路上走得更远。在与李老师的交流过程中能很强烈地感受到设计方法的重要性,设计方法是我们完成设计的助推器,它决定着我们能否“优雅地做设计”,至于优雅地设计我的理解是从容地利用时间作出高品质的作品。只有采用优化的设计方法我们的设计效率才能提高。要想优化你的设计方法,先必须观察,再进行分析,分析的方法多种,例如先研究优秀案例,再可以分门别类地分析你的产品需要实现哪些功能,各个功能又是如何地进行实现,保证目标和方法的匹配,最后再进入和目标相一致的决策阶段。总体上来说,李久太老师利用四周的时间培养我们的分析能力,对于理性思维欠缺的我来说真是“久旱逢甘霖”。
 
课程感受————郭策
三维造型基础2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周,但学到的东西还是挺多的。不仅学到了怎样把模型做的更精细,还学到了如何将自己想说的表达在自己的模型中。其实给我感触最深的,还是思维连续的重要性。并不一定要把模型做的多复杂,只要它能说清楚你想说的就好了。从一开始的想法到最后的实现难免会遇到挫折,但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总是能发现惊喜,以至于到最后模型完成时会远远超出自己预期的效果。我觉得在思考的过程中,难免会遇到瓶颈,这时候与老师的交流就显得至关重要。也许老师不会一开始就点拨你达到你最终的效果,但在你感到迷茫的时候,与老师多沟通沟通,总是受益匪浅。
 
课程感想————美26 童靖茹
整个课程下来感觉变化最大的就是自己思考和学习的方式。和老师交流了很多,渐渐地对于空间的理解,对于设计开始有了更多的思考。李老师教给我们的不仅仅是课程的内容,而是教我们通过对这个课题的探究找到正确的学习方法,以感性为内核,用理性的逻辑思考找到事物的本质,这都是我在课程中明白的道理。
 
课后感想————娄彪
    作为一名大一新生,如何更好的去理解三维空间形式,更好的理解环艺,更好的理解自己显得尤为重要。通过这段时间的学习,空间意识形态的不断提高,思想的进步远大于我的动手能力,我想这也正是我想要的。
生活需要情感的投入,艺术也是一样,老师教会我更多的是如何将自己的感受具体化为关键词,从而获得空间的构架。空间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场所,如何将现有的空间扩大化,甚至无限化是我在这堂课想要追求的。在整个思考过程中我还竭力将自己的想法推向不俗化,如何能和别的同学不一样,如何能给人新颖的感受也是我所要在我的作品中表达的。但有时我会失控,找不到哪些是我最想要说的,有时还想将话一口气说完,这也就导致最终作业的啰嗦,想要表达的东西过多。
 
不一样的思考方式,不一样的眼前世界。————李鑫
短短的四周课,就这样结束了,一句话来说,就是很忙很充实。
细细回味一下,这四周,我想我们得到的不单单是一个个的模型,不是模型的各种制作方法,而是一种全新的对于空间的认识,以及全新的观察空间的方法,以及做设计的基本思考方法。
模型制作给我们很多乐趣,大家根据自己的关键词开始了大搜索,开始各种的搜集材料,各种的去图书馆借书,各种的去工房学习,我在这个过程中,看到了很多好看的建筑,看到了很多很好的设计,认识了很多不同的材料同时了解他们的特性,而这些,给我的印象都不是最深刻的,我想让我难以忘怀的是同学们在模型制作中的相互启发,大家互相提建议,让整个班级都一起进步。我想这才是学习的真谛。
而久太老师在课上讲课理念,让我很受启发。虽说,艺术家要有气质,要有独特的审美,可是也是要表达出来的,我想清清楚楚的表达自己的思想并且让他人了解这是一位优秀的设计师必须的技能吧。
把一种感受,整理,归纳,然后得到的就是理性清楚表达的我们的设计感受。课上,老师就是这样的授课方式,我感觉很好,这样,课程不在是枯燥的教同学如何画图,而是教育同学学会如何思考。让同学们掌握一种正确有效的思考方式,可以不夸张的说这种思考方式胡为我们今后的设计之路起一个良好的向导作用。
我想,一种全新的思考方式,是我这个课的最大的收获。会受益很久。
 
课后感想————陈旭
这一个月来的学习,从最初的接触,到最终的结束,可以说是最难熬的。思考的过程是痛苦的,可是知识的汲取是享受的。
方法的运用,思考的角度和方式,是我这回最大的收获。
在学习期间,思路阻断的时候非常苦恼,一个人苦思是很难受的一件事,特别是在你想不出东西的时候,老师的点拨就像阳光穿透乌云散在地上一样,豁然开朗。
 
 

 


作品展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