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杂志,《装饰》杂志社, 立足当代 关注本土 www.izhsh.com.cn

当技术无所不能以后……

  • Update:2012-05-02
  • (英)安东尼·邓恩 编译:李骐芳
  • 来源: 《装饰》杂志2012年第3期
内容摘要
编者按:安东尼·邓恩(Anthony Dunne)现为英国皇家艺术学院交互设计系主任,Dunne& Raby 工作室创办人之一。1994-1997 年,邓恩在皇家艺术学院攻读博士学位,《赫兹神话:电子产品、审美体验与批判式设计》(Hertzian Tales: Electronic Products, Aesthetic Experience,and Critical Design )就是由其博士论文演变而来。期间,他发现建筑系学生除了日常教学以外还参与大型公共建筑及私人住宅的建造、产品设计等活动,在学术、职业两方面都有积极表现。相比之下,设计系学生则较保守,只在商业产品设计方面有所涉猎。于是,邓恩试想让设计师如建筑师一般工作,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教学与工作室并重,概念性与实用性项目交叉进行。另一方面,他为电子科技的潜力折服,认为设计如要充分利用这种技术必须进一步发展。最终,邓恩心中的“英雄”丹尼尔·韦伊(Daniel Weil)给了他一个机会,邀请他以研究员的身份在工业设计系工作,将这两种想法付诸实践。在与邓恩的联系过程中,邓恩表示,这本书主要是写给设计师的,但其他感兴趣的人都不妨一阅。设计无国界,对中国的年轻设计师而言,这本书对他们的期望仍是发掘设计潜力,以科技挑战日常生活的局限,为人们提供更多的生活可能。

        在书中,邓恩给出了“赫兹空间”的五个具体特征。首先,“赫兹空间”是可调节的现实,电磁辐射的不可感知性和电磁波的物理存在使人们在认知与识别上产生矛盾心理,这种特性有助于探讨真实与虚构的关系问题。其次,它的非均等性造就了所谓的“电子气候”,对建筑设计等相关领域有重大影响。第三,它能将电磁环境中不可视的事物转化为可视的,为人们提供非物质的感官享受。第四,它将无线电适宜性的特质赋予在其范围内的既有环境及人造物,这如同掌握了在电磁作用下人造物与环境物质化与非物质化的开关。第五,它引导我们以“赫兹”的形式看待电子产品,它们不再是相互分离的单个物品,而是
互相交叠的电磁场域。

8.《能调音的城市》中的车载收音机。它将抽象的设计思想以商业设计形式实体化,收音机的预设频道体现出突破公共、私人空间界线的设计思想。

9.《法拉第座椅》最终真人演示版。吸取了《电子气候》的教训,这一设计以最简洁的面貌出现,不甚抢眼却更难理解。无处不在的电磁辐射与狭小的纯粹“空”间,卧榻的抽象性优雅与座椅的实体性朴拙,
婴儿姿态的人体以及象征黑暗内心世界的呼吸器将“后优化”、“异化”及“跨界”充分展现,引起人们对这个似假还真的世界进行思考。
 

        这本书作为邓恩的概念设计作品,在其思想阐释之后必然摆着实物产品进行佐证。书中第七章“赫兹故事与非凡的小玩意儿”是对这一项目中设计作品的评价。它包括五件概念设计案例,以实物、电影、图片的形式进行评论:《电子气候》(在液晶屏幕上以动画形式记录无线电频率的变化,图1-5)、《当物品开始做梦……》(日用品以电磁波形式存在, 如同做梦,图6)、《偷心贼》(偷取起搏器传出的无线电信号,图7)、《能调音的城市》(将汽车用做赫兹空间与物理空间的连接器,穿梭在两者重叠的环境中,图8)、《法拉第座椅:无无线电》(一个透明的但在无线电作用下不透明的封闭空间,图9)。这些案例不一定是前章中各种思想的例证,前文亦非对案例的解说。两者是同步发展演变的,也是同一设计过程中的一部分。与安德鲁·布兰茨(Andrea Branzi)等20 世纪六七十年代实验设计师不同,《赫兹神话》中的设计师,例如巴拉德(J.G.Ballard)所说的“作家”,他们对一切都采取不确定的态度,他或她能够提供的只是自身头脑中的内容。内在的想象与外在的现实在他们脑中碰撞。设计则是连接这两个世界的策略。成果由一系列概念性的设计议案组成,这些议案旨在通过具体作品批判现实,而具体作品是从其他价值体系中衍生出的功能的实体化。他们站在“乐观的批判”角度提出“复杂的愉悦”,这种观点在电影、文学等其他富于想象力的媒介中很常见,尤其是在那些探究现实与虚幻边界的媒体中很常见。
        纵观全书,邓恩意在探索新概念性电子产品的设计方法。这些电子产品能够引发对普遍存在的、去物质化的智能环境进行更深刻、更有意义的反省。这项研究类似于社会调查,将严肃的美学体验与日常生活结合起来。
        邓恩在总结全书时说:“ 一提到流行文化,人们常会想到建筑与美术,然而工业设计也是流行文化。它的语言更接近也更精于描述感觉与想象,而非思维。我希望在我的方法中,工业设计的这种魅力得以保留,并用它诱导观众进入创意的而非物品的世界。工业设计将其对象置于一个精神空间,这个空间和身份、欲望、幻想相关,并受到广告、电视等媒体的影响。同样,我希望在我的方案中保留这点,但是它会被颠覆并最终挑战用户与设计师的审美价值。”
        这个项目的成果之一就是建立一个概念与创意的智库,其中的概念和创意都是为开发、交流设计方案准备的,这些设计方案其实是针对一个根本问题的探索——我们如何在电子物品间生活?这个方法的关键是:超越最优化思维,探讨电子产品的批判的与审美的价值;采用疏离的方法,拓宽人与电子产品间的时空,并对其进行讨论和批评;设计另类功能以关注法律、文化及社会准则;发掘电子产品的独特叙述潜力;增加对身边电磁环境质量的关注;改善介入方式,避免沦为教条主义与理想主义。行为是一种叙述体验,对这种观点的强调源于新功能设计更多地将这些方案与文学、电影等复杂娱乐享受而非工业设计的传统参照——雕塑,相连。
        但是,或许最重要的结论是:设计是有关存在的,我们不能忽视其与人类及人类思维活动的关系。这个项目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方法,使我们与电子产品的关系中更复杂、更深奥的方面展现在未来的设计作品中。

 

(英)安东尼·邓恩 英国皇家艺术学院
李骐芳 清华大学美术学院

1 2 3 4