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当技术无所不能以后……

  • Update:2012-05-02
  • (英)安东尼·邓恩 编译:李骐芳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3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现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主任,Dunne& Raby 工作室创办人之一。1994-1997 年,邓恩在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赫兹神话:电子产品、审美体验与批判式设计》(Hertzian Tales: Electronic Products, Aesthetic Experience,and Critical Design )就是由其博士论文演变而来。期间,他发现建筑系学生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参与大型公共建筑及私人住宅的建造、产品设计等活动,在学术、职业两方面都有积极表现。相比之下,设计系学生则较保守,只在商业产品设计方面有所涉猎。于是,邓恩试想让设计师如建筑师一般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工作室并重,概念性与实用性项目交叉进行。另一方面,他为电子科技的潜力折服,认为设计如要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必须进一步发展。最终,邓恩心中的“英雄”丹尼尔·韦伊(Daniel Weil)给了他一个机会,邀请他以研究员的身份在工业设计系工作,将这两种想法付诸实践。在与邓恩的联系过程中,邓恩表示,这本书主要是写给设计师的,但其他感兴趣的人都不妨一阅。设计无国界,对中国的年轻设计师而言,这本书对他们的期望仍是发掘设计潜力,以科技挑战日常生活的局限,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可能。

        其次,设计师邓恩还要决定整个设计的基调,即对设计对象采取何种态度。目前,常见的设计理念便是“用户友好”。第二章“(非)人性因素”阐述了作者对“用户友好”理念的反思。邓恩站在电子产品的角度审视“用户友好”型产品的发展历程,提出与人交互的人造物对人们的思想有巨大的影响。电子产品的功能可见性(人性化)是动态的,但塑造这个动态过程的不是人而是人造物本身。例如,在设计美学研究中,人们发现设计师在设计大型的或彼此相连的一系列机器时,最终都是在训练操作人员适应其工作环境。邓恩认为,在人为因素的世界中,实体对象必须被理解而非被解说。他将电子产品视为新的设计媒介,“官方文化仍不遗余力地强迫新媒介像旧媒介那般工作。但无马的马车替代不了马匹;它要抛弃马匹,去做马做不到的事。”在他看来,以往的设计都是在人、物关系透明化的态度下完成的,遵照已有的模式或习惯,对人类形态、行为的模仿(仿生)。可喜的是,已有设计师在模仿基础上进行异化设计。然而,邓恩认为这还远远不够。
        目前,以“用户友好”为设计理念的电子产品仍然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们体现出的对生活价值与态度并不是纯然的、客观的或是定论性的,而是人为的、主观的、易变的。可以说“用户友好”型产品适合人类的普遍性,但它也在某种程度上削弱了真正的人性。它越是接近我们,我们就越倾向于关注彼此之间的共通性,忽视自身的特性。
        借用文学领域的陌生化概念,邓恩提出在设计中增添非人性因素,利用“疏离”与“异化”的方法将人与电子物品间的距离诗意化。即电子产品不一定要实现我们的期望,他们还能提供惊喜与刺激。如果易于操作可以形容最理想的电子产品,那么不易操作就是形容后优化产品的,虽然这么说略显挑剔。因为“用户非友好”并不等于“用户敌对”,不易操作也不是指难以操作。其目的是为拉开人、物距离,将两者的关系模糊化,以便在认知的基础上进行欣赏。目前,设计界在这方面亦有所尝试,如将设计作为文本,使观众的评价成为设计的一部分,设计者与观众具有同等重要的地位;或是选择绕过自身的方法,整合技术为一系列程序,使设计过程绕过人类自身的欲望,最终再投射到以人做原型的理想模型中。这两种方法,前者仍停留在将技术包装为视觉标志的阶段;后者虽然关注过程,但并未改变我们感受现实的方式。
        为了使观众反思生活中对电子产品的体验,就必须超越视觉上的形式异化,探索以功能为本的使用的美学,使产品异化具有目的性。好比科学家、哲学家的古董“小玩意”,它们自觉地投射某种理论或思想。当作品的抽象性大于实用性时,创意与实物的完美结合使设计成为一种演讲,最终的产品能够挑战现有准则(物理的、社会的或政治的)而非单纯地证实它们,这就使设计具有了批判的功能。这样的电子产品是一种概念工具,探讨社会文化的功能问题,外在形态问题将退居其次。

6. 电视及办公电子设备产生的电磁场在高斯计上的显示图像。它将电子产品以电磁场的形式展现出来。《当物品开始做梦……》的设想就是从这张图开始的。

         第三,邓恩需要一种方法使人与电子产品关系诗意化。方法很多,其中最可能成功的就是功能异化,邓恩称之为“特异功能设计”。书中第三章解释说,功能是指引起人们反思的能力,反思电子产品如何改变我们的行为。前缀“特异”则指这种设计仍具有效用,但比传统的功能主义定义更广泛,包括诗意化功能。
        他在考察了一些非设计类的小玩意之后发现,某些奇怪的甚至是荒诞的物件比真正的设计产品更具启发性,或者说更具诗意。有趣的是,这些小玩意的设计者就是工业设计师,但由于涉及的领域太过极端(武器、性事用品),长久地被设计主流拒之门外。事实上,在真正的设计中也有一些类似的“小玩意”。这些设计与正规产品不同,它们没有实际的用处,但又确实具有某些“特异功能”——制造心理行为因素,释放或引起人们某些不足为外人道的禁欲,设计师利用这种功能批判社会、批判现实。在邓恩看来,想象与惊讶是工业设计中很少见的两个变量,它们推动了秘密用户群的发展,在这个秘密空间中,那些受社会教条束缚的感情需求都可以得到满足。
        无论是非设计类还是设计类的小玩意都不能完成以“特异功能”设计为人们带来全新审美体验的任务。因为没有人真正会去使用它们,由此也不会产生使用的美感。但或许具有“特异功能”的艺术品——错位的小玩意,对实现这个目标有很大帮助。它们介于功能主义与超现实主义之间,可以使人们产生感官享受。邓恩评价说:“我们或许真的理解它们,但很难说我们究竟理解了什么。”虽然艺术作品容易令人费解,但它们对功能的强调集中在观众观看的体验与使用意愿上,将实际使用纳入讨论范围。
        如果希望观众在看到“特异功能”设计时,将其与现实相连,那么这些设计必要有人们生活中熟悉的元素。一种方法就是上演一出社会情境剧。这个剧本不是关于过去的、也不是未来的,而是关于实实在在的现实社会。例如,使用家庭中常见的材料与物品,利用现有的产销体系,但整合出与现实截然不同的设计方案,促使人们意识到现在的生活只是众多可能中的一个。观众通过想象应用这些设计产品,才能发现将现实概念化的新方法。“特异功能”设计作为这场演出中批判现实的道具,如同人们熟悉的电脑病毒,寻找程序漏洞,颠覆现实,带领观众进入故事情节,思考人类理性与现实的边界。

1 2 3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